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声色 作者:张为民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
近期在偶然之间,有幸拜读了张为民新著的诗集,读罢心内不由窃喜,那感觉就如同在不经意之间发现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想要大声炫耀,又怕惊扰了藏在诗文中的精灵一般小心翼翼。
《声色》通篇散发着自然清新的写作意境,正如封面上的一首小诗,“一盏淡淡的香茗,一曲舒缓的清音,无端地,在日光乍现的清晨,在细雨迷蒙的午后,罩着窗外婆娑的绿影,静静地等候、静静地享受……所谓的画意扑面而来、所谓的诗意由心而生。”作者不张扬、不浮夸,仅以内心深处感知的声音和色彩结集成诗,在若有似无之间,轻叩读者的心门,促使读者细细品味,再品味。
因为偏好,笔者也曾忙里偷闲拜读过一些诗集,因才疏学浅,鉴赏水平有限,所以每次在品读诗歌之时都会将其按三个层面进行分解,然后“按图索骥”
逐步深入赏读,并浅薄地认为,能同时达到让人读懂又回味无穷的诗歌便是好诗歌了。《声色》便是这样一本好诗集。
说《声色》是一本好诗集,是因为笔者在品读过程中,从三个层面感受到了作者的诗情画意。
读得进、读得懂。诗歌是一种“惜字如金”的文学作品,要求作者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心内所感,因此如果作者不具备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审美能力,所写的诗句就极易呈现出晦涩难懂的状态。现在,很多写作者为了凸显自己的独特,牵强附会地使用一些深奥的字眼,不但难以理解,更无法带给读者艺术的享受,无法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这就如同我们结识新朋友一样,如果其外表都无法使你感到愉悦,你不但会放弃关注,更不会进一步去了解这个人的性格、爱好等其他信息了。张为民在写作《声色》之时,以让读者读得进、读得懂为出发点,用心将自己所感知的丰富思想感情传递给读者。读《声色》,你也许不能完全领悟每首诗传递的信息,但总有那么几首让你唇齿留香。
生动立体的音容笑貌。诗歌都是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的,需要写作者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一首诗歌能否深入人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音容笑貌”是否生动立体。《声色》就是用音韵的和谐让阅读变得轻松,利用读者被充分调动的情绪让情节得到推进,其平实的语言和意象的涵义让整本诗集充满了想象,每首诗歌又配以或雅致、或意境深远的插图,宛如一位清丽女子在浅吟低唱,使得整个品读过程成了一种享受。
鲜明饱满的主题。主题是诗歌的点睛之处,如果主题不鲜明,即使用再多华丽辞藻也无济于事。《声色》共分五大主题,在标题选择上,作者分别用了五句诗词来涵盖,如野渡无人舟自横,其下四首诗歌无一不体现了作者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这种形式可谓独具匠心,让读者由浅入深,逐渐进入作者所描绘的诗歌意境,品读起来有层层递进、不骄不躁之感。
张为民毕业于上海大学文学系,自求学期间就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毕业后从事编辑记者一职,与文字的缘分有增无减。张为民曾说,绝不能因亲近文字而疏离了诗,那样太不合算;也绝不能因攫住了职业而丢弃了专业,那样太不值得。这种气节尤令笔者赞叹。
长久以来,因为诸多因素,很多人都将精力放在了追名逐利之上,对文学尤其是诗歌产生了抗拒心理,根本无暇也不屑于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在众人争先奔波于各种名利场的当下,张为民在工作之余,依然能沉下心来增强自己的文学修养,反复推敲每一个字,细细钻营每一句话,力求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脚步匆忙的现代人增添美感和内涵。
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张为民选择了清贫的文学道路,并在这条道路上坚持不懈的发挥着自己的才能,其对文学的执著精神尤其难能可贵。张为民是全国个私协会系统众多工作人员中的一名,也是本刊的特约记者,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为更多拥有自己兴趣爱好的人做了表率,在赏读《声色》之际,笔者也由衷希望越来越多的协会工作人员和会员能发挥所长,积极大胆地向民众展示自身的才能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