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尔(Carmel By the Sea)位于加州蒙特雷半岛最南端,是一个风景如画的滨海小镇。这里原本是“大航海时期”流落美国的葡萄牙水手居住点,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以后,西海岸掀起一股“躲避城市、寻归田园”的热潮。卡梅尔既依山傍海,与旧金山120公里的距离又恰到好处,一些富裕阶层便相继来此买屋置地。表面上是构建避暑用的乡间小屋,实际上,很多饱受地震创伤的富豪从此隐居下来,再也没有回过旧金山。在接下来的一百年里,卡梅尔的名气越来越大,乱糟糟的小渔村逐渐蜕变成花园小镇,它丰富的内涵吸引无数游客前来。
街边商店的橱窗
小镇漫步
我到卡梅尔的时候已近正午,小镇笼罩在南加州的灿烂秋阳下,充满温馨和惬意。我踏上的第一条街朱尼佩罗街,是卡梅尔最古老的街道,北起林岗公园,南至卡梅尔教会,把小镇一分为二——东面临山越来越高,西面滨海越来越低,坐在面东的敞椅上看远山翠绿,坐在面西的敞椅看碧海白沙。街道两旁有很多风格小店,时装店、糖果店、玩具店、古董店、陶艺馆,家家都有一个漂亮的橱窗,展示店铺特色的同时,也装饰了游人的眼睛。
这些街边小店的店主都大有来头,不是成名已久的艺术家,就是正在崛起的设计师,他们出售的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比如阿贾克斯手工家什店,店主是来自洛杉矶的鲍勃。布朗,曾是好莱坞首屈一指的道具师,《金色池塘》、《罗丝。霍巴德》等电影中的仿古家具都出自他手。上世纪90 年代来卡梅尔定居后,布朗设计制作了很多特立独行的家什,不仅深受本镇居民喜爱,也得到游客的推崇——如果在小公路上看到一个脚底板造型的休闲凳,绑在一辆车顶上飞驰而去,不用说,布朗先生今天又多了一笔收入。当然,镇上最多也最有名气的店铺当属画廊,主街上有、小巷里有、海边有、山路上也有。难怪有人调侃说:“美国西海岸江郎才尽的画家都在卡梅尔画风景。”这话虽然刻薄,仔细想想却很有道理。卡梅尔没有门牌号码,商店用“某某某的店”、住宅用“某某某的家”作标识,所以,可以直接从挂在屋檐下的画家名字看他们的名气大小——当然,前提是对美国当代画家有足够的了解。
随着越来越多的富豪定居卡梅尔,奢侈品商店也纷至沓来。卡迪亚珠宝、夏奈尔时装、AZ首饰、古奇皮具、塞尔夫瑞钻石等等,这些本该在繁华都市出现的奢侈品牌,全都放下身段在卡梅尔广场的购物中心落脚。专为上流阶层服务的“奥达斯”餐馆(Odas' Restaurant & Tavern)、高档连锁餐厅The Grill也在这里开有分店。就连心高气傲的劳力士也不甘居后,它在全球的第93家专卖店,就开设在海洋街和林肯路的交叉口。但是很奇怪,有这么多奢华品装点门面,卡梅尔却显不出丝毫的媚俗和浮躁,反而给人一种慵懒悠闲的感觉——其实,所谓奢华,并不一定都像纽约那样个性张扬,也不一定像迪拜那样咄咄逼人,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雍容华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奢华。卡梅尔的奢华正是透过丝丝缕缕的细节彰显内涵,比如露天餐厅漂亮的红砖壁炉,比如家家户户造型各异的鸽笼信箱,比如路旁栽种的数千美元一株的红栎、香枫和花楸,比如敞椅上晒太阳的老头嘴里400 美元一支的雪茄等等,整个小镇对现代化进程强烈抵抗的同时,也传递着沾沾自喜的奢华信号。
至于名车,在卡梅尔更是随处可见,我见到最昂贵的一辆是新版宾利双座老爷车,售价320 万美元;最酷的是法拉利跑车加州系列,最古怪的是一辆宝马三轮——两个前轮,一个后轮,不知道怎么驾驶,也不知道该算汽车还是摩托车。
十七英里大道
“十七英里大道(17-mile drive)”指的是从蒙特利县城到卡梅尔这段沿海公路,它是卡梅尔人最为沾沾自喜的一道风景。这条路一边山色秀丽,一边海景撩人,两旁美景目不暇接——西班牙湾、中国岩、鸟岩、海豹岩、大孤柏、鬼树、卡梅尔谷牧场高尔夫中心等等,构成卡梅尔外围赏心悦目的景观。当然,名气最大的当属全美排名第一的顶级私人高尔夫球场“圆石滩”,计算机和互联网炙手可热的那几年,硅谷的富豪新贵每个周末都到这里“老鹰、小鸟”地挥上几杆。2000年元旦,甲骨文总裁拉里。埃利松与“老虎”伍兹的“世纪大战”,就在这座球场开杆。“十七英里大道”的尽头是卡梅尔最迷人的海滩,我赶到那里的时候,正赶上好莱坞电影《分手信》(Dear John)在海边拍摄冲浪的镜头,几个俊男靓女不停地在海里折腾,旁边是老老少少一圈粉丝。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