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城乡接合部”的小青年一边喝红牛,一边告诉自己的准岳父——马克·沃尔伯格饰演的男主角,他进入了红牛车队;制造变形金刚的科学家拉开冰箱,拿出一盒伊利舒化奶缓解疲劳,冰箱深处还“藏”着一盒周黑鸭;男主角遥控机器人到中国建设银行的取款机中取款,只不过地点令人大跌眼镜地安排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李冰冰驾驶着广汽传祺轿车狠甩凯迪拉克、奥迪等一众豪车……
《变形金刚4 :绝迹重生》(以下称“《变4》”)在内地甫一上映,就因植入诸多中国品牌广告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据统计,《变形金刚4》166 分钟的内容中,有超过200 个植入广告镜头,这200 个广告镜头被超过40 个品牌分占,而来自中国的品牌有17 个。
这些中国品牌加上北京香港等地的地标性建筑,让这部电影烙上了浓郁的中国印记。
据了解,中国品牌大都通过中介公司牵线在《变4》中植入广告,由于不同中介公司的沟通方式和植入理念不同,导致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参差不齐,由此引出的口水话题包括“7 位数人民币换来某品牌仅仅3 秒钟的曝光值不值?”、“让汽车人吃鸭脖子是不是有违机器人的生理本能?”等等,其中最具争议的是,由于《变4》制作团队不了解中文,把“青龙桥”地标文字当成“中国武隆”,重庆武隆景区花费千万元人民币广告费,却没能在电影中露脸。于是,武隆景区称,将向重庆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一九零五(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电影网)和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承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诸如此类的周边消息在娱乐新闻中占据了大幅版面,当大家都在质疑高价植入广告值不值时,各大品牌已经达到了推广目的。
作为一部商业片,《变4》无疑完美地实现了广告商和制片方的双赢——若以每家企业100 万美元的植入费用计算,仅中国企业就给《变4》带来上千万美元的植入费,再加上票房(预计达15 亿人民币)与衍生品销售,仅中国市场的收益就可以让《变4》制片方收回3/4 的成本。
不过,与商业上获得优异成绩相对,《变4》的口碑并不好,美国电影评论网站给《变4》的新鲜度打出了17% 的低分,诸多影评人也对该片的情节、故事性提出了质疑,普遍认为《变4》是《变形金刚》系列电影里最差的。曾拍摄过《喜剧之王》、《食神》等影片的李力持对《变4》的评价是“过目全忘,内容空洞,全是‘味精’”,言辞尖刻,但道出了《变4》在情节编排上的硬伤。
票房和口碑“冰火两重天”,这种现象在好莱坞并不常见。
好莱坞电影专家毕成功认为,《变4》的高票房体现出中国观众对科幻类型片的饥渴。目前,内地制作的电影已经涵盖了动作、爱情、恐怖几大卖座类型,唯独缺少科幻片,因此,好莱坞电影中但凡带点科幻因素,卖得都不错,比如前段时间的《哥斯拉》、《明日边缘》或者《X 战警:逆转未来》。此外,《变形金刚》系列一直坚持集中展示强大的武器和高科技产品。“在中国,军事迷、汽车迷、摩托车迷的数量非常庞大,我们生产的电影很难满足这些观众的需求,但《变形金刚》系列做到了。”毕成功说。
豆瓣电影上网友的点评也佐证了这一点,网友xjc_jovi 表示:“我看任何一部《变形金刚》,都只为看一个场景,那就是变形时发出的‘哧哧哧’的声音。为了听这个声音,我愿意花钱去电影院。”持类似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对电影中的特效津津乐道,“太炫了,炫到都忘记去看剧情合不合理”。此外,导演非常聪明地运用了大量“中国元素”。毕成功评价道:“在中国取景拍摄特别能刺激中国观众。”
对于种种恶评,《变4》导演迈克尔·贝的回应也足够牛气:“最大的批评者最终也都会看《变形金刚4 :绝迹重生》。”是的,他说的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