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向我询问运作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秘诀,咨询对他们投资项目的看法,对此我常常感到难以回答。毕竟人的精力有限,一个人不可能对所有的行业都有充分的了解,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询问,自然不能给出面面俱到的回答。不过,有一条建议我觉得应该对所有PE 都适用:那就是信任是成功运营PE 的基石,无论是基金股东与基金管理人之间,还是基金管理人与项目公司之间。下面是我第一次进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募资和运作经历,可以成为此观点的一个佐证。
“摊派”凑来2亿元
我第一次进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运作是在1999 年。我当时担任深圳创新投资公司筹备组组长,募集资金的目标是5 亿元。尽管深圳创新投资公司有政府背景,但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仍然是如何说服潜在的股东, 把“银子”
掏出来。当时深圳分管金融的庄心一副市长把我叫到办公室,给了我一份列有深圳骨干企业的名单说:“你去找这些企业老总,让他们都入股!”拿着这份“手谕”,我对于成功募集5 亿元资金一度充满信心,然而事实却无情地给了我当头一棒。
在随后的十几天里,深圳创新投资公司筹备组副组长李万寿开着他借来的一辆旧吉普车载着我,从深圳西面走到东面,拜访了深圳机场、深能源、深高速、免税集团、盐田港等企业。这些都是深圳国有控股的大企业,大部分是上市公司,资金实力非同一般。见我们拿着市领导的“手谕”前来,这些企业的主要领导都很客气地接待了我们。
不过,接待归接待,谈到出资问题就一个个面带难色,婉言拒绝。有的企业领导并不隐瞒自己真实的想法:“阚总,政府办的投资公司有赚钱的吗,跟政府办的投资公司有什么玩头?广国投玩完了, 我们市里那些国有投资公司还不是一个样。这都是股东的钱,是要回报的。”
有的企业老总搞不明白什么是创业投资,听我们介绍成立创业投资公司目的是扶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时说:“那不是政府该做的事吗?我们是经营性企业,我们的投资是要讲经济效益的!”
一大圈转下来,没有一家企业痛快地答应参股。无奈,我向庄心一副市长汇报了这一情况,庄副市长一愣,说:“是吗?
把他们一家家请过来,我和你一起做工作。“我现在还记得在庄心一副市长办公室里,这几家企业老总鱼贯而入的场景。庄副市长和他们都很熟,根本没做什么工作,更没说那些大道理,只是拍拍他们肩膀,开玩笑地说:“你们这么有钱,也不能一毛不拔!你出3000 万,你,还有你,也不能少于这个数字……”
当然,这样的募集方式不会让人有成功募集的喜悦,反而带来一种“摊派”的尴尬,即便如此,初期深圳创新投资公司也仅仅凑了2 亿元,加上政府出的5 个亿,没有达到预期的10 亿元目标。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