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毕业季!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727 万人,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日前,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公开表示,将在4 年内扶持80 万名大学生自主创业。
支持大学生创业除了有利于带动就业外,还有避免人才资源浪费,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拉动民间投资等重要意义。不过,现实是,受观念、资金、人脉、经验等限制,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率只有1% 左右,跟发达国家相比非常低。最近几年,“体制内”通常是大学毕业生的第一选择——这从人头攒动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中便可以看出;其次是大型企事业单位,这和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创业环境以及大学生、家长的就业观念有着极大的关系。
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有60 多年的历史,我国则起步较晚。2002 年,教育部宣布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9 所院校作为首批创业教育试点学校,此后,各高校纷纷开设创业课程,创业大赛等活动日趋活跃。政策方面,在十七大明确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以来,国家随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引导和帮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使得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有了明显转变,创业人数也随之增多。
从我们本期采访的大量案例中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创业呈现出几个新的趋势:一个是不再盲目追求大城市和大项目,而是愿意回归中小城市甚至乡镇,愿意回归传统的小生意;另一个是互联网等技术领域和新兴领域依然是大学生的创业重镇;此外,“海归”等特殊大学生创业群体也在创业者中崭露头角。不过,有统计显示,中国大学生初次创业成功率仅为2.4%,该数据说明,与鼓励创业相比,更重要的应该是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从根本上讲,单靠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不足以真正增强大学生创业的核心竞争力,真正需要着力提高的是大学生的商业素质,提供好的创业项目,创造公平公正的创业氛围。
作为大学生,想要在商海中获得一席之地,首先需要有“ 大视野”。这不仅要求大学生对外部政策环境和机遇有准确的把握,也需要对技术变革和新兴商业模式有深刻理解,善于关注一些刚刚崭露头角、尚未显现巨大潜力的项目,国外便有一批这样的大学生创业公司,通过设计全新的商业模式领跑于市场,其所依赖的便是“大视野”带来的“领先一步”;其次,大学生创业者们要善于学习。大学生本身有着学习能力强、能迅速适应外界变化的优势,要迈开腿、走出去、多学习、善运用,始终以学习的姿态面对来自环境的挑战。另外,大学生还要有创新能力和好的团队,团队成员间要彼此信任、能力互补、有统一的目标。
创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资金、项目、管理、经验等等,每一项都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不过,正如伏牛堂老板张天一所说,“我这个年龄,最大的优势是无知者无惧,碰了壁还可以从头再来,因为我还年轻。”这也许是大学生创业者最美丽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