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压力年代,这种“放弃即拥有”的生活选择成为了解压的有效新方式


给自己设个间隔年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1年第6期  [字号:  ]  

作者:刘佳

  如果您满足以下条件,可以准备出发:
  ★想为别人做一些他们切实需要,同时你力所能及的事|
  ★已经得到家人和伴侣的支持。同时要做好准备,你的离开可能对你们的关系带来影响
  ★身体健康
  ★心态平和稳定
  ★职业倦怠期,有值得分享和奉献的工作经验
  ★给自己限定一个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保证自己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能力、社会关系和家庭
  如果你的条件是这样,先不要急于出发:
  ★想要改变世界,给别人你认为更好的生活
  ★刚刚遭遇情感变故,无论是甩别人还是被别人甩都算在内
  ★健康状况不良,抱着“人之将死,其行也善”的心态
  ★内心有强烈的欲望无法实现,试图以此转移目标
  ★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只是想去获取经验和资历
  ★当做职业生涯,试图一生投入


  放弃年薪百万的工作,放弃大都市几万元每平方米的住房,放弃工作经验与多年来积累下来的人脉资源,甚至远离身边最亲爱的人。换取什么?换种生活,换种完全不一样的新生活。在高压力年代,这种“放弃即拥有”的生活选择成为了白领解压的有效新方式。停下来,一个间隔年,或许能为生活推开一扇窗。

停下来才能看清楚
  
普华永道员工小李在地铁上眯着眼睛打瞌睡,靠在立柱上,领带松开着,左手还拎着装电脑的公文包。
  这已经是过年以来数不清的第N个加班,还能赶上地铁,这是算早的。更多的时候,12点之后才离开办公室,在出租车后座眯一会儿。
  去年9月份,小李正式升为经理,进公司第5年,每一次晋升都正好挤进,一点没耽搁,这已经是最快的速度。薪水,从最开始的税前5千元,到现在猎头花3万元挖他,许多人羡慕不已。
  但是最近半年,小李每天都想着辞职。“每天早上起床前,我都躺在床上想,是不是今天去跟老板说不干了。从最开始的一闪而过,到后来切实地想一想可行性,真的,我每天都在这个问题上反复劝说自己。”但辞职之后做什么呢?小李自问,也得不出答案。“就是不想干了,没意思。”没意思,是小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没有休息日,没有下班时间,每天睁眼打车去单位干活,深更半夜回家,没有时间跟父母吃饭,没有时间谈恋爱,生活变成工作——回家睡一觉——起来工作。
  不久前同一公司的新员工潘洁的突然离世给了小李不小的震撼,“她不过是刚进来的新人,才第2年,双硕士,生活还没开始呢就结束了。有意思吗?”小李坦言,潘洁的死让很多人开始思索自己生活的意义。“潘洁所在的那个组里已经有好几位同事递了辞呈,这种日子,没意思。”小李计划着一次出走,但属于他的间隔迟迟没有到来。
  与小李不同,在英国投行工作了6年、最近和老公一起辞职的方子已经出发了。
  “所有人都在走类似的路,所以我也走了。为什么要走?因为大家都说这是对的。这听起来有点愚昧吧。走那么远的路,见那么多的人,也只不过是漫无目的地随大流。”这样的顿悟让方子在极短的时间内决定辞职放弃百万年薪,给自己一段时间的间隔,和爱人去南美洲、亚洲旅行1年。这样的举动迅速得到许多人的认可,大家给方子发来的邮件,言语中透露着羡慕。
  与方子一样,放弃经营得很好的广告公司,与妻子一起环球旅行的许崧已经在路上走了3年。他和妻子一起去了美国、欧洲各国、东南亚的大部分国家,并将旅途中的一切写成文字,出版游记《美国走着瞧》、《印度走着瞧》,从广告公司老总变成旅行达人。
  一年前,许崧夫妇游历到大理,发现那里物价便宜、空气好、居民和善,就在那里租了附带院子的独栋房子,一个月租金2000元,租期30年。这在当地已经创下纪录。那里的房子平均价格不过几百元一个月,许崧俨然大户现身。“我们以前总想要挣许多钱才退休,后来明白了,趁年轻就赶快上路,不然会后悔。”他算了一笔账。想在美国玩半年,带10万元就足够。如果没有钱了,沿途可以边走边打工。“10万元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国内一线城市可以做什么?买3平方米的卫生间还不带装修,值吗?”许崧似乎看得很透。
  那个著名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富翁在海滩边遇到渔夫在晒太阳。渔夫问,为何这样努力?富翁表示要挣钱,挣很多很多钱,然后去海边晒太阳。渔夫两手一摊,你看我现在不就在晒太阳么?
  “我从前也觉得渔夫和富翁晒的是两种不同的太阳。其实是不是一个太阳取决于你的内心,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明白,变成了富翁也不会快乐。”这是许崧的哲学。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停下来想一想,到底想要什么。他们中的一些人或许正经历职业倦怠期,或许正陷入生活的困局,但他们不约而同地认识到,人生之路,不应该是一条按部就班的直线。给自己设定间隔年,形式简单的可以只是单纯地走出去,融入到全然不同的文化与民族之中,若更有心者,可以在间隔的过程中投入一份有益且不求回报的工作之中,给间隔赋予更积极的意义,形式上是在帮助别人,实质上也是在帮助自己。

