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立中“举手之劳”,语出唐代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王蒙先生对我的“举手之劳”发生在1988 年。当年我还是江苏兴化水乡的一名农村青年,虽然对书画艺术孜孜以求,却是筚路蓝缕,其修远兮。
那是一个平常的日子,我照例来到离刻字店百米之远的邮电局,翻阅报纸、收取信件。在当时的农村,这是与外界联系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
《农民日报》刊载的一则消息一下吸引住我的目光:“我国举办‘全国农民书画大赛’,本次活动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农村经营报社主办,文化部部长王蒙担任大赛组委会主任,各地文化部门集体送稿。”
短短的一则消息,让我怦然心动。心动之余我又很茫然。
这不是征稿通知,消息中也没提及征集时间和投稿地址。消息说,以省级文化部门为单位,集体投送稿件,可我身处僻壌,到兴化市区还需要坐6 个小时的轮船,说不定一耽搁,这样的机遇就错失了。
经过权衡,我决定去兴化市文化馆试一试。那天上午,我怀揣着一幅小楷横幅“王勃《滕王阁序》”,启程前往兴化市文化馆。时任馆长的徐枫树先生是一位宽厚长者,听明来意后,他沉吟片刻说:“你不妨直接寄文化部。”他的意思是将作品径寄给王蒙部长收转组委会。一个农村青年参加比赛,劳驾文化部长转送作品?我一时不敢想象。
“ 试试看!”徐馆长找来一份文化部的杂志,找到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北大街10 号”,他提笔写下一份推荐信:信寄出后,我终于松了一口气。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此后便是漫长的等待和期盼。
金秋的一天,邻村的一位同学找到我,问我是否去过北京了,说我获了一等奖。“新华日报都登出来了,专门有介绍文章呢!”
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我一下子情绪激昂。寻找报纸查证,我果然获得了一等奖。我和妻子背起行囊,奔赴省文化厅开具介绍信,晚间10 点左右乘列车赴北京领奖。天安门西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展出了那次大赛的500 多幅书画作品,是从全国农民书画爱好者约3 万件来稿中遴选出来的,当时《书法报》的评价是“一等奖的作品已达到全国专业性展览水平”。
时任文化部部长王蒙,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书协名誉理事溥杰,中国书协常务理事刘艺、夏湘平、谢冰岩,理事王遐举、张源,中国美协常务书记葛维墨,著名画家黄胄及大赛评委出席了开幕式,并为获奖作者颁奖。
从北京回到兴化,市文联、书协等单位为我接风。时任兴化市委书记的丁解民接见了我,并鼓励我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兴化报》为此专题编发了介绍文章并登载了我的获奖感言。
此后我又陆续获奖,但都不及那届“全国农民书画大赛”一等奖让我刻骨铭心。不仅因为王蒙先生“举手之劳”赋予的传奇色彩,奠定了我在书法事业道路上坚韧不拔的信心,也正是因为这次获奖,我被共青团江苏省委授予“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此后我才有机会参加1992年全国劳动模范招生考试,在全省70 多位劳模招考中幸运成为23 位之一,就读于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省劳模班,毕业后留扬工作。
这次获奖是我艺术人生中的一座里程碑。王蒙先生著作《中国天机》一书中有言,“有仁人的爱心,有志士的奉献,有智慧的奇葩,有千奇百怪的命运与偶然。”25 年前,老部长对我无意中的关怀,不正是有着更多的天机随缘和命运偶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