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说,电子商务并非简单的商业模式创新,而是生活方式的变革
2013 年伊始,48 岁的马云向后踱了一步,把舞台留给了商业新人。
1 月15 日,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宣布,将于2013 年5 月10 日起卸任集团ceO一职,此后只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主要负责战略决策等非执行性工作。虽然辞任ceO不等同于退休,但在业内看来,“退而不休”正是马云从台前退至幕后的华丽转身。
如此“转身”似乎有点突然,但回头来看,早有征兆。
2012 年10 月,久未吐露心声的马云,罕见地接受《时尚先生》长篇采访。文章中,马云畅谈价值观、支付宝、腐败、家庭……这个外界眼里电商领域的“国王”,却有着外人无法读懂的孤独和无奈。
2012 年,马云式反腐、港交所退市、多次分拆……这一切都不过是马云为大局扫清障碍布下的棋子。现在看来,马云为这一天筹谋已久,并一直在按部就班地推进。
马云式反腐开创先河
其实一直以来,阿里巴巴的反腐从未停止过,但2012 年这次有史以来最大力度的反腐整治足以震撼整个电商行业。
2012 年3 月6 日,聚划算原总经理阎利珉在事先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被免职”。 而就在此前不到24 小时,阎利珉还在微博上透露了聚划算下一步的发展计划,宣布聚划算即将进入“新时代”。
从发现问题到采取行动,马云式反腐风驰电掣,毫无征兆。
对于“阎利珉被免”一事,阿里巴巴集团当时给出的理由是,聚划算招商过程不规范,部分工作人员存在严重违规甚至违法行为,阎利珉在团队管理上存在重大失职行为。
我们原以为此次不过是马云当年“挥泪斩卫哲”的一幕再次上演。然而,阿里巴巴集团2012 年7 月5 日的一则公告却否定了这一猜想。
该公告称,原聚划算总经理阎利珉因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杭州警方刑事拘留,案件调查正在进行中。
一直强调对腐败“零容忍”的马云,这次果断拿高管开刀,阎利珉被刑拘成了阿里巴巴大型反腐运动的“首份答卷”。
事实上,当时阿里巴巴是先查出聚划算部分“小二”(淘宝内部工作人员)内外勾结,收受贿赂,获取不正当利益,阎利珉因此被牵连而落马。
成立于2010 年下半年的聚划算,2011 年10月从淘宝平台正式分拆作为独立业务运营,其首任总经理就是阎利珉。在阎利珉的带领下,聚划算2011 年全年交易额达101.8 亿元,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占据了国内团购行业的半壁江山。
可以说,阎利珉为聚划算的草创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迅速崛起的聚划算也迅速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
由于卖家一旦进入聚划算“全国团” 平台,由淘宝给聚划算带来的巨大流量和购买量会远远超出店铺自己的促销效果,所以许多店家想尽办法进入聚划算促销,办法之一是贿赂聚划算的员工。于是,负责审核商品在聚划算上线的淘宝工作人员就有了腐败的沃土,网上甚至滋生了一些“掮客”,自称可安排商品进入聚划算平台,借聊天吃饭之机邀请店主行贿淘宝工作人员。
这种体制上的漏洞导致“小二”腐败横行,给淘宝带来恶劣的影响。2012 年1 至6 月份,阿里巴巴共查处违规员工28 人,移送司法机关的员工7 人,外包人员3 人。据悉,在淘宝连实习生都曾被查出过问题。
于是,阿里巴巴成立了廉正部,并且,据报道阿里巴巴廉正团队所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几乎是所有民营企业中最高的。廉正部的负责人是马云创业团队中著名的“十八罗汉”之一,可见马云对内部反腐的重视,也侧面反映了马云帝国腐败的严重程度。
然而,廉正部的职责只限于发现和查处内部的贪腐事件,对于怎么处置腐败人员却没有足够科学和有效的制度跟进。因此,2011 年时任淘宝网ceO的卫哲因没直接参与b2b公司的供应商欺诈事件,只需负管理上的连带责任,最后只以“引咎辞职”的方式离开阿里巴巴。
时任b2b公司cOO的李旭晖也是同样的原因辞职离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力官邓康明也被同时降级另用。
用“运动”的方式解决制度性缺陷导致的管理问题——这就是马云式反腐。
然而,事后再严厉的处罚也只能在短时间内起到警示作用,再完美的企业价值观离开制度的规范最后也只能沦为泡沫式的空洞说教。
于是,2012 年马云开始改变方式,要通过制度建设来防治腐败。
2012 年3 月12 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了一次大规模的中高层人员换岗,总计有22 名管理人员被调动,其中涉及淘宝开放平台、天猫商家服务部、集团战略投资部等多个岗位。官方声明充满了积极态度,宣布这是为了“培育阿里巴巴作为生态平台公司的开放、透明和稳定性”,同时也便于集团各个业务协同、组织打通和人才流动。
阿里巴巴希望外界相信,这一次的岗位调动,与以往的“拥抱变化”有着根本的不同。
