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笔、墨、纸相比,砚虽排名第四,但却受宠最厚。究其原因,大抵因其天生形质与后天塑造,使其更适于观赏与把玩


千年藏砚 墨香依旧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3年第5期  [字号:  ]  

作者:小闲

 

  作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打造工具——“磨器”,后来改称砚,亦称研。2002年底,由国家文物局以2999 万元人民币指定竞投购得的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的《研山铭》,讲的便是一块山形砚台的故事。据说当米芾得到此砚之时,曾“朝夕不离,与之抱眠三日”,之后便写下了这流传千古的《研山铭》。

  尽管《研山铭》当时以“天价”家喻户晓,砚台本身的身价却并未因此而水涨船高。直到近两年,随着文房类藏品价格整体走高,砚台收藏才迎来一丝丝春的暖意。古砚拍卖行情在2009 年开始有明显提升,当年就有西泠拍卖以548.8 万元拍出吴昌硕、沈石友、邵松年铭“和轩氏紫云砚”,首次将砚台的最高拍卖价格提高到500 万元以上。2010年亮相北京保利的“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竞得1400 万元,不仅创下了中国砚台拍卖史上的世界纪录,也成为迄今为止惟一一件超过1000万元的砚台拍品。

  虽然砚台开始得到越来越多藏家的青睐,但总体来看,目前市场上古砚的价格较其他文物门类还是偏低,个别拍出百万元价格的古砚堪称世所珍罕,而更多的则停留在数万元、数十万元的级别,完全可以为普通藏家所有,不仅价格合适,更凸显藏家的品位。

  文人爱砚

  砚台与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的关系可谓亲密。俗语云:“武士爱剑,文人爱砚。”从唐朝的李贺、刘禹锡到宋代文豪苏轼、黄庭坚、米芾,直到大名鼎鼎的纪晓岚,皆对砚石情有独钟。

  与笔、墨、纸相比,砚虽排名第四,但却受宠最厚。究其原因,大抵因其天生形质与后天塑造,使其更适于观赏与把玩,藏砚——千年来被视作文人雅士的逸致。

  砚本有多种材质,以石砚为最佳,不仅适于研磨,易于发墨,而且坚硬光滑,适于把玩。从古至今砚谱所载的石砚种类多达数十种。其石质各异,石纹有别,具有各样的气质与风情。而除了石材本身,砚台上的雕刻和铭文更使其具有了别样的风华。

  据史料载,在唐之前,所用砚台只是将原料打磨成型,至唐后,方有专门的工匠为之精雕细琢。如端砚、歙砚在唐初出现时原本皆朴实无华,至盛唐经济、文化大兴,人们对于砚台的美观才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宋代文人朝廷的追捧,更将砚台雕刻艺术发展到空前的高度,成为文人雅士案头把玩必备之器。

  文人总要将自己的符号附加于砚,于是便出现了砚铭,即镌刻在砚台两侧或底部的文字。开始时多为简单的砚石产地、来历或赞美之辞等,如宋代《文房四谱。砚谱》记载:“昔黄帝得玉一纽,治为墨海焉。其上篆文曰‘帝鸿氏之砚’。”这大概就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砚和砚铭了。到后来,“砚铭学”日益兴盛,直至小小一方砚竟成为文人诗词表演的重镇,喜在美砚上吟诗作赋的文人不可计数。这就类似于收藏印,仿佛题了铭,这方砚才真正为己所有。

  四大名砚

  在中国的历代名砚中,尤以“四大名砚”最为著名。它们分别是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州的歙砚、甘肃临潭的洮河砚和山西绛州的澄泥砚。其中又以端砚和歙砚最佳,自唐出现以来,便成为砚中至宝。

  所谓端砚,因产地肇庆古称端州而命名。其石质坚实细腻,有“发墨不损毫”、“天寒不结冰”的特质,被誉为中国第一名砚。端砚品种多样,其中以产于老坑、麻子坑、坑仔岩、梅花坑、宋坑等名坑中的砚石为佳,颜色多为青紫、猪肝、天青,其上常有天生的“眼”,如一方砚石上有七个“眼”便被视为珍品,若能有八个“眼”则堪称宝物了,即所谓“七珍八宝”之说。

  端砚名坑已被开采了上千年,砚石资源越来越少,已经成为中国藏砚中的极品,即便是当代所做,依然价格不菲。

  与端砚齐名的歙砚,以江西婺源(古属歙州)龙尾山下溪涧中的石材所制最优,故歙砚又称龙尾砚。歙砚虽然在现在看似名声不及端砚,但其实在历史上却是“温润大过端溪”,价值连城。后主李煜对其推崇至极,曾把歙砚、澄心堂纸、李廷硅墨三者并称为天下冠。

