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3 月18 日, 原中共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同志(1928.11.17 ~ 2013.03.18)因病医治无效,于18时58分在华西村家中逝世,享年85 岁。这位生前被誉为“中国最有名的农民”的当代农村干部杰出代表的逝去,让我们再一次追忆起他带领华西人脱贫致富、发展壮大的故事。
1957年,掌舵华西
吴仁宝生于江苏省江阴县华墅乡吴家基,1954 年参加工作,1957 年开始担任华西大队(后改称华西村,以下均称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华西村原是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的一个贫困小村庄,吴仁宝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后,痛心于村民时常挨饿的状况,立志要改变华西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华西村脱贫致富的故事要从村里的一盘大石磨说起。1961 年10 月,时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的吴仁宝从向阳大队买了一盘重一千三四百斤的大石磨,又带领村干部在河里捡石块、捡砖头,并拆了一座土地庙建成了磨房,依靠一头老水牛为本大队和周边的群众加工粮食和饲料,带领华西人迈出了脱贫致富的第一步。
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后,吴仁宝又思索起了第二步。上世纪60 年代后期,吴仁宝大胆设想、小心行事,在华西村的4 间破草屋里创办了一家小五金厂,小五金厂的启动资金是卖掉村里唯一一部柴油机筹来的。在那个“以粮为纲”的年代,搞工业无疑是政治冒险,所以当时的小五金厂是偷偷摸摸开起来的,为了保密,工厂四周筑起了高高的围墙,窗户也全部用厚布遮得严严实实,对外更是守口如瓶,不知情的人根本不知道这家五金厂的存在。就这样,这家小五金厂在17 年的时间里为华西村创造了上百万的利润,但这些利润带给吴仁宝的却是更大的压力。
在小五金厂“隐姓埋名”的17 年里,吴仁宝时常自问,仅靠这种藏着掖着的方式何时才能带领华西村真正脱贫致富?似乎是为了回应吴仁宝的困惑,1978 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国各地刮起了改革开放的春风,这股春风赶走了吴仁宝郁积心中的闷气,也让小五金厂结束了“地下”创富的历程。
华西五金厂正式挂牌的第二年,吴仁宝又带领华西人创办了华西钢板网厂,之后便一发不可收,依靠自身积累,吴仁宝积极外引内联,办起了一个又一个企业。
1999年,成功上市
吴仁宝是一个善于动脑的实干家,在办企业上尤其如此。以冶金为例,华西钢铁厂炼钢产生的水渣供应华西水泥厂,炼钢粉尘被水一冲便成污泥,华西村为此专门建了污泥球团厂,而球团与矿粉加工后,又成为炼钢的原料。华西村一次次的腾飞很大一部分都得益于吴仁宝的善于动脑。
上世纪80 年代,江阴县开始在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此时的华西村集体经济已有了相当的规模,除了1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还拥有100 多万元的现金存款,分还是不分?最终,吴仁宝根据华西村的状况提出了一个产业结构调整方案:把全村600 多亩良田集体承包给村中的30 名种田能手,而将剩余的劳动力转移到正在蓬勃兴起的苏南乡镇企业中。这一举措让华西村在发展市场经济的道路上跨出了一大步,也让华西村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亿元村。
乡镇企业让华西村快速致富的同时,也让吴仁宝树立了更远大的目标。
邓小平南巡讲话公布的第二天晚上,吴仁宝即召集村里的重要干部开会,这次的会议一直开到了凌晨两点,会议主题是花费大量资金囤积工业用原材料。
这对于坚持“既无外债,也无内债”的吴仁宝来说并非易事,因为他破天荒的借款1000 万元用于周转,为了达到预定的囤积原材料目标,华西村到底动用了多少资金,又依靠这次机会赚取了多少利润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但据其子吴协东透露,村里当时购进的铝锭6000 多元/吨,3 个月后就涨到了1.8万多元/吨。这次的原材料囤积为后来的华西村上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村庄上市”的首例,1999年8 月10 日,华西村股份公司发行的3500 万A 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开盘价为每股21.6 元,比发行价增160.48%,共筹资2.9 亿元。