不仅仅因为它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因为这是公司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的开始。
同时,阿里巴巴集团还将内部“干部培训”
和公司组织的完善,作为2012 年的重要工作。
去年,阿里巴巴各部门修订完善了管理细则,聚划算在半年内提出了多项内部管理细则,以提高透明度,减少寻租空间。
港交所退市完成私有化进程
2012 年6 月24 日起,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唯一一家上市的子公司——阿里巴巴b2b公司正式摘牌并退出港交所,结束了其5年的上市之旅,历时4个月的阿里巴巴私有化进程彻底完成。
本次阿里巴巴股票的回购价格为每股13.5港元,这也是2007 年iPO的招股价,总耗资达到190 亿港元左右。为完成私有化,阿里巴巴向国家开发银行、中投公司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等主权财富基金进行融资或贷款,前提是阿里巴巴所有权结构不被一家或两家大股东所控制。
从2011 年开始,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出现私有化热潮。据美银美林统计,自2010 年10 月以来,已有10 家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的创始人和股权持有人提出私有化方案。
业内人士介绍,私有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上市公司股份交易不活跃,市价相对每股资产净值出现很大折让;或公司股份的公众持股量未能达到交易所要求;或上市公司对维持上市地位的成本所作的考虑等。
马云曾经表示,“将阿里巴巴私有化,可让我们免于承受拥有上市子公司所需面临的压力,能够制定对客户最有利的长远规划。私有化要约也可为我们的股东提供一次具吸引力的变现机会,而不必较长时间等待公司完成转型。”
马云对其上市子公司阿里巴巴b2b的私有化操作,主要是考虑在集团实行战略转型升级期间,给小股东提供一个变现投资收益的机会。
而战略转型将可能会在中短期内导致收入增长变缓,影响盈利预期。
阿里巴巴早年的业务模式着重于吸引制造商、贸易公司及批发商通过其网上交易市场来销售产品,从而迅速提升付费会员数,实现最大的收入增长。然而从2011 年开始,阿里巴巴b2b公司实施了重大的调整,将业务重点从增加会员数向提升买家在交易平台的用户体验转移,这种方式令付费会员数的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缓。
阿里巴巴在以往对外披露的信息中,已提到这一重大转变,并提醒投资者,虽然对此战略的长远前景充满信心,但认为这很可能会对公司中短期内的财务表现带来影响。
此外,阿里巴巴上市时,其b2b 业务是马云手中最值钱的资产。可是数年之后,情况已经大变,淘宝网、天猫、支付宝等产品上位,成为整个集团更优质的资产,而b2b业务却已没有多少想象空间。于是,各界评论家纷纷指出,私有化将解除管理层在资本运作时摆脱众多束缚,从而在整合集团业务时有更大的操作空间。
阿里巴巴前ceO卫哲也表示,当时阿里巴巴b2b公司上市的时机并不适合,只是集团急需资金发展旗下的其他业务。现在,随着淘宝、支付宝、阿里云等发展良好,阿里巴巴b2b公司私有化有助于完成集团自身的模式升级和转型。
经过几次分拆后,阿里巴巴的业务更加精细化,服务业也更专业化。但是,阿里巴巴b2b公司作为独立上市公司,受限于上市公司的架构,动作也不够彻底,局部的小调整已经没有办法对b2b进行根本性的完善。“私有化后,b2b业务可以较少受到外界干扰,马云可以加快推进‘大阿里’战略的进程。”博客中国创始人方兴东表示。
2012 年9 月18 日, 阿里巴巴集团以63 亿美元的现金及价值8 亿美元的阿里巴巴集团优先股,回购雅虎手中持有阿里巴巴集团股份的50%,一次性支付雅虎技术和知识产权许可费5.5亿美元的现金。用76 亿美元,马云拿回阿里集团控股权,了结了一桩曾让他坐立不安的大事,摆脱了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这次资本腾挪及整合过程中,有退有进,有聚有散,有放有收,很多人已深知马云的太极之道。但从外界来看,马云不过是用一个小的阿里巴巴,换了个巨无霸的阿里巴巴。这其实就是马云在用另一种方式诠释整体上市。
“光棍节”创造网络销售奇迹
2012 年11 月11 日的“光棍节”当天,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和淘宝经支付宝完成的总交易流水达到191 亿元,是去年同一天购物狂欢活动所获销售额的三倍多。其中仅天猫就达成132 亿元,淘宝则完成了59亿元。
这次促销是马云导演的一次互联网集体狂欢,而天猫在筹备活动中的细节和四年来积累的内功也因此完美绽放。所以马云才会笃定说:“电商大战我没有对手。”
2012 年12 月3 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截至2012 年11 月30 日21 时50 分,其旗下淘宝和天猫2012年度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
