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赖颖每周都会收到来自本来生活网的宅配套餐
每个星期的周二、周五,赖颖都会收到来自本来生活网的宅配套餐,包括云南高山有机蔬菜、密云有机西红柿、林地散养鸡蛋、归园有机奶、科尔沁冷冻牛腩肉等,量不大,刚够一家三口人吃,却样样新鲜、健康。赖颖家在北京这座大都市里算中等收入家庭,每月1200 元的宅配套餐对她来说还能接受,但这个价格却比超市或菜市场的贵多了。赖颖举例说:“这里的林地散养鸡蛋平均2 元多一只,比超市里的德清源鸡蛋要贵一倍。”但赖颖愿意为家人健康多花一点钱,尤其是在女儿出生以后。
像赖颖这样对食品安全有危机感,追求生活品质,爱好美食又挑剔食材,且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都市白领正是本来生活网的目标客户。本来生活网于2012年7月上线,主打生鲜食品,采用“超级买手制”从原产地采购食材,自建仓储,全程冷链,从而保证商品的优质和服务的差异化。
“原产地”与“超级买手制”
在众多生鲜电商中,本来生活网是第一个提出“原产地”概念的。2012年12 月,“褚橙”的大卖让很多人记住了本来生活。
2012 年12 月,一篇关于昔日云南烟草大王褚时健75岁再创业的文章——《褚橙进京》引爆微博,随着王石、徐小平等人的转发,事件被逐渐放大,“励志橙”成为当时网络最热的词汇,也引发社会各界对于“褚橙”的关注。而这一切的幕后推手就是当时刚刚成立5 个月的本来生活网。“褚橙”的火爆带动了本来生活网的流量,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共卖出了200 吨的橙子。
“褚橙”的巨大成功让本来生活网找到了成功的可能性:先找到褚时健这样具有新闻性和故事性的人,再找到极具代表性的产地和当地当季的特色产品,然后挖掘背后的人文历史故事,最后引爆生鲜消费热点。
趁着“褚橙”的热度未退,本来生活网又紧锣密鼓地推出了高州荔枝,因为杜牧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里的荔枝就产自高州。“高州荔枝有历史、品质好,但在消费者眼中和海南、增城的荔枝没什么区别。于是我们建议高州政府打造一个类似‘赣南脐橙原产地’的概念,让消费者记住高州荔枝。”本来生活网原产地中心总经理胡海卿说。最终,胡海卿为高州荔枝设计了一个宣传语:“大唐荔乡,广东高州”,在本来生活网贴出:“正宗的妃子笑,是高州的妃子笑”,并将高州贡园里几十棵中国最古老的荔枝树,通过宣传渠道传播出去。
能够坚持“原产地”概念,得益于本来生活网的“超级买手制”。为了降低成本,简化程序,一般生鲜销售商往往选择有实力的供应商,但本来生活网却采取了较辛苦的买手制,由买手深入原产地直接采购最优质的产品。
本来生活网的买手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全国各地寻找当地当季的特色产品。而这些买手并非专业的采购员,而是一帮记者出身的媒体人,他们呆在北京的时间每月不过四五天,常常在部门碰一下选题和思路就匆匆上路了。
今年5 月,本来生活网的第一批荔枝上线前,三位买手已经在外面整整跑了一个多月,足迹遍布海南、广东、广西三个省份。“荔枝是我们很早就确定要做的一件商品,我们和别家不一样的是,自己的买手到原产地拿货。”胡海卿说。
到当地选择好的果农和供应链是拿到好货的关键。“本来生活网的买手会根据水源、空气、土壤以及当地人的推荐选择,这也是一个寻找亮点的过程。
例如,本来生活网选择的一家果园,其种植荔枝的历史已经有30 多年,口碑和品质在当地都久负盛名。“胡海卿说。
这是本来生活网一贯的操作手法,先在内部选题会上确定选题,再由买手到当地考察当季的地方特产,然后采购。
用胡海卿的话来说,本来生活网的买手就是用户的眼和脚,帮助消费者去寻找当地最好的产品。
如果说之前的电商做的是从仓库到消费者这一段,那么本来生活网深入原产地由买手进行采购,则已经进入整个供应链端。“虽然买手制比较辛苦,但省去了层层渠道费用,成本控制会比较好。”胡海卿说。
靠创意取胜
