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红衣大炮”的周鸿祎在战火中度过了2010年。他这样解释,一次又一次“出手”,只为打破行业潜规则,开拓一条真正的“免费”之路,用竞争去赢得客户的选票。


2010年个私经济十大人物之——周鸿祎:PK大战的主角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1年第2期  [字号:  ]   [关键字:  周鸿祎]

作者:刘佳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他是个话题人物。有人说他太过张狂,有人说他敢想敢做,有人说他好战斗狠,还有人说他是新派领袖。他以一个“搅局者”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和不同的人进行唇枪舌战。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个“彻头彻尾的颠覆者”。
  他还有着另一重身份:天使投资人。在他眼中,“天使”就应该是这样——冒别人不可能冒的风险,做收益不定的事。他在各种场合鼓动中小企业去搞“微创新”,认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需要这样的微调。
  他是周鸿祎,他创办的奇虎360公司,高举免费大旗,在短短三、四年的时间里,拥有了超过3亿的用户,成为中国无可争议的第二大客户端,向互联网业界展示了创新的颠覆性力量。
  有周鸿祎在的地方似乎总有纷争。
  和李彦宏打官司,和马云相互“封杀”,抢丁磊的“地盘”,还与马化腾隔空对骂。外界评价这个小个子湖北男人有着极强的好胜心和攻击性,他自言偏好赤裸裸的明争,厌恶拐弯抹角的暗斗。
  被称为“红衣大炮”的周鸿祎在战火中度过了2010年。2010年是周鸿祎带领360安全卫士与众家PK的一年。2月2日,瑞星PK奇虎360,5月21日,金山安全PK奇虎360.两场纷争虽已闹得沸沸扬扬,但和随后到来的“3Q之战”相比,只不过是预热。
  矛盾自9月起显现,很快由周、马两人之间的口水战上升至两家公司之间的法律互诉,由两家之争升级为多家互联网公司“混战”,最终以相互不兼容形式激怒用户,引起官方重视。11月,在工信部等三部委的积极干预下,腾讯与360最终实现兼容。
  这是一场各有输赢的博弈,但他却说,输赢没有意义,只是想为中国的互联网“做些事”——打破巨头垄断的格局,还中国互联网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
  周鸿祎PK的一年仍未完结。2010年12月31日,金山网络抛出360泄密门事件,称360客户端搜集用户个人隐私资料,并已从360官方服务器上向外界扩散,逾3亿360用户隐私遭受威胁。360随即做出回应,称所谓收集隐私只是正常功能,金山自己也有类似功能。
  周鸿祎在这样的混战中,送走了自己的2010年。周鸿祎这样解释,一次又一次“出手”,只为打破行业潜规则,开拓一条真正的“免费”之路,用竞争去赢得客户的选票。有网友评价,在摒弃3721“流氓”软件后,世人看见了这样一个“老周”:坚定信仰,坚持理想。硝烟背后,360赢得了掌声,更有拥护者称其“照亮了网络安全行业里阴暗的角落”。
  《与其苟且活着,不如奋起抗争》是周鸿祎于3Q大战的一篇檄文,字里行间活跃着360被行业大佬进犯而“无奈反抗”的味道。事实上,周鸿祎在安全杀毒软件领域的地位,注定躲不开那些前赴后继向其发起攻击的对手。
  3Q大战之后有人问周鸿祎,想对马化腾说点什么,冷静过后的他说出一句:“不要被仇恨蒙蔽了双眼,看看谁在里面挑拨和获益。”喧嚣过后,这个口无遮拦的“争议制造者”似乎突然变得审慎而低调。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时,甚至主动表示:今后要谨言慎行,话到嘴边留半句。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究竟是怎样的反思,让这个向来特立独行的人性情突变?面对疑问,他用一句网络流行语作为回答。“今后会秉承用户体验为主的原则,诸多争议都是浮云。”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