“一万亿”到底是什么概念?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显示,2011 年全国各省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39万亿元,一万亿元相当于总额的5.4%.世界上最大的零售集团——沃尔玛2012 年的销售收入为4469.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836亿元,一万亿元相当于沃尔玛集团全球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一强;在国内,像银泰百货集团这样的零售巨头,在全国有近30 家商厦,2011 年的销售总额为116.32 亿元,照此情况看来,银泰百货要想挣到1 万亿,至少需要86 年。用几十年去挣天猫一天的钱,这绝不是零售商们能够接受的现实。
在这1 万亿的交易量中,三、四线以下地区消费增长速度达到60%以上,远远高于作为传统消费主力的一、二线城市40%的消费增速。阿里巴巴表示,三、四线城市消费能力的释放正成为中国扩大内需的最主要增长来源,与此同时,庞大的消费增量,已经给受阻于出口增长缺乏的以长三角、珠三角为首的企业新的机遇和空间。
当整个阿里巴巴集团都沉浸在年度交易额突破 1 万亿的喜悦中时,马云却显得异常冷静。
因为在他看来,1万亿不过是新时代的序幕而已,离他的梦想还很遥远。根据马云的构想,在未来 10 年当中,阿里的生态系统当中会孕育出1000 万家小企业、提供 1 亿个就业岗位、面向10 亿消费者,而最终交易额达到 10 万亿元。
马云表示,从1 万亿元交易量的背后,应该看到,中国电子商务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电子商务在中国出现时,大家所预测的中国电子商务将无法逾越“信用”、“支付”、“物流”的三座大山,到今天以淘宝为代表的网上信用体系的建立,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网上支付体系的安全快捷,以及社会化大物流体系的成型,今天的电子商务正在驱动和形成一场新的商业浪潮。
于是,就有了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和马云的“一亿赌局”。
在2012 年ccTV中国经济人物颁奖晚会上,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电商和传统商铺谁将主导未来市场的问题上,与马云打赌:“2020年,也就是8 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占50%,我给你一个亿,如果没到你还我一个亿。”
而领奖台上的马云似乎并未接招。马云说,电子商务不是想取代谁,不是想消灭谁,而是想建设更加新颖的、透明的、开放、公正、公平的商业环境,去支持那些未来成为中国最佳的企业家。
按马云的说法,电子商务并非简单的商业模式创新,而是生活方式的变革,“它在影响一代接一代的人” .有人说,马云如此乐观,是被“双十一”的191 亿交易额刺激的。而刚刚过去的“双十二”
成绩,无疑也让马云有了这样的底气。在2012年的“双十二”大促中,淘宝第一次执行社会化的参与机制。参与的商家不用再经过小二事先审核,而是自己决定是否对买家提出的“商品心愿价”作出回应。如果作出回应、标明了“双十二”价格,则被默认为参与这一天的促销活动。
根据淘宝内部数据,先后有总计约4 亿人次参与了淘宝“双十二”的促销活动,是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当天所产生的交易额,也是淘宝(不包括天猫商城)历次单日促销活动中最高的。2012 年“双十二”远超上年“双十二”的巨量交易额,且有80%是来自星级和钻级的中小店铺。
“双十二”的促效活动是淘宝放弃价格战,小而美效应的一次完美展现。
多次分拆展示罕见手段
2013 年1 月10 日,阿里巴巴宣布,根据集团现有业务架构和组织将进行相应调整,成立天猫事业部、物流事业部、航旅事业部、消费者门户事业部、聚划算事业部等25 个事业部。
马云随后在给全体员工的内部邮件中详细解读了阿里巴巴的新组织架构,并称,“这是阿里13年来最艰难的一次组织、文化变革!”这次“变革”距离上一次架构大调整仅有半年的时间。
2012 年7 月,阿里巴巴宣布将原有的淘宝、一淘、天猫、聚划算、阿里巴巴b2b以及阿里云6大子公司,调整为淘宝、一淘、天猫、聚划算、阿里国际业务、阿里小企业业务和阿里云7 大事业群,即阿里内部所谓的“七剑”。
而在此之前的2011 年6 月,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公司已经分拆为三个独立的公司,即沿袭原c2c业务的淘宝网、平台型b2c电子商务服务商淘宝商城和一站式购物搜索引擎一淘网。
在不到20 个月的时间里,把一个集团进行几轮分拆,在国内外的大公司中(无论是传统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实属罕见。
2012 年7 月的那次分拆,表面上是在2011年分拆淘宝的基础上,开始向集团“下刀”,但事实上却有暗中整合之意。7 个事业群的总裁直接向马云汇报,不用像一年前那样,要汇报给淘宝下面的董事长;分拆出来的不再是“子公司”,而是“事业群”。显然,马云是在收回那只“化拳为掌”的手。此时的阿里巴巴,b2b业务私有化已经完成,雅虎回购协议也已达成,阿里巴巴集团日后要谋取整体上市,马云提出“One company”概念也是必然的。
为什么在马云提出“One company”概念后才半年,阿里巴巴又要拆出现在的25 个事业部来扬弃“七剑”呢?
