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自主创业,如今是一家服装鞋帽公司的老板,公司规模不算太小,所有员工加起来有300 多人。“我们是产供销一条龙,有自己的生产车间。”因为年轻,所以张杨有很多梦想,但2014 年,他最大的期望是降低或减少中小企业发展的学习成本。
张杨有此愿望要从他的首次创业说起。“我大学毕业那一年,头脑一热,就开了一家网吧。”因为是用的自己的房子,所以张杨也没申请营业执照,买好电脑,布好线,雇了几个当地的小伙子,网吧就像模像样开起来了。“经营三个月以后,有一天,网吧里来了几个穿工商制服的人,要查我的营业执照。”张杨当然拿不出来,结果被责令停业,直到办好营业执照。这一停业,张杨立刻被动了,因为按照劳动合同约定,人员工资还得发,虽然有一个员工自己主动辞职走了,但剩下的两个员工工资也不是小数目。“毕竟我刚毕业没有钱,开网吧的钱还是家里资助的。”等到办好营业执照,张杨开网吧三个月的收入全用作了工资。“那三个月的收入全成了学习成本。”这一件事让张杨意识到了因为自己对经商知识的缺乏导致多付了学习成本的教训,他开始学习一些相关知识,但因为欠缺太多,所以后来又因为网吧防火措施不完善被要求停业整顿过一次。
网吧经营四年后,生意越来越差,张杨索性关了网吧,跟风做起了当时非常红火的茶楼生意。“经营茶楼后我才意识到隔行如隔山,我店里没有专业的茶艺师,很多客人来了之后都说气氛不好。而且我对茶叶也知之甚少,好几次进货都被骗,用新茶的价格买了旧茶。”客人少、茶叶进价高,张杨的茶楼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境况。“我很着急,四处托人打听,想找一个懂行的来帮我经营。后来终于找到了一个,但对方薪金要求太高,我根本无力承担,所以茶楼在勉强支撑一年半之后还是倒闭了。”而这次张杨付出的学习成本可不仅仅是人员工资了。“因为茶楼是租的,店内的桌椅、茶具等等也都是新买的,更糟糕的是,店内还剩了一大批茶叶没法处理。”这一次的失败,张杨几乎付出了经营网吧四年的所有收入,学习成本之高,差点让张杨一蹶不振。
“这一次的茶楼事件让我彻底明白了学习对企业家的重要性。如果不及时补充知识,就得一次次交学习成本,这个成本的形式多种多样,你不知道哪一次的哪一种就会置你于死地。”张杨说的其实是一个共性问题,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都付出过或多或少的学习成本,这些学习成本有时是因为企业家不了解开办企业的相关政策,有时却是因为企业家没有掌握必要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手段,还有的时候是因为没有做充分的市场调查盲目跟风等等。
张杨说,经过一次网吧、一次茶馆,他沉下心来学习了几年,直到四年前,他才“重出江湖”,成立了现在的服装鞋帽公司。“一开始当然没这么大规模,但因为项目找对了,路走顺了,所以发展比较快。”但即便是这样,张杨说自己也没少支出学习成本。“我这家公司有一部分是出口,刚开始接触时,我不了解相关政策,也完全弄不懂出口退税这一块,所以没少花冤枉钱。当时公司规模也没这么大,所以请不到太高端的人才,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有时违规了自己都还不知道。”张杨说,虽然目前他的公司运行得比较顺当,但偶尔还会出一些小状况,他也难免会因此而支付一些学习成本,所以他希望通过本刊的专题报道,国家能更加重视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传达和解读相关政策,让企业在壮大过程中少支出一些学习成本,少走一些弯路。如果可以,最好能把政策制定得通俗易懂,毕竟还是有部分企业家的文化水平不太高,太过“高大上”了,企业家们难以理解和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