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0级地震,从而引发巨大的海啸和核泄漏危机。截至3月20日,此次强震和海啸已造成8277人遇难,12722人失踪,遇难及失踪人数达到了20999人。面对如此惨重的自然灾害,尽管日本政府在非常努力地抗震救灾,力图将损失减至最低,还是引来了民众的不满和外界的质疑。美国《纽约时报》3月18日发文称:“东京电力公司为了用海水冷却反应堆,用消防水管洒水,用直升机运水,还用上了带大功率高压水枪的救火车;对于一个以精密机器人、高端手机和混合动力汽车闻名的国家来说,这些措施的技术含量非常之低。”我们不必深究《纽约时报》观点的合理性,因为自称技术含量高的美国,在十年前的恐怖袭击事件中却毫无预警。我们更希望看到,在此次灾难中利用最新技术救出更多的生命,将天灾对人类的伤害降至最低。
谷歌寻人工具
日前,谷歌工程师专门开发并上线了在线寻人工具Person Finder,供日本民众震后搜索和发布失踪亲人的信息。
早在2010年1月海地地震时,谷歌工程师普利姆。拉马斯瓦米就召集同事,于震后12个小时内开发并上线第一个Person Finder页面。不过谷歌并不是第一个开通寻人服务的网站,当时已经有十几个网站上线了相似的工具,可是这些网站并没有数据共享。如果有人想通过网络寻人,就不得不登陆多家网站,分别填写相关信息。
为了破解数据壁垒,谷歌工程师开发了多数据库通用语言——“寻人互通格式”。为了开发这一语言,这个由多国籍工程师组成的小团队持续工作了三天三夜。“开发过程非常疯狂,”拉马斯瓦米说,“每人连续工作12个小时才睡觉,然后其他人接替他继续工作。”经过72个小时的艰苦战斗,完成整合的数据库上线了,随即CNN等网站开始提供该数据库的链接。
Person Finder很快被许多人使用,不过拉马斯瓦米团队明白他们必须继续改进,以应对未来可能再发生的灾难。地震发生三周后,马斯瓦米带领一支谷歌的团队,到海地进行应对危机的教育。五天后,他带领团队回到谷歌,游说公司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建立一个永久的、专业的团队,从事灾难救援支持,佩奇和布林很爽快地接受了这一请求。如今的谷歌危机反应团队由来自全球的谷歌工程师组成,并提供7×24小时的服务。
到目前为止,该团队的反应速度已有很大提高,Person Finder在海底地震发生72小时后上线,智利地震后一天时间内上线,新西兰地震后3小时内上线。此次日本地震发生1小时后,Person Finder就上线了,这是其迄今为止最快的速度。目前Person Finder已有25万多个记录,超过此前几次灾难信息记录的总和。
此外,日本地震后,谷歌危机反应团队还上线了新的Picasa工具,供那些在紧急避难所的灾民用手机分享照片及名字,然后谷歌反应团队再把这些照片上的人名手动输入Person Finder.谷歌主页还添加了危机反应网站的链接,该网站提供寻人、地图、新闻更新等服务,并提供接受捐赠的救援组织的网站链接。
尽管取得了暂时的成功,马斯瓦米说,团队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改进,比如2010年11月巴基斯坦洪灾时上线的Person Finder工具就非常失败,因为多数灾民无法上网。谷歌团队正在寻求诸如红十字会这样的非政府组织的帮助,因为他们在危机应对方面有多年的经验。“我们经验有限,可是作为工程师,我们可以从别的角度入手,”马斯瓦米说,“通过信息传播来救助处于危险的人们,这一点是我们的优势。”
地震减震器
当日本正从这次重大地震中恢复过来时,一项创新技术产品已经能保证日本的建筑物免受未来地震的打击,这个专利产品就是由纽约州北部的一家小公司开发的地震减震器。
位于纽约州Tonawanda南部的泰勒器械(www.taylordevices.com)是一家只有百人的制造企业,该公司销售一项专利产品——地震减震器可稳定楼房、桥梁和高架公路,阻止其因受剧烈震动而坍塌。“尽管目前离日本震后重建还有一段时间,但是一旦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公司的减震装置能帮助日本建造更多稳固的建筑。”老板道格拉斯。泰勒说。
