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未竣工的钢结构车间如今连个保安的影子也看不到

倒闭等待资产清算的福禾集团,人去楼空,大门紧闭

曾经象征年年有余(鱼)的企业雕塑,如今看上去却更像暗喻金利斌引火自焚的一把火炬
金利斌走了,他以自焚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身后,留下一堆遗产:巨额债务、连锁震动以及纠结反思。
从一个小商小贩,发展成经济规模号称数十亿的民营企业,惠龙集团是包头人所尽知的一个品牌;从成功辉煌到断缆崩舟,该集团的领军人物金利斌也是中国无数民营企业家的一个缩影。
仿佛还是昨天,2010年的春夏,金利斌旗下最大的投资项目福禾豆业的一个庆典仪式上,锣鼓喧天、彩旗飘荡、领导举杯、群星欢唱��如今,福禾豆业的厂房已经人去楼空。满目荒草中,耳边想起金利斌去年酒后推心置腹的一句话:我已经把全部希望都赌在这个项目上了,明年若成功,将一片光明;如果失败��他当时没有说完如果失败会怎样。
曾经上演传奇的金利斌已成悲歌,在死了都要还债的身后尘埃中,世人不得不荡起对惠龙集团和他本人的反思。
错误的决策
哈佛管理学中有一条铁律:企业的成功,80%在于决策,20%在于管理。
可惜的是,在浩如烟海的企业培训中,企业家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在如何加强管理和提高员工素质能力上,却忽视了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方向。金利斌在惠龙集团发展到如日中天的时候,也犯了这样的决策错误。
1967年出生的金利斌,走过和国内很多民营企业家一样的攫取第一桶金的道路。他卖过水果、报纸,贩过蔬菜、百货,并在上世纪末代理了一个品牌的话梅、瓜子,获利数十万元,完成了从小贩到商人的转变。此后,金利斌始终专注于他比较熟悉的食品领域的代理营销。
2002年,包头惠龙公司正式成立。历史的机遇让金利斌代理起当时区域性销路不畅的伊利液态奶。短短几年后,奶业销路顺畅,作为包头地区最大的牛奶品牌代理商,金利斌赚了个钵满盆满。
借此东风,惠龙集团把主业定位在经销各类食品、烟酒品牌代理等商贸、物流产业链上,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到洗浴、超市、矿山等多元化经营中。可以说,惠龙走到2006年的时候,基本处于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金利斌开始觊觎起上市,他计划让旗下福禾豆业三年后实现上市目标。
国泰君安的一位知情人士说,豆业说白了就是把大豆加工成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食品的产业。这种产业因为贴近农业,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无疑是备受欢迎的惠农项目。但是对于市场来说,即使是维维豆奶这样的老牌企业,也是在微利润甚至环节性亏损中艰难生存。你见过身边有多少人在大嚼豆制的膨化食品?百姓消费最多的豆制品还是新鲜的豆浆和豆腐,指望农产品深加工市场为豆业带来暴利有点奢望,指望上市圈钱更不现实。
从2007年底到金利斌出事,福禾豆业的各种广告、LOGO充斥着包头地区的几乎所有媒体,国内演艺界的一些大腕们也来到包头以各种文艺形式为福禾豆业捧场。“包头十佳财经人物”、“共和国经济建设元勋”、“感动包头人物”等称号系于金利斌一身。出入各种场合的“金总”也总是春风满面,言必称未来销售目标是百亿元。
巨额债务
如今在包头,几乎人人都知道金利斌是被巨额债务压垮的,坊间传说的巨债版本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民间借贷、资不抵债是各种版本的共性。
来自包头市公安局经侦队的调查认为:金利斌债台高筑,无力偿还而自焚。其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单位犯罪”。
公开资料显示,金利斌的民间融资起步于2004年,但超限度“发烧”几乎与福禾豆业项目的起步同时。一个号称投资5个亿的农产品加工项目,一个急于在三年内上市的企业,怎么运行?钱从哪来?光靠概念是不行的,靠银行也是不现实的。包头当地一位商会主席称,包头的银行全年贷款九成贷给了当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所能分到的银行贷款只有不到10%.到了惠龙嘴里,所剩无几。
于是,大量的资金缺口驱使金利斌走向高利吸收公众存款的无底深渊。
应该说,在内蒙古自治区,特别是经济最发达的呼市-包头-鄂尔多斯金三角城市圈,近年来,民间融资和高利借贷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一位深谙内情的政府官员说,仅2010年包头民间借贷的资金规模就达五六百亿元,而民间资本最为活跃的鄂尔多斯市甚至达到一千多亿元。
显然,不能单纯用好或坏来评判这种民间资本的流动局面。一方面,正是由于大量民间资本的借贷流动,使得千万家民营企业得以冲破从正规银行贷款难的瓶颈,在金融危机、市场萎缩、通货膨胀的逆境中得以生存发展,从而解决了地方大量的民生就业和税收问题。另一方面,民间资本的流动方式和资信保障存在诸多风险,因此,无论是违规揽储的公司,还是牟取高利借贷私款的民众,他们都面临着覆水难收的危险。
可以肯定地说,金利斌绝对不是这支民间借贷大军的顶级人物,他只是民间融资、资金链最终断裂的企业的缩影。
调查发现,金利斌吸收的民间集资人达1596人,其中社会人士1098人,单位职工498人,另外还有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借贷。他总计负债达14亿多元。
相关人士透露,其集资利息是月息1%到5%之间,也就是说,如果契约是3分利息的话,那么你放100万在金利斌那里,每个月光利息就可以拿到3万,一年连本带息就是136万。