你还可以这样间隔
  
2009年有一本书大卖——《迟到的间隔年》。这本书将“间隔年”的概念首次引入国内。间隔年(Gapyear)是西方社会通过近代世界青年旅行方式变迁总结出来的概念,指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其间通常会离开自己的国家,做一些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大多数人认为,间隔年有助于培养国际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了解自我,找到真正喜爱的工作。如今,这个概念有了新的内涵——放弃原本循规蹈矩的生活,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道路。
  书的作者叫孙东纯,曾经是一名普通白领。有一天辞掉工作上路旅行。起初他只想旅行3个月,结果在路上待了1年多。途中,他在印度德兰修女开办的“仁爱之家”做义工,帮助垂死的老人,也遇到了美好的风景,有趣的驴友,感受了心灵的顿悟,还幸运地结识了如今的日本妻子,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孙东纯一直记得加尔各答仁爱之家Salina修女面试自己时的最后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来这里?
  我想帮助别人。
  我们不需要你的帮助,但是你需要来这里。
  就是这番耐人寻问的对话,让孙东纯决定留在仁爱之家。
  仁爱之家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德兰修女开设的一家国际性慈善机构,总部设在加尔各答。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义工来到此服务。在仁爱之家做义工是没有任何报酬或者补贴的,也不提供任何住宿和膳食,只是早上总部有象征性的简单早餐,上午工作期间约为10点半,有一次休息时间,义工可以喝奶茶吃饼干,算是点心。在这里工作的义工需要担负自己的一切开销,即便这样,来这里工作的义工依然络绎不绝。
  虽然对于义工没有报酬这件事情孙东纯早有心理准备,但在刚开始接触时还是觉得有点吃惊。“原本以为我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且完全不图自己的益处,应该会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和敬佩。可是,身边所有的义工们似乎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比起他们,我显得小气而且低俗。”回忆过去,孙东纯如是说。
  仁爱之家带给孙东纯的不仅是帮助别人的快乐,更改变了从前一些固有的观念。几乎每一位志愿者开始都抱着“我要去做义工,改变别人的命运,甚至改变世界”的幻想,但现实很快会让他们认清,从前那些借由爱的名义,借由“为了你好”劝说他人接受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是多么不可行的举动。放下自己的需要,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才是爱与帮助的真谛。
  今年是联合国“国际志愿者元年”10周年。曾经在国际义工大家庭中鲜见的中国面孔,如今多了起来。什么样的人适合去做义工?英国海外志愿者服务会驻华助理首席代表Simon Brown认为,有3类人群适合:适龄退休者,对自身和志愿者工作都有清晰的认识;30至40岁处于事业倦怠期的白领,有工作能力和经验;还有就是自身遭遇问题和困境的人。
  对于最后一类人,一定要问清自己:我真的是想要去做志愿者吗?Brown强调说:如果你真的有自身的问题需要解决,给自己一段时间的间隔是不错的选择,最好的方式是旅行和思考。至于是否担任志愿者的工作,则要认真权衡,因为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里担任志愿者的工作其实是充满压力和挑战的。
  6个月,是“无国界医生”、“英国海外志愿者服务会”等NGO组织要求志愿者服务的最短时间。7天,是加尔各答仁爱之家允许义工注册的最短时间。只要有愿望、有需要,每个人都可以启动自己的间隔年去做义工或者公益旅行。这时你会发现,所谓的职业困境或生活困局都不是终点。你可以有许多间隔的方式,游走、做义工、了解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你会有机会充分体验到被爱、被需要的感动,给生活注入新的能量,继而将这份能量传递出去。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