地震减震器是一项冷战时期的军事技术,是美国为了保护导弹地下发射井不被苏联破坏而开发的;它可以在地震破坏建筑物之前,将地震的能量分散抵消,从而为建筑物增加三倍的抗震能力。泰勒说:“它会吸收地震能量并转化为热能,就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只是功率要大得多。”泰勒的父亲于1955年创立了泰勒器械公司,冷战时期只为美国政府服务,1989年冷战结束后政府允许泰勒器械对外销售。与其对手相比,泰勒器械很早就开发了此项专利技术,因此在其他国家建立了强大的客户网络。该公司70%的产品销往国外,40%的产品销往亚洲,10%的产品销往日本。泰勒器械的减震装置已经在世界350多个高层建筑和桥梁上使用,其中包括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和西雅图水手队的棒球场,还有2008年通车、连接中国苏州市和南通市的苏通大桥,这项技术更多应被用在大型商业建筑上。
现在该公司的8名员工正在离东京不远的横滨市的销售部工作,公司已经在日本的22栋高楼和桥梁上安装了减震器。“所有22个装置点都遭遇了地震侵害,但是没有受到任何损害。”泰勒说。经济不景气导致去年泰勒器械减震器的销售额减少了15%,不过今年产品面向亚洲的出口一直在增加。泰勒说:“其他亚洲国家在日本地震后会想:'天哪!地震可以发生在日本,也可能发生在我们这里,我们应该做点什么避免损失呢?'”该公司在去年已经增加了雇员并提高了生产能力,还准备根据市场需求继续扩大生产规模。
其实泰勒并不是唯一一位对泰勒器械能保证日本建筑物安全充满信心的人,因为3月11日上午,该公司的股票开盘价上升了33%.据泰勒器械日本代表处的主管称,因为泰勒器械目前生产的减震器的稳定和减震功能都是默认的,无需进行人工或网络监测,因此日本地震后无法立即通过互联网监测减震器的完好程度,而必须由泰勒器械的员工亲自到实地检查。在网络和通信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泰勒减震器的非网络化监测系统显得不合时宜;如果泰勒能与谷歌、微软或苹果合作,生产出更稳定、更有效且易于监测的减震设备那就再好不过了。
Jibbigo语音翻译软件
日本地震中的搜救人员如果不懂日语,可以免费获得一个手机应用软件Jibbigo.搜救人员只需对着装有该软件的手机讲话,马上就会得到及时的日语翻译,并且该软件可以在手机和网络信号都没有的情况下使用。Jibbigo语音翻译软件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Jibbigo公司(www.jibbigo.com)开发,应用于iPhone、iPad、iPod touch和Android手机,售价为28美元。日本大地震发生后,该公司立刻将Jibbigo软件降至2.99美元。
由于此前该软件不能帮助那些手机不能上网的搜救人员,Jibbigo公司立即开发了Jibbigo的脱机版本。“脱机版本一发布,我们就收到多个搜救队发来的邮件:'我们必须搞清楚怎样获得那个免费发给搜救人员的软件,因为我们只会说英语而不会说日语'.”Jibbigo公司的母公司移动科技(Mobile Technologies)的首席运营官马特。哈勃说。
3月16日,Jibbigo公司制作了供搜救人员免费使用的软件,当搜救人员对着手机说话时,就能听到相应的日语翻译,同时手机屏幕上也会显示相应的译文。该软件储存了海量的医学词汇,因此讲英语的医生可以通过这款软件和说其他语言的病人进行无障碍交流。
Jibbigo开发团队由16人组成,他们分别住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市、加利福尼亚州的山景城和德国,他们致力于将这个软件应用于人道主义援助。该软件创始人亚历克斯。瓦波尔是美国卡内基美隆大学的资讯科学系的教授,20年来,他一直在研究语音翻译技术。瓦波尔教授的妻子出生于日本,因此日本灾民的安全情况一直牵动着他的心,他鼓励援助组织和搜救人员发邮件向他索取免费的语音翻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