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十几年的邮市因南京文化艺术产权交易所上市再次被引燃。一枚小小的邮票究竟有何魅力,让人们如此狂热、市场如此火爆呢


又是一场邮票潮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3年第12期  [字号:  ]  

作者:小闲

《全国山河一片红》

 

  沉寂了十几年的邮市因南京文化艺术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南交所”)上市再次被引燃。10 月21 日,南京文交所推出全国首家钱币邮票交易平台,首批7 个挂牌邮币品种亮相,当天均以涨停板报收。29 日,首个挂牌邮票《洛神赋图》报收价为94.01 元,一周价格涨幅高达108%.一枚小小的邮票究竟有何魅力,让人们如此狂热、市场如此火爆呢?

  曾经的邮票“滑铁卢”

  看到如此火爆的邮市行情,或许会让一些老藏家想起1997 年那场邮票“滑铁卢”:那时恰逢香港回归,国民经济发展良好,集邮队伍也不断壮大,邮市发展良好。市场行情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小型邮票,深受投资者的欢迎。举几个例子:当时,发行价只有3 元多的桂花邮票成交价在30 元左右,一些JP 片(纪念邮资明信片)从1元涨到了20多元,建党、公社等题材的面值不足1 元的邮票甚至被炒到了2000 多元的天价……所有的版票、型张、邮资封片、纪念币、磁卡一片繁荣热闹。邮市就像一列脱轨的火车,载着被“涨势”冲昏了头脑的投资者们冲向未知的悬崖。而股市的低迷又促使股民从股市抽出资金转投邮市,极大地刺激了邮市的上涨。恰恰此时,爆出1996 年邮品发行量大幅度减少的消息,邮市的这把大火也就越烧越旺。

  “藏家”都变成了“炒家”,哄抬滥炒使邮币卡的价格与价值严重悖离。

  1997 年7 月,香港回归金箔邮票发行,面值50 元,加软、硬包装后以100 元、120 元发售,发行量达2000 万枚。争购回归金箔邮票的市民彻夜排队,长长的队伍围着邮政大楼绕了一圈又一圈。金箔邮票一上市就被炒到了400 元,但随后一路狂跌,只用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就跌到十几元。

  究其原因,中国集邮总公司和邮政部门管理无序,大量发行邮票,甚至每套新邮票都采取“一拖十”的策略(同步推出原地封片、极限封片、金银册、手绘封等高达数千元的系列产品),当人们再也无力将邮票炒到一个更高的价格时,便是邮票下跌的时候了。

  自从1997 年邮票市场大跌之后,虽在港澳回归、国庆50 周年、申奥成功等诸多大事刺激下有个别邮品小幅上扬,但从整体发展来看,邮票市场依旧十分低迷。

  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整整15 个年头,“冬眠”已久的邮市也开始逐渐回暖,许多老邮票都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成交记录。可当人们回忆起那段“大涨大跌”的日子时,更多的是心有余悸,甚至有人因此闭口不谈邮票,从此退出邮票市场。

  虽一朝被“套牢”,但却完全没有必要十年怕“邮票”。相比字画、古玩,邮票更加“经济适用”,而官方发行的特点也使其在真伪和存世量上有据可依,变现相对容易。

  近几年为了抵抗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藏邮”大军。可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的门外汉,究竟买哪种邮票成了他们的难题。

  哪些邮票值得买

  在今天的邮票市场上,一版完整的1980 年猴票可以拍到100 万元以上的天价,可见生肖邮票的抢手。以十二生肖为图案的贺年邮票,被称为生肖邮票。

  通常我们所说的猴票就是1980 年中国大陆首次发行的第一枚生肖邮票T46《庚申年猴票》。

  生肖邮票是邮票收藏和投资的一大热门,一直深受民众的喜爱。我国迄今已经发行了三轮生肖邮票,第一套邮票最为经典,存世量也相对较少,雕刻版工艺、印刷精美,收藏价值很高。其余两套邮票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取舍。另外,对于新发行的邮票,短期内市场往往会炒作过度,例如2013 年的蛇票。投资者切忌追高,等价格回归理性后再出手也不迟。

  如果说生肖邮票是“潜力股”,那么经典老邮票就是“蓝筹股”。通常我们所说的老邮票主要指CS 邮票、“文革”邮票、编号邮票、JT邮票以及错版珍邮。

  CS 邮票是老纪特邮票的简称,是老一辈邮票设计家在艰苦简陋的条件下创造出来的令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珍品。

