智能硬件应该能了解和发现人的需求,并自动去满足这种需求,是人们生活、工作的管家


走进智能时代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5年第1期  [字号:  ]  

作者:王振家

  2014年8月29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了一场手部骨折复位固定手术,利用视频分享应用和一副佩带在主治专家头上的谷歌眼镜(Google Glass),向全世界1000多名医生和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了有偿播放,实况直播所获利润的一小部分用来支付此次手术的全部费用。

  德州医学中心的詹姆斯·格罗塔博士认为,治疗直播模式拓展了手术临场经验的传播深度和广度,加速了医学的发展。2013年,詹姆斯博士所在的医院首次在美国采用该模式为病人诊治。两年后的今天,全美每年就有1000多台手术在实况直播。

  相较于手术实况直播在美国医学界的快速发展,这种模式在我国各领域尚处于实验阶段,但大趋势已经显现:信息传播在逐渐打破固有模式,用户需要在更广的维度使用信息,信息也需要更深层次地介入用户,硬件设备中信息间的隔阂在打破。最后,各类应用开始以更加具体化的形式——智能硬件呈现出来。

  与人脑直接“对话”

  智能硬件是继智能手机之后又一个科技概念。一般认为,凡是能通过软件改造融合,进而拥有智能化功能的实物都属于智能硬件家族的一员。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手表、电视、电脑,小到门锁、插座、水杯、书架,大到汽车、房子都可以归入其中。甚至有学者认为,历经几百年所积累的工业产品基本上都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划归智能硬件,再加上数以十万计可以硬件化的软件应用,数量非常可观。智能硬件已经从可穿戴设备延伸到智能电视、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医疗健康、智能玩具、机器人等领域,比较典型的智能硬件有谷歌眼镜、三星Gear、FitBit、麦开水杯、咕咚手环、Tesla和乐视电视等。

  理论上讲,通过平台交互与科技创新,现有的大多数移动应用和工业产品都可以在低门槛下实现硬件化。比如,你可以在办公室用手机客户端遥控家中的智能电饭煲煮汤,也可以下班回家时点一下手机触屏,操控包括吊灯、空调、浴霸在内的家用电器。

  不过,如果你认为这就是未来的智能生活,那你就错了。已经面世的智能家居产品更多地停留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层面,与真正的智能硬件产品还有一段距离。

  比如家居硬件产品,如果还需要人工操控,还不能算作真正的智能家居产品,因为自动洗衣机早已实现了一键式操作。智慧家居的智能程度,应该是能够学习、模拟人的生活习惯,自动开启、运行设备,而无需开关或指令。比如,冰箱里少了主人最喜欢的一款酸奶,智能冰箱就会主动提醒主人;家里的防护系统会自动识别坏人的入侵,拉响警报,锁门关灯,并拨打报警电话。

  智能硬件应该能了解和发现人的需求,并自动去满足这种需求,是人们生活、工作的管家。

  要实现智能化,就少不了大数据。

  智能硬件需要有后端的云平台,成熟的智能硬件需要成熟的大数据技术作为支撑,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大数据即海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大数据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在于对于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相比起现有的其他技术而言,大数据的“廉价、迅速、优化”这三方面的综合成本是最优的。

  到最后,无需借助任何终端设备,就可直接将人的感官感受传递给家居、办公设备,让它们能够读懂人的心思。这便是物联网时代所提倡的“传感”。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时代——硬件与人脑直接“对话”。

  智能让生活更美好

  科技界一致认为2014年是智能硬件元年,不仅三星、LG、海尔、长虹、海尔等传统家电厂商纷纷抢滩智能化产品,百度、奇虎360、小米、乐视、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也跨界而来。

  海尔旗下的Smart windows博观对开门冰箱打破了传统冰箱的工业设计,将感应式科技与网络应用融入到冰箱设计中。当人走进冰箱的Smart windows智慧窗后,冰箱的人感互动会通过冰箱红外传感器感知到人的靠近,智慧窗冷藏室内的光源会逐渐变亮,柔和的光线不会刺激眼睛,同样也会让智慧窗变成透明,对冷藏室的食物一目了然,无需打开冰箱舱门就能看到冰箱内是否有你需要的食物,从而减少舱门开关次数带来的能耗,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消耗。

