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钟对人健康的影响非常大,认识生物钟、掌握生物钟、顺应生物钟对维护和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很有帮助


找到最合理的生物钟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3年第10期  [字号:  ]  

作者:殷暮烟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生物钟。生物钟又称生理钟,也叫生物节律、生物韵律,它是生物体内一种无形的“时钟”,是生物体的生理、行为及形态结构等随时间周期规律变化的现象。科学家发现,松果体是人体“生物钟”的调控中心。由于褪黑激素的分泌受光照和黑暗的调节,因此,昼夜周期中光照与黑暗的周期性交替就会引起褪黑激素的分泌量相应地出现昼夜周期性变化。松果体通过褪黑激素的这种昼夜分泌周期,向中枢神经系统发放“时间信号”,转而引发若干与时间或年龄有关的“生物钟”现象。

  有趣的生物钟

  许多生物都存在着有趣的生物钟现象。例如,在南美洲的危地马拉有一种第纳鸟,它每过30分钟就会“叽叽喳喳”

  地叫上一阵子,而且误差只有15 秒,因此那里的居民就用它们的叫声来推算时间,称为“鸟钟”;在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种报时虫,它每过一小时就变换一种颜色,在那里生活的家家户户就把这种小虫捉回家,看它变色以推算时间,称为“虫钟”。在植物中也有类似的例子。

  在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叶子每隔两小时就翻动一次,因此当地居民称其为“活树钟”;在南美洲的阿根廷,有一种野花能报时,每到初夏晚上8 点左右便纷纷开放,被称为“花钟”。不仅如此,微小的细菌也知道时间。据美国《自然》杂志介绍,某些单细胞生物体内不仅存在生物钟,而且这些生物钟十分精确。

  人类也有自己的生物钟,只是因个体差异,有些人的生物钟特别准时,有些人的生物钟则没那么明显。

  早在19 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上世纪初,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 弗里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 斯瓦波达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在患者的病症、情感以及行为的起伏中,存在着一个以23 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和以28 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大约过了20 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弗雷特? 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人的智力是以33 天为波动周期的。于是,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成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被形象地喻为一曲优美的生命重奏。到了20 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生物钟对人健康的影响非常大,认识生物钟、掌握生物钟、顺应生物钟对维护和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很有帮助。科学家发现,生物钟一旦出现紊乱,人类就容易生病、衰老甚至死亡。

  王阿姨和老伴一直住在乡下,六旬的年纪还坚持自己种菜、饲养家禽,终日劳作,几十年如一日。在女儿的一再要求下,老两口搬到了城里打算“享清福”,每天除了上街买菜,收拾家、做饭,几乎就是坐在屋里看电视。半个月之后,王阿姨和老伴相继感到周身不舒服,然后就一病不起。同样,有许多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身体状况反而不如上班的时候,这也和生物钟的突然改变有关。很多白领都有这样的经验,往往长假过后,身体反而更容易疲倦,心情烦躁,容易上火,这种现象甚至被冠以“假期综合症”,其实都是因为放假后生物钟的改变造成的。最近,位于美国芝加哥医疗中心的生物节奏研究室的研究人员指出:周末睡懒觉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并非好事,因为这会打乱人体生物钟,使睡眠时间顺延,结果是星期天晚上难以入睡,星期一早上昏昏沉沉,而这种紊乱状态甚至需要数天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因此,年轻人要及早认识、发现和掌握自己的生物钟,然后逐步顺应它,使之发挥良性效果。老年人要保养好几十年形成的生物钟,不要轻易改变它,免得引起生物钟紊乱而影响身心健康。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