  1949 年老纪特邮票开始发行,直到1967年结束,在近20 年的发行史上共发行了200 多套邮票。热门的老纪特邮票当推“五朵金花”:《金鱼》(1960 年)、《菊花》(1960 年)、《蝴蝶》(1963 年)、《黄山风景》(1963 年)、《牡丹》(1964 年)。这五套老邮票图案精美,枚数多、存世量少,堪称新中国邮票设计的巅峰之作。

  “文革”邮票(简称“文”字头邮票)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政治倾向十分浓厚,在中外集邮史上极为少见。被称之为“红海洋”的“文”字头邮票的出现宣告了“纪”、“特”字头邮票历史的终结,因为没有任何志号、存世量少等特点,“文”字头邮票在今天成为市场的宠儿,创造出天价的拍卖纪录。

 

 清代蟠龙邮票

 

  编号邮票发行于“文”字头邮票和JT 邮票之间,政治色彩较之“文”字票明显要淡,邮票志号开始以数字表示顺序,题材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从1970 年到1973 年,编号邮票一共只发行了21 套95 枚,忠实地记录了那个特殊年代的历史。

  早期JT 邮票经典荟萃,尤其是1978年至1980 年,更是新中国邮票设计史上的高峰。很多经典的JT 邮票,同时也是目前市场上的大热门。J票即J字头邮票,1974 年开始,中国发行的纪念邮票统一采用汉语拼音“J”为志号,这种方式一直沿用到1991 年;同理,“T 字头邮票”

  简称T 票,即特种邮票,从1974 年发行的T1《体操》邮票起,至1991 年T168《赈灾》邮票止。“JT”标记从1992年开始停用,原来邮票上的“中国人民邮政”也变成了“中国邮政”。作为中国邮票发行的一段珍贵的历史,JT 邮票具有较高的欣赏、收藏及投资价值。

  老邮票中最珍贵的当属错票珍邮。顾名思义,错票珍邮就是有问题的邮票版本,有的是设计图上出错,有的是在制版中出错,有的是在印刷过程中出错。

  错版邮票本应属于次品,但在崇尚“物以稀为贵”的收藏界,反而因错而身价倍增。“文革”邮票《全国山河一片红》因地图绘制问题而被召回,却因其巨大的影响力和稀有度,被邮票界称为“中国邮票史上最著名的错票”。

  而最具价值的邮票种类当属“早期票”。那些发行于清朝、民国时的邮票是收藏界最受追捧的门类,如今身价已暴涨了上万倍。

  学学邮票收藏经

  香港资深集邮专家舒纳特博士曾这样建议中国新晋的邮票藏家:“知识是最重要的,拥有专业知识,才能保证收集到物有所值的邮品。在学习的路途上,应与值得信任的集邮顾问合作,从中得到指导,检视购入的邮票珍品,以及学习集邮数据。此外,藏家应考虑加入集邮组织,以期得到更多、更新的集邮信息。”

  光学不藏,等于白忙。建议初入集邮界的藏友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来计划购入邮票,例如可以先尝试性地购入JT 票或者编号邮票,有条件的还可以以带色标或厂铭的邮票作为收集对象。

  资金雄厚者则可以尝试收藏老纪特、“文革”邮票。另外,要特别注意随着老邮票价格的节节攀升,伪票、假票越来越多,藏家一定要擦亮双眼。

  老邮票的收藏价值不言而喻,那么新邮票有没有值得收藏的呢?由于新邮票目前特殊的行情——刚发行的价格最高,之后逐渐下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所以建议从欣赏、把玩的角度出发,收藏自己爱好的邮票。

  集邮是长线投资,长期来看肯定是涨的,最差也能抵抗通货膨胀。只要不是大手笔的投入,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理会短线涨跌,虽然行情涨跌莫测,但只要长期坚持下来,成本就会变低,也必然会有大的收获。

  上海收藏家协会会长吴少华面对如今火热的邮市行情说了这样一句话:“集邮是一种文化,如果被邮票的价格套牢,那就偏离了收藏的本质。”或许每个收藏者都应想清楚,到底为何而集邮,自己是否能在集邮中收获乐趣。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