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桥顿,广东省桥胜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广东省爱国拥军模范,政协广东省第九、第十届常委。谈起行善,陈桥顿称自己是一个“特别”的人:他并非富豪,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私营业主;他拥军优属、捐资助学、扶贫济困二十多年如一日;他总是为政府分忧,尽社会责任。截至2010年,陈桥顿个人捐出的善款已超过1500万元。
作为土生土长的惠州人,陈桥顿祖辈、父辈都是惠州市仲恺经济技术开发区沥林镇的农民。改革开放给陈桥顿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大舞台,他从建筑队到建筑公司,艰难困苦,一步步地发展到今天的桥胜集团公司。自家刚刚富裕起来,陈桥顿便毫不犹豫地迈出了他回报社会的坚实步伐。
他为故里的乡亲们兴建文娱、体育运动场所,开展健康的多样化文体活动,与泛滥于农村基层的黄、赌、毒、黑歪风邪气打了一场硬仗,硬是把许多失足青年挽救了回来。从1988年开始,每年在仲恺革命老区举办的农民运动会,从运动器材到训练经费都是由陈桥顿资助的。他说举办农民运动会,可以吸引年轻人健康向上,激发其义志,至少不把业余时间浪费在打麻将等不健康活动上。上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举,陈桥顿已经坚持了23年。
他捐资重建沥林镇泮沥村小学,让崭新的校舍在村内拔地而起;设立了奖学奖教基金,每年都对优秀教师和学生进行奖励,仅此一项每年支出2万元以上,最高时达到3.8万元。学生在全镇考试第一名的另外再奖励1万元,第二名的奖8000元,教师同奖。上述兴文重教之举,他已经坚持了21年。千里之外的学生,也得到过他的帮助。2000年夏天,广西壮族自治区一些学校在水灾中被毁,陈桥顿便在那里兴建了两所希望小学;2008年汶川地震,陈桥顿带领全公司员工和全家人为灾区捐款,就连他那当时才13个月大的小孙女也把奶奶给的零花钱投到了捐款箱中。这位广东省“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劳动模范”说,只希望别人在提起自己的时候说:那是个特别的、喜欢做好事的善人。
拥军优属,陈桥顿已坚持了18年。他对人民军队情有独钟。从1993年开始,陈桥顿的企业正式成为军民共建单位。每年的建军节、国庆节、春节,陈桥顿都组织人员到驻军慰问、联欢。拥戴人民军队,必然拥戴军烈属。有一句话常挂在陈桥顿嘴边:“让死去的人安心,给活着的人有信心。”他先后和29户生活困难的烈军属建立扶助关系。烈军属家庭经济拮据,他慷慨解囊;烈军属家的屋顶漏雨,他带人维修;烈军属子女上学交不起学费,他热情相助。他把烈军属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备至。张岩好,家住惠州市惠城区沥林镇企岭村,唯一的儿子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壮烈牺牲,丈夫经受不住打击,不久之后也悲痛而去,张岩好从此与女儿相依为命。由于家中无男丁,母女俩难免在村里受人欺负。陈桥顿得知后,非常痛心,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亲自带着施工队,将张家的房子修葺一新。从此把张岩好当作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逢年过节,都来看望她。陈桥顿鼓励她的外孙女好好读书,安排她的女儿及外甥在自己的公司上班。一有大事急事,张岩好全家人就想到了陈桥顿,尽管疲惫,陈桥顿也总在第一时间赶到帮忙解决。在陈桥顿的建议与大力推动下,当地成立了民营企业与军烈属联系责任制度,一对一地帮扶军烈属。此举属全国首创,得到中央军委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赞扬。最近,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在《解放军报》(内参)上的《全国劳模陈桥顿倡导建立民营企业“拥军优属”联系户制度》上做出批示:“惠州建立'拥军优属'联系制度是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有益探索,对于激励官兵献身国防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很有意义。”1992年开始,陈桥顿把眼光转向了全镇孤寡老人。他签订了长期为全镇孤寡老人提供生活补助、年节礼物的协议,为全镇近70名孤寡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0元的水果费,每年荔枝节、中秋节、重阳节和春节等节日,上门慰问并向他们发“利是”。谈起做这件事的初衷,陈桥顿说:“我这样做是从关心老人的角度来支持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使孤寡老人'老有所养',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起来就不会那么难。”陈桥顿这种敬老恤寡的实际行动,既为政府分了忧,又为孤寡老人解了难。陈桥顿所在的沥林镇也从一个计划生育落后镇变成了全市计划生育先进镇。敬老恤寡的善事义举,陈桥顿坚持了19年。
1995年,国务院“扶贫办”组织广东民营企业家代表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参观考察,陈桥顿是考察团的成员之一。在内蒙古参观考察时,陈桥顿毅然决定在比较封闭落后的“全国贫困县”固阳县投资500万元兼并改造饮料厂,利用当地丰富的药材——北芪,办起了以北芪茶为主打产品的企业,解决了当地工人的就业和农民种植北芪被“打白条”的问题,每年为当地增加收入170多万元。但是,陈桥顿这家在内蒙古的企业至今尚亏损400多万元。他是位精明的企业家,何尝拙于计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完全可以捐赠个三、五百万元,又'干脆'又'漂亮'.但那样做,也许钱早就被花没了。现在我坚持将饮料厂办下去,虽没赚到钱,但企业还在,当地的税收、就业、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无法估量的。亏了我一个,幸福一片人!”这一扶贫型投资项目,陈桥顿一做就是16年。
陈桥顿不烧香,不拜佛,但他坚信“人在做,天在看”。“其实帮人没那么难,只要有点能力就行,不用等到很富后才去做好事,只要你在关键时刻拉他一下,就可能改变他的一生。”陈桥顿说,“有两个问题是不能耽误的。一是生病,拖延了会死人;二是小孩子读书,过了该读书的年纪,就错过了最佳时机。”作为一名2008北京奥运火炬手,作为2009年出席建国六十周年庆典活动的惠州人代表,“特别”善人陈桥顿怀着这种朴素的观念,一直在慈善之路上默默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