  自宋以来,歙砚以雕工精美而著称,徽派雕刻的精细入微,在歙砚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方歙砚,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洮河砚料取于甘肃卓尼(唐属洮州)

  一带洮河深水处,宋代时开始采制,是北方砚的代表,同样具有石质细腻、易于发墨的优点。

  而澄泥砚则是“四大名砚”中唯一的非石质砚。顾名思义,它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即取河泥澄洗后烧制成砚。

  由于命名方式与前三者不同,故其产地至今莫衷一是,主要有山西绛州说、河南虢州说、山东青州说等。现在看来,或许这些地方都产砚,但山西绛州产仍是其中最优者,“四大名砚”中所指应是产于山西绛州的澄泥砚。

  澄泥砚质地细腻滋润,尤胜于石,故古有“三石一陶”之说。因为纯系人工烧造,可不拘泥于形质,故澄泥砚体型多样、雕工讲究、技艺精湛,具有极强的观赏性。经过自然窑变幻化出的各样色彩也是一绝,以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豆绿砂、檀香紫为上乘。但也正是因为工艺繁复,因此历代留存的上品澄泥砚少之又少,至清代就已经衰微没落。

  制砚材料多变

  除了“四大名砚”中的澄泥砚是以河泥烧制,中国古代的制砚材料还有很多种,在石砚之外各具特色、各有所长。

  水晶砚在众多非石质砚中可谓出类拔萃。水晶材质名贵,古代称为“水玉”,用来制砚其实是比较奢侈的,从中也可看出爱砚人对这一文房用具的厚爱,不计其费,不厌其奢。宋代米芾在其所著《砚史》中云:“信州水晶砚,于它砚磨汁倾入用。”民国马丕显在其所著《砚林唑录》中也说:“宋代有水晶砚,福建有水晶砚石。”证实了水晶砚自宋已有的历史。

  华夏从上古先民便开始了使用玉的历史,各种挂件、摆件或实用、或赏玩,层出不穷,用作砚材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盖因“玉材琢砚,发墨可爱”。早在上古时代,黄帝就“治玉为墨海”,可见玉砚似乎才是后世各种砚台的鼻祖,即便石砚后来居上,但依然无法抹去玉砚的开山之功。

  以瓷制砚的并不多见,因为瓷的表面比较光滑,并不适合研墨,因此瓷砚在实用性上要比其他材质的砚台差了许多。正因为此,瓷砚从诞生伊始便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专供文人赏玩的器物,做工往往精细考究,是观赏砚中的精品。

  漆砚又名漆砂砚,是随着中国古代漆器工艺的兴起而出现的。其多为木胎,偶有以纸、瓷为胎的,色似澄泥,耐磨耐用,可与石砚媲美,在清代十分流行。

  顾千里在《漆砂砚记》里赞漆砚“有发墨之乐,无杀笔之苦,庶与彼二上品(端砚、澄泥砚)媲美矣”!

  铁砚是金属砚的一种,在西汉时就已经出现,尤以五代时的青州铁砚最为知名,其砚有柄可执,发墨颇佳。后人多因铁之坚固,而用铁砚形容坚定的意志,如元范尔安在《竹叶舟? 楔子》中有言:“坐破寒毡,磨穿铁砚。”

  除了上述这五种比较知名的非石质砚,中国砚台种类还有数十种之多,形成了一个浩浩荡荡的砚家族。

  目前的拍卖市场上,上好的砚台一方难求,归根结底在于市场平台尚未搭建成熟,因而造就了这样一块巨大的价值洼地,恰是有识之士介入的最好时机。

  “物以稀为贵”,古砚存世量有限,只要东西对,基本上是只会升值、不会贬值的品种。现在有一个现象,就是明清砚的价格往往要大于唐宋砚,一方面是因为由于明清工艺更加先进,砚台的形状、纹饰也较前代精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唐宋砚存世更少,对于想进行系统收藏的藏家缺乏吸引力。

  随着当代工艺品越来越受到重视,当代玉器、紫砂壶、仿古瓷等门类骤然崛起,成为收藏市场上的新宠。而中国制砚工艺传承至今,每年仍能出现不少精品,就价格而言却偏低,无论作为一般的实用砚还是单纯的工艺摆件,都比较划算,还能显示出主人高雅的品位。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