  光感互动主要应用在冰箱照明灯的环境调节上,随着环境光线的变化来调节冰箱室内照明的亮度。

  自感变频让冰箱智能起来,通过对冰箱环境温度变化和用户开关舱门的次数与状态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自动调节风机和压缩机的转速,更科学有效的持续制冷并达到节能降噪的效果,在当下低碳环保的生活诉求下,这种冰箱更适合时代的发展和用户生活的渴求。

  海尔Smart windows还可与终端进行互联,通过APP了解各个分区的温度湿度等数据,可以为对冷藏要求更高的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持,为美食和美酒提供稳定适合的环境。后期,这款冰箱还会通过完善冰箱存放物品的物流配送内容,满足高端用户群的服务需求。

  2 0 1 4 年, 百度推出了智能硬件BaiduEye.这款产品是人眼的自然延伸,实现交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当用户看到感兴趣的物体,便可以用手指在它的前方画一个圈,BaiduEye会将圈定的物体上传到网上,基于百度的图像识别技术会自行搜索相关信息;另一种方式则是红外线扫描,在摄像头旁边有一个红外线的按钮,开启之后便可以扫描物体上;还可以通过“扫一下那双鞋”“百度一下”等语音指令让摄像头识别前方的物体。所有的信息将通过耳机反馈给用户,也就是说,BaiduEye会把搜到的内容念给你听,借此取代了智能眼镜上显示屏承载的部分功能。

  在博物馆中,BaiduEye可以充当临时导游的角色,讲解作品的相关资料。关于购物,BaiduEye的野心是打造一个全新的智能商业的模式——把百货公司开到云端。如果你对某件商品产生兴趣,它可以主动为你搜索这件商品的信息和网络上关于它的评价。BaiduEye还可以针对具体的消费行为,实现更精准的推送,例如你在某件产品前面停留了多久,青睐什么颜色和价位。在你买了一件衣服之后,他会再帮你推荐相关的搭配。下一步,它甚至可以提供商品的促销信息。

  传统制造业正在用互联网思维升级改造,而互联网企业也看到制造业新的机遇和“钱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吕松武表示,预计到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规模将达1400亿元,到2020年有望翻番,突破3000亿元。

  中国的智能化产业将在未来十年内快速发展,而智能科技将带来未来生活的巨变。在吕松武对未来智能生活的设想中,当主人下班回到家门口时,带摄像头的防盗门就会自动识别出主人身份并打开。进入家中,灯光会根据主人的习惯和周围的环境调整至最佳亮度和颜色,空调也将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等调至最适宜人体的状态,而电视也在播放主人最喜欢的节目。打开冰箱,喜欢的饮料已经冰至最佳口感,而上面的LED显示屏正提示主人近来的身体健康状况,并根据储藏的食材给出最合适的营养菜谱,同时提醒明天下班该捎带回来的食材。进入厨房,微波炉、电磁炉等已经收到冰箱传来的营养菜谱,并给出烹饪步骤,一顿美味大餐轻易完成。用餐时,舒缓的音乐自动播放。进入卫生间准备洗澡时,浴缸中已经装满温水,并注入适量的沐浴用品,一个泡泡浴绝对让我们解除工作带来的疲惫……

  这是未来智能家居的部分真实写照,可以主动为人们服务,具有思考和记忆用户习惯的能力,并根据这些数据制定最适宜的场景模式。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在不远未来,没有智能家居系统的住宅会像今天不能上网的住宅一样不符合潮流。”就目前来看,虽然今天离盖茨所说的“不远未来”还有一段时间,国内海尔、乐视等科技企业已经初步将智能家居的美好转为现实,虽然还不完美,但已经开始在实践。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