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是一个县级市,隶属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市。自古以来,“闯南洋”就是晋江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可能因为这种骨子里的商人基因,改革开放初期,晋江早期的家庭作坊式企业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如今,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晋江发展的强劲力量。
安踏、特步、匹克、鸿星尔克、361°、恒安、柒牌、劲霸、七匹狼??这些在央视广告中密集出现的品牌都来自晋江。作为一个县级市,却幸运地拥有上百个国内知名品牌,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而表现最为抢眼的,是以安踏、特步为代表的运动鞋品牌,它们形成的体育产业集群,赋予了晋江“中国鞋都”的美誉。

一个叫做陈埭的小镇
从高楼林立的晋江进入陈埭镇街道,落差很大。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安踏、361°、特步等品牌的根据地。狭窄的街道,坑洼的水泥路面,街边的房屋和店面杂乱破旧,街道上农用拖拉机、载客的摩托车以及拉货的人力板车往来穿梭。
在这条仿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街道上,却不时有奔驰、宝马甚至更高档的跑车、越野车驶过,似乎昭示着这里暗藏的富庶:事实上,晋江鞋业80%的份额曾出自陈埭。在那些林立的广告牌上,国内国际的体育、娱乐明星微笑着。有人戏称,陈埭这个昔日的农村今天成了各路明星的提款机。
安踏的丁志忠、特步的丁水波、361°的丁伍号??
这些晋江鞋企大腕几乎都姓丁。追溯历史,泉州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一群阿拉伯后裔移民来到此地,主要聚集于陈埭镇,这群阿拉伯后裔以丁姓为主,回族。
在陈埭的13个自然村中,7个村的主要人口都姓丁。
陈埭体育产业集群的形成,与耐克有关。上世纪70年代末,耐克在陈埭镇设立了为其做来料加工的鞋厂。今天陈埭的很多鞋厂老板都曾在耐克工厂里打工。
1983年,耐克的生产线出现了一批次品,在耐克决定销毁之际,鞋厂工人把这些鞋偷偷运出去自行销售。耐克一气之下把工厂搬出陈埭。而当初在耐克工厂里打工的一批制鞋技术工人则留下来,埋下了今天制鞋业蓬勃发展的火种。
当时,今天的特步总裁丁水波就在晋江陈埭的一条小河边搭起一个小棚子,每天生产十几双拖鞋,这就是日后“三兴公司”的雏形。
而安踏董事长丁志忠则从贸易起家,走遍小镇上的鞋厂,挑出600双他认为最好卖的鞋,去了北京。5年后,丁志忠回到陈埭,与父兄共同创立了“安踏”品牌。
熟识内情的人告诉记者,闽南人讲信用,在陈埭民间资金拆借也是形成产业的温床,陈埭三角债的情况曾一度特别严重。而这种三角债又是建立在良性发展的基础上,采购商、鞋材商、制造商,通常是先拿货后付款,通过销售带动产业链共同成长。
此外,闽南人学习、复制能力极强。
耐克撤走之后,依托技术工人,陈埭鞋企遍地开花。后来,依托海外关系,陈埭的制鞋企业源源不断地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1993年前后,是陈埭鞋业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海外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当时给国外加工一双鞋能赚10元到15元,今天许多知名品牌都是依托海外订单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同是一个村里的,你能挣钱,我也能”,闽南人不服输的精神使这个小镇的鞋企在短时间内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2005年,制鞋业的发达导致了陈埭镇严重的水污染,农民买水,老板外迁。如今很多品牌已经搬离陈埭,知名品牌中只有361°依然留在这里。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