赖颖最初了解本来生活网这个网站,是在出租车上看到的一本杂志,杂志封面是本来生活网当期的主题食材——草莓。“这帮人竟然给草莓起了这么文艺的名字:红颜、章姬、弥生姬、枥乙女,还号称四大美莓。我觉得很有趣,直觉认为它们应该挺好吃的。”回家后,赖颖登陆了本来生活网,第一次定购了草莓,“味道不错,很新鲜”,之后又尝试定购了舟山带鱼、台湾凤梨,最后干脆定购了每月宅配套餐,彻底不用为买菜操心了。
赖颖以前也在中粮我买网、顺丰优选等网站上购买生鲜食品,但最终选定本来生活网,除了购物习惯的原因外,还有这家网站的“文艺气质”。这种“文艺气质”也是本来生活网特意打造的,因为其创始团队均来自媒体,买手都是媒体人出身,这些都让本来生活具有了与众不同的基因——出众的营销能力。
在本来生活网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买手不仅要负责采购,更要负责商品新闻点的挖掘,完成营销策划,也就是采销合一。“我们是媒体化电商。”
胡海卿说,这是本来生活网内部一致认定的事情。他们像媒体编辑部一样开展业务,称负责采购的区域买手为“记者”,买手搜集各地的独特产品上报给运营,后者为“编辑”。每周的产品会叫“选题会”,“选题会”像跑马拉松一样漫长,还充斥着争吵,因为每个产品都需要讲出卖点,每人都想做“封面”或“特写”。
但与媒体不同,他们不光讨论“选题”,还要试吃“记者”们带来的各种食品。
有一次,为了在4 种大米中选出最好的,他们用4 个电饭锅分别煮熟了然后挨个试吃,还不能有下饭菜,这样才能品尝出真实味道。
事实上,对本来生活网的买手来说,挖掘商品卖点正是这帮媒体人的强项。
于是才会出现“火焰山下的哈密瓜”(高温下长成甜度高)、“泰国急冻金枕榴莲”
(吃起来就像冰淇淋)、“有机玉茭白”(江南的清鲜滋味)……这些果蔬仅看文字就让人垂涎欲滴。
物流是软肋
如果说顺丰优选的卖点是“物流”,沱沱工社的卖点是“有机”,我买网的卖点是“产业链”,那么本来生活网的卖点就是“创意”。但仅有“创意”是不够的,文艺青年总有致命的软肋。对于生鲜电商的用户而言,在保证食品质量的前提下,“快速、新鲜”是首要标准,最好还能“低价、免运费”。而对于生鲜电商来说,想保证“快速、新鲜”就需要有强大的物流团队。
本来生活网站运营负责人蒋政文介绍,由于网站出售的商品一半以上为生鲜食品,本来生活网在北京顺义建了4000 平方米的中央仓库,配备符合专业标准的冷藏库和冷冻库,根据每种商品的保鲜需求分别储藏。考虑到产品的特殊性,尤其是生鲜食品,为了高效地解决库存周转以保障商品保质期内的快速销售,本来生活网采取严格的货架管理。由于销售期都大大短于保质期,部分商品在到达1/2保质期时即安排下架,保证提供的生鲜食品无论品相还是口感都是最优的。同时,本来生活网也会适度开通团购和大客户销售渠道,以解决库存周转问题。
为了解决生鲜食品的配送问题,本来生活网同专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微特派快递进行深度合作,共建冷链配送体系。冷链、第三方物流就意味着成本的提高,这部分成本自然要加在商品单价之上。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的疏于管理对每家电商都是软肋,如何提高配送质量是本来生活网面临的难题。
除此之外,在客户服务方面,本来生活网还有一些需要改进与完善的地方。赖颖在本来生活网一直都有不错的购物体验,直到最近一次因为配送不及时发生了一些不愉快。赖颖选择的宅配约定每周二、周五送货,为此,她专门安排家人在家等候快递人员。但等了一天都没有等到快递上门。赖颖很生气,与客服沟通后,才知道因为网站系统升级出了小故障,影响到仓库作业,致使部分订单延时出库。好在第二天,赖颖等来了快递与致歉短信。
作为一家上线不到一年的生鲜网站,本来生活网之所以成功,除了其自身的优势外,更重要的是作为商家的诚意,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是一群面对现实、但决不放弃理想的媒体人,一群偏执地追求差异化和生活品质的艺术爱好者,一群求索良心商品的超级买手,一群专业而虔诚的服务生。”仅因为这份诚意与执着,他们就应该得到消费者的鼓励与容许它慢慢长大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