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同学财富联盟”案件的爆发,四川省民间金融界陷入混乱之中


我所了解的“财富联盟”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4年第12期  [字号:  ]  

作者:石海娥

  编前:2013年1月,四川同学财富联盟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学财富联盟”)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股东50名。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理财公司之一,“同学财富联盟”为西南地区的财富版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笔让众多加入其中的企业家群情激奋、斗志昂扬。但事与愿违,随着雪球越滚越大,“同学财富联盟”却逐渐呈现出了败落迹象:2014年9月25日,主创人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宣布解散董事会和监事会并成立清算小组,“同学财富联盟”宣告倒闭。仿若顷刻之间,这座神话般的财富大厦就从最初的坚不可摧走向轰然倒塌。“同学财富联盟”到底经历了什么?创立之初它是否就存有无法回避的隐患?关于这段故事,也许只有亲历者最清楚,记者近日采访了曾经参与其中的一个小股东,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同学财富联盟”最初成立时的原始股东共38人,都是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财富CEO班的学员,非同学会成员不能进入其中。当时“同学财富联盟”的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后来大概是考虑资金不足,所以进行了增资扩股,我就是那个时候经由朋友介绍成为“同学财富联盟”其中一名小股东的。

  我成为“同学财富联盟”小股东后,了解到公司董事长是袁清和,法人、总经理为幸红兵,他们的出资额分别是1750万元和1520万元,樊智刚、周思华、李忠、谢军、洪榕龙、吴利财等人分别出资1350万元,其余人出资几十万元到千万元不等。

  进入“同学财富联盟”后,我突然发现,增资扩股之后,公司的实际股东数为68名,但我国的《公司法》明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应由2个以上50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股东总数不能突破最高限额。

  “同学财富联盟”对此事的解决方法是,只在工商部门登记50名股东,也就是说,我和其他17名股东是没有在工商登记的股东名册里的。这种做法是否违规我不清楚,但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做法让我很不舒服,这会不会对我的利益有所影响?我咨询了专业律师,他告诉我:股东身份的取得依据是当事人的约定,并不是工商登记。增资方式下的股东为避免日后可能发生的诉讼纠纷,应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确认入股金额。同时,应当设法对相关事实进行确认和证据保全。

  这样的解释多少打消了一些我的顾虑,毕竟我是“同学财富联盟”股东之一的事实是铁证如山,大家都认可的,所以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过很快又有新问题了。召开股东会时,袁清和说公司注册资本金为2.76亿元,但工商登记的注册资本金只有2亿元,还有7600万元不翼而飞,直到今天我都没弄明白它的去向。

  我是个文化水平不高的小生意人,进入“同学财富联盟”一是想和其他大企业家结盟;二是希望获得更多收益,很多小股东也和我抱有同一想法,所以,在袁清和设立财富联盟理财中心,并允诺我们2分的月利息时,我没有过多犹豫,就在入股之后又陆续投入了几十万元。不止我,很多小股东都或多或少地投入了资金,“同学财富联盟”就把这些资金用来放贷,月息在4到6分之间。

  作为小股东,很多事情我无权参与,所知有限,但我听闻其他入股较早的股东说,“同学财富联盟”的账目和资金流向,公司内部只有极少数人清楚,也根本没有风险评估和项目分析等相关保障,投资和放贷全凭感觉,觉得什么项目赚钱就投什么项目,股东大会也没开过几次,整个公司其实就袁清和与幸红兵二人运作。

  我逐渐对这种运作模式产生质疑,最终,我退出了“同学财富联盟”,但介绍我进公司的朋友因投入过多,选择了继续留守。

  我退出后,“同学财富联盟”的危机开始爆发:2014年8月16日,公司通知将月息从2分降低至1分;9月25日,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宣布解散董事会和监事会,并成立清算小组,“同学财富联盟”倒闭,我朋友的噩梦开始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才知道“同学财富联盟”增资扩股的真正原因。

  在一次股东大会上,袁清和被迫道出了在“同学财富联盟”还没有增值扩股之前就面临崩盘,所以需要用增资扩股来挽救危机的实情,并指责幸红兵管理不善,在放贷中吃回扣,很多贷出去的钱都没要回来,造成公司坏账,最终将其踢出了管理层。后来警方也调查发现,这些坏账大都是2013年幸红兵在“同学财富联盟”期间投放的,但是又通过袁清和运作“财富联盟”转嫁到普通投资人身上。

  除此,袁清和在此之前已采取“挽救行动”。他开始独立运行新的项目,成立了四川财富联盟融资理财咨询服务公司(以下简称“财富联盟”),股东两名,分别是袁清和的侄女李丹以及四川省财富联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财富联盟投资公司”),旗下共有财富通系列、财富宝A、财富宝B三类投资项目,年收益8%到16%不等。工商登记档案还显示,“财富联盟投资公司”由袁清和与李丹各出资100万元在2012年注册成立。2013年8月18日,袁清和减持26.5%的股份,李丹减持所持有的50%股份。股东构成变更为袁清和与另外13名股东,袁清和持有23.5%股份,是大股东。

  我朋友说,虽然“财富联盟”与“同学财富联盟”并无股权关系,但袁清和对外仍以“同学财富联盟”的名义进行宣传,并屡次提及“同学财富联盟”的股东以显示其实力,故意鱼目混珠,从而达到个人圈钱的目的。

  经过刻意造势, “ 财富联盟” 以13%~16%年化收益率吸引了众多普通投资者,这些多是老年人,涉及800余人共计2.24亿元,但“财富联盟”并未透露这些投资产品的具体投资范围和去向。我朋友买了6万元财富宝A、4万元财富宝B,将我朋友心底最后一丝希望打破的就是这两笔投资。

  2014年9月30日上午,我朋友登陆“四川财富联盟”网站,发现仍未收到原本应于9月28日就到账的收益。随后,我朋友接到了来自“财富联盟”理财顾问的电话,确认公司出事,资不抵债,面临清偿。自此,坏消息接踵而来: 10月5日,“财富联盟”发公开信称,公司作出“停业清算债权债务,进行资产处置”的决定;10月8日,“财富联盟”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警方立案侦查,公司实际控制人袁清和被刑事拘留;10月25日,“财富联盟”

  宣布倒闭;10月28日,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分局通报袁清和涉嫌非法集资……由“财富联盟”投资人组成的“财富联盟多方协商”QQ维权群成立,我朋友也加入其中。

  10月30日, QQ维权群中曾上传一段视频,袁清和在对投资人解释时表示,投资人理财选用的是P2P模式,借款给第三方,理财公司只是一个中介。

  至于每一笔钱投到哪一个项目?袁清和说,每一笔钱都是投一个综合项目,不是专项资金。这种解释在专业人士眼里却是难以避开平台做“资金池”的嫌疑。

  袁清和被捕后,据警方公开的消息,袁清和承认“财富联盟”的2.24亿元大部分投入到同学财富联盟的项目上,小部分继续放出去,“财富联盟”的融资实际是填了“同学财富联盟”的“坑”。

  警方称,袁清和实际操作的盘子有4亿元,包括“财富联盟”的2亿多元来自老百姓的融资以及个人借款,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9月25日,“同学财富联盟”成立清算小组。9月30日,“财富联盟”宣告崩盘。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