马云去年9 月在阿里巴巴财务部年会上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我们好不容易把这个公司变成‘One company’体系,后来发现‘company’这个字是错的。”
原来,还是在去年9 月,阿里巴巴宣布回购雅虎股权的计划全部完成,若干新股东进入。
阿里巴巴何时上市,如何上市,成为新老股东们最关心的问题。
对此,互联网分析师葛甲认为,阿里巴巴最近的两次集团架构大调整时间相隔如此之近,说明之前的7 大事业群为集团iPO所做的尝试失败,阿里巴巴整体上市已不可能。在投行和资本方的建议下,阿里巴巴不得不选择另一条道路,再也不提“One company” 的伟大构想,而是将业务分拆成更小的单元,利用强势资源带动劣势资源,做出更好看的报表,获得其理想估值。
淘宝在今年年初的分拆后“隐身”,也是阿里巴巴谋求上市的佐证。在最近拆分出来的25个事业部中,“淘宝”的名字已不见踪影,而是被分拆为物流事业部、商家业务事业部、航旅事业部等诸多小部门。电子商务观察员鲁振旺认为,淘宝曾被美国USTr列入“恶名市场”名单,对阿里巴巴上市不利。淘宝遁于无形,既有利于新的业务创新,也可以规避知识产权带来的风险。
对于阿里巴巴来讲,“分拆”和“上市”之间的因果关系已很明确,并且马云的公司生态理论也因此发生了改变。在马云写给全体员工的信中,马云将阿里巴巴最终的生态系统设想为:“同一个生态,千万家公司”,希望更多小事业部的运营影响到更多的细分领域,试图在更多的互联网领域攻城略地。比如原一淘网总裁吴咏铭现在分管无线、旺旺与客户端、音乐三大事业部,让外界不得不猜想阿里巴巴在移动互联网和数字音乐上的野心;原先负责技术的张建锋,调整后分管聚划算事业部和本地生活事业部,意味着阿里巴巴将在本地生活服务上大施拳脚。
如此看来,几轮分拆也是马云一贯坚持的“拥抱变化”理念的体现。互联网的变化周期在不断缩短,加上人口红利不再 、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带来的新挑战,分拆阿里巴巴有助于马云帝国释放更深层次的活力,与腾讯调整组织架构、百度开始强调“狼性”、京东商城“修养生息”一样,都是在寻找一种方式解脱大集团的束缚,优化内部体系和发展模式,从而来应对互联网风云变幻的局面。
2013 年,马云终于承认自己累了,并认为48 岁的自己“不再年轻”,是该退出一线享受生活了。马云还寄希望于年轻人,认为阿里巴巴的下一代更有运营好互联网生态系统的优势,他愿意退居幕后,将绚丽的舞台提供给更多有为的年轻人。
令人不解的是,马云并没有选择在阿里巴巴集团上市、获得千亿市值之后功成身退。“一般来看,总要等到上市,换班才是顺理成章的事。在阿里巴巴b2b退市后,公司架构大调整后,这时选择卸任ceO,其中应该有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考量。一个正常的公司,应该在情况最平稳最顺利时换班,而阿里巴巴目前处于上升和发展期,现在换班早了些。” 互联网资深人士谢文如此评价。
而易观国际分析认为,马云辞去阿里巴巴集团ceO对阿里巴巴集团业务影响不大。一方面,马云此次仅辞去阿里集团ceO职务,仍然担任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虽不参与具体业务,但依旧把控着阿里巴巴集团发展的大方向。另一方面,阿里巴巴集团的企业文化、管理体制较为成熟,各个事业部已能独立运营。所以,此次马云辞去阿里集团ceO对于阿里集团业务影响不大。
对于马云,无论他是否担任阿里巴巴ceO,都不会改变一个事实:他永远是公司的灵魂人物,仍执掌公司大局,负责战略决策。他身退与否,都不会对阿里巴巴有实质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