吴仁宝将这笔资金陆续用于电厂扩能、毛纺厂技改以及化纤项目上。目前,毛纺及化纤已成为华西村的支柱产业之一。吴仁宝又一次用自己的政治敏感度和实干精神带领华西村完成了一次奇迹般的飞跃。
2001年,“一分五统”
华西人富了,华西村也火了,吴仁宝似乎可以轻松一下了,但此时,惯穿白衬衣、黑布鞋的吴仁宝又习惯性地叼着一支将熄的香烟,微驼着背开始深思。
这次的思考不仅仅限于华西村,“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这样的念头始终在吴仁宝的脑海中盘旋。为了让更多的村庄富起来,自2001 年开始,吴仁宝就通过“一分五统”,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的方式,帮带周边16 个经济薄弱村共同发展。
吴仁宝首先将华明、泾浜、三余巷、前进4 个周边村纳入华西。2002 年,华西村开始实行村外人士投资10 万元(此时,华西村人均固定资产127 万元)“买”
一个华西村户口的活动。2002年3月——2003 年1月,华西村又将西巷、北缪家、瓠岱、朱蒋巷村、陈塘村、水池巷6 个村纳入华西。
“一分五统”打破了中国数十年以来的农村行政格局,也把融入大华西村的人心凝聚起来。在进行“一分五统”
效果的调研中,吴仁宝发现还有一些人的心没有归入正途,这些人要么就是平时懒散惯了,要么就是派出所的常客。
为了帮助这些村民,吴仁宝把他们组织起来集中学习,在学习期一律免费食宿,每个月还发给他们500 元零用钱。
这个学习班开课的第一天,吴仁宝亲自上课,还和重点对象个别谈心。在这些村民中,转变最为明显的是杨永平,这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村民。参加学习班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后来,村里根据他的特长将他安排在旅行社工作,2004 年,他完成业务100 多万元,被村委提升为旅行社副总经理。如今,杨永平得益于“一分五统”故事已成为一方美谈。
2003年,退而不休
2003 年,吴仁宝从华西党委书记的位置上退了下来,接力棒交到了儿子吴协恩的手中,但他并没有因为退而休,因为他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华西村总办主任。华西村总办是由党委任命、委托的,党委的措施、设想在落实的时候,由总办去监督。落实得好,总办不干预,落实得不好,总办就有权去干预。
对于凡事都认真细致的吴仁宝来说,这个身份就像为他量身打造的一样。
吴仁宝退休后的另一主要工作是,在华西村民族宫会堂,免费为游人作报告,并满足大家的合影愿望。这几乎成了华西村最热的旅游“景点”。这个工作一直到他因身体原因无法继续为止。
2003 年到2013 年,又一个十年的跨越。被儿子吴协恩称为老书记的吴仁宝承诺给世人“ 我要干到88岁” 的这句诺言随着他的逝去已无法实现,但华西村还要继续走下去。
吴协恩坦言,老书记是华西村的灵魂,他的离去对华西村肯定会有所影响,但他会将老书记一辈子的优良传统继续下去。吴仁宝走之前提出要把华西建设成百年村,过去50 年华西村已经打好了基础,而且在老书记的管理下,华西村已有了独特的精神,也拥有完善的制度、健全的班子,只要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地走自己的道路,把华西村建设成百年村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编后语:
被誉为“中国最有名的农民”的吴仁宝逝去了,留给世人的是奇迹般的“中国第一村”。有人说,吴仁宝是“播种机”,他把“共同富裕”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农民的心里;也有人说,吴仁宝像“挖掘机”,他总能挖出别人看不到或者没放在心上的宝贝;还有人说,吴仁宝会“点金术”,他用自己点石成金的手打造了“天下第一村”……
我说,吴仁宝就是一个普通人,因为他的每一次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用眼、用脑、用心观察和经营的结果。
他常说,“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而他就是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之下,将集体致富的理念贯穿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