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到来的冬季,除了及时添衣保暖之外,人们还可以在饮食、生活、运动等方面增加身体的抗寒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避免一些常见的保暖误区,度过一个温暖、健康的冬季


从忘穿秋裤聊保暖之道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3年第11期  [字号:  ]  

作者:黄琳

  有一种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一首由网友创作的“秋裤歌”非常形象地调侃出秋冬季节保暖防寒的必要性。

  尽管时尚人士和白领们对秋裤这种土了吧唧的东西避之不及,但它却被中医视为养生保暖的必备之物,离了它万万不能。

  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明教授认为,最好的养生方法就是顺应四时。深秋以后,无论年龄大小,如果天气确实冷了,就不要扛着,要及时添衣,穿秋裤。寒从脚起,年轻人可能觉得冻一下也没什么,但当他们年龄大一点之后,积累的寒气就会让身体表现出病态。如免疫力低下、关节炎、下肢凉等病状可能都是年轻时受寒引起的。严重的还可能导致下身寒、上身热的病症,极为难治。在即将到来的冬季,除了及时添衣保暖之外,人们还可以在饮食、生活、运动等方面增加身体的抗寒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避免一些常见的保暖误区,度过一个温暖、健康的冬季。

  吃出温暖

  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季食补应以增加热量为主。

  专家表示,人们在冬季可以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羊肉、牛肉、鸡肉、虾、鸽肉、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生血的功能,防寒效果很好。

  人怕冷还和机体摄入某些矿物质较少有关。如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血液中缺铁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现为产热量少、体温低等。因此,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贝类、牡蛎、沙丁鱼、虾等;含铁的食物则主要为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和红枣等。

  除了上文提到的食物,生活中常见的糯米其实也是防寒佳品。

  中医认为,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白糯米补中益气,黑糯米和红糯米的补血功效更佳,民间多用来酿酒,有补血虚之效。营养师推荐在寒冷的季节可以食用红枣桂花糖糯米饭,其做法也很简单:红枣去核,用少许水略煮熟;糯米洗净,浸泡半小时,加入桂花糖酱拌匀,煮至八成熟时,加入红枣再煮至成熟。食用时也可以加入有补血作用的葡萄干,以及有温补肾阳功效的核桃仁拌匀进食。

  泡走寒冷

  俗话说,“寒从足下生,下肢暖,全身益”。对于“老寒腿”患者而言,更要做好腿部的保暖工作。有些人在“老寒腿”发作的日子里喜欢用热敷的方法,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热敷不利于寒邪的发散,科学的办法是泡脚。人体的12 条经络有6 条发源于脚底,泡脚可以起到刺激经络运行的效果。气血充足、血流畅快,寒湿之邪无处藏身,腿自然也就无忧了。

  此外,经常泡脚对养生也有好处。

  有民谣云:“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可见泡脚不光护脚,还能护身。

  泡脚时可以在水里加些祛寒的药物,厨房里常见的花椒就是一种很好的祛寒药材。花椒性温,在中药里属于祛寒类的药物,能除五脏六腑之寒,且能通血脉,调关节。先抓一把花椒加入适量水煎煮,待花椒药效充分融入水中时,将其倒入盆中,先用蒸汽熏双脚,等水温降至能下脚时再用来泡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加入热的花椒水,水要没过脚踝,泡上半小时,直至全身微微冒汗,因为出汗是祛寒的最好方法。

  按摩暖身

  除了泡脚,其实不用水的“干洗脚”对“老寒腿”也有很好的预防效果,而且随时随地都可进行。其实“干洗脚”

  就是按摩,将双手相合抱住大腿根,然后用力向下按压,一直到脚踝部,之后再从脚踝按压至大腿根部。如此反复20次,站立坐立均可。老年人行动不便还可以坐在床上按摩。这个方法主要是通过刺激腿部经络、促进腿部气血循环而起到祛寒的效果。

  运动与按摩有促使血液循环、让身体产生热量的功能,所以感到身体冰冷时,可做一些简单的按摩和暖身运动,让身体发挥能量自行抗寒。

  在冬天,腰背部容易受凉,医生建议,平时可以经常按摩一下腰眼,有助于保暖和养生。腰眼穴为经外奇穴,在腰部第4 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 寸的凹陷中。具体做法是双手握成空心拳,用拳眼或拳背旋转按摩或轻扣腰眼处,或者双手用力搓热后上下搓动腰眼,用力要均匀有节奏,每次做36 或49 下,最好每天做两次。经常按摩腰眼,能起到疏通经脉、畅达气血、温煦肾阳的作用。

  运动加分每到冬季,很多人都容易手脚冰凉。

  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天冷的时候习惯性地搓手,其实这个做法很有道理。因为双手对搓或者用双手相互揉按各手指指尖,也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人体热量的作用。

  同时,保健专家建议手凉之人可以多弹手指,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御寒能力。手指的背面连接着阳经,掌心一面连接着阴经,因而指尖正好是阴阳经络的交叉点。天气较冷时,指端很容易因受凉而导致血管收缩,血流不畅,使阴阳交汇的节点受阻。经常练习弹手指,对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很有好处,同时还能增加热量,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弹指时,只需用双手的拇指分别依次扣住各手的其他手指,反复用力弹出即可,次数越多越好。特别是中指指尖,为心包经的起点,可以说是心脏的保护墙。寒冬之际,人体的气血开始流注心包经,所以常弹中指,能令指尖在反复摩擦过程中产生热量,对促进气血循环很有帮助。

  避免误区

  对于取暖,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绝招,但部分经验之谈却是不折不扣的误区。

  比如用热水洗脸,当人脸在冷空气刺激下,汗腺、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当遇上热水时则迅速扩张,但热量散发后,又恢复低温时的状态。毛细血管这样一张一缩,容易使人的面部产生皱纹。

  有些人常常在冬季靠饮酒暖身,这也是一种误区,科学证明,酒后身体发热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人们喝酒后会有热乎乎的感觉,是因为酒精刺激身体表面的毛细血管,使血管变粗,血液加速流向皮肤所致,感到温暖的只是皮肤表皮。与此同时,在酒精刺激下,人体肝脏等处储存的血液也会流到身体表面。由于血液是热的,人自然感到热乎乎的。但这只是暂时现象,事实上,因身体散热速度加快而付出的热量,比酒精供给的热量还要多些,由于受酒精刺激,血管不能及时收缩以防止血液向外输送热量,身体的热量在大量丢失后,人又会感到更冷了,这就是常说的“酒后寒”。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