在这场圈钱运动中,一家星级酒店老板为金利斌从浦发银行担保贷款5000万元,但是最后流到金利斌账户上的据说只有1000万元;一个外号叫“小四子”的人,为惠龙借贷一个亿;固阳县某企业家为金利斌融资5000万元;一个名叫张凤雄的人借给惠龙4500万元;包头市东河区一家典当行以个人名义为其贷款一个亿,在金利斌死讯传出后,这家典当行立刻遭遇了疯狂挤兑��还有一些公务员、国企厂长、金融从业者也都纷纷把自己的钱借给他们眼中身价不菲的惠龙董事长。甚至,一些人不惜挪用公款,踏入这个圈钱的泥潭。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金利斌最终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以死谢债,以死谢幕。
警方透露,金利斌在自焚之前留下了一份遗书,其中部分内容是在倾诉苦衷,并希望政府买单。
金利斌自焚后不久,当地刑警和经侦支队有关人员分别进驻惠龙集团总部,调查取证,封存账目。包头市公安局开始对惠龙商贸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侦查。
金利斌的死留下许多纠结和迷惑,到底什么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是最后几波巨债的追讨吗?坊间有传在金利斌死前的最后几个月,一些债主采取了一些“非常”的手段追讨,但似乎没有足够的官方证据。
是其中某些粉墨登场、债权怪异的担保信贷或风传中具有黑社会性质的债权纠纷吗?这恐怕只有公安部门经过缜密的侦查后才有权作出结论。
但是从另一种逻辑角度看,这根稻草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更可能是一只看不见的氛围之手。
这根稻草是否藏匿在当地国有金融机构的融资环境中?假如民营企业从国有银行融资的条件更加宽松,假如金利斌式的民营企业家正常发展的需求能获得更多合法依规的低息金融资本支持的话,骆驼是不是会走得更远?
这根稻草是否藏匿在法规残缺、漏洞百出的民间资本流通性金融监管体系中?当骆驼不得不在风险很高、负重很大的资本沼泽中取水觅食的时候,本不是最后一根稻草的稻草,也一样可能和骆驼一同坠入泥沼。
这根稻草是否来自包头民营企业的政策环境?假如在金利斌的上市项目上,有更多来自部门的手扶上马送一程,抑或警示他勿上马走麦城呢?
这根稻草又是否来自惠龙集团本身,来自金利斌本人呢?假如他有更明智的发展决策,假如他有更理性的融资手段,假如他有更好的幕僚高参��在包头、在内蒙古、在全国各地,还有多少貌似很强大,暗地里却在苦苦挣扎的金利斌式民营企业家?而下一个倒下的又会是谁?
敲响警钟
抓住一手好牌,打好,不算赢家;抓住一副坏牌,把它打好,才算赢家。这是金利斌生前曾说过的一句话。有着如此不服输精神的亿万富翁,面对上亿巨额债务竟然选择自焚这样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如此结局恐怕出乎所有人意料。
金利斌的身后,除了号称资产逾25个亿的惠龙集团和2000多名员工外,还有14个多亿的债务,其中,民间高额利息融资高达12.37亿元。
不论这起轰动全国的事件背后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内幕和隐情,抛开那些或多或少难脱干系的监管体制、外部环境等客观因素,“包头商界神话”金利斌的悲剧值得同在商海打拼的企业家们思考:究竟是谁为这个亿万富翁打开了地狱之门?企业家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企业?如何稳打人生这副牌?
出身贫苦的金利斌敢想敢干,也经历过大起大落。近20年的摸爬滚打,他终于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王国,拥有十几家分公司,集万千荣耀于一身。然而,由于过度扩张导致企业资金紧张,惠龙集团大肆开展民间借贷。据相关媒体报道,若不计复利,按年利计算,金利斌支付的利息高达240%至360%,较银行利息高出上百倍。几年来,惠龙集团平均每年高息融资都在两三个亿,每天需支付的利息就得500万元,坊间则传每月偿还利息须两个亿。
企业家过度负债,甚至不惜借高利贷,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如此举债,触目惊心。每天需支付的利息就高达500万元,企业何以为继?惠龙集团的债权人不但自己放贷,而且还“发展下线”,将自己的亲戚朋友纷纷拉进来,由此编织出了一张从公务员、餐馆老板、教师到小商小贩几乎囊括包头各个阶层的上千名债权人的巨网,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可以肯定的是,金利斌之死引发的金融余震才刚刚开始。由于有官员巨额资金参与融资,内蒙古自治区纪检委已经同步介入金利斌自焚案及融资案调查。据称,现在的包头,各种关于有人已经被调查、双规乃至逃跑的传闻满天飞。
还可以肯定的是,国内不止一个金利斌,也不止一个惠龙集团。那些看似强大、风光无限的企业帝国,又有多少正在过度负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巴菲特说过:与其过度举债,毋宁放弃一些机遇。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也曾经警告说,国内企业的通病是浮躁,手上现金流占总资产比例达到1%的企业寥寥无几。
金利斌的悲剧告诉我们,企业举债一定要量力而行,企业的扩张一定要有前瞻性。一个好的企业家无疑应该是一个清醒的掌舵者,既要让船行得快,更要面对风浪捱得住。只有克服浮躁的投机心理,在合理负债的基础上采取稳扎稳打的经营管理思路,才能保持企业的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