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套完善的市场创新机制,建立一个完备的行政申诉和仲裁体制,建立一组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互联网管理法规,迫在眉睫


2010年个私经济十大事件之——3Q大战:恶性竞争之鉴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1年第2期  [字号:  ]   [关键字:  3Q大战 恶性竞争]

作者:高境
  腾讯QQ和奇虎360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两个客户端软件。360推出的隐私保护器和扣扣保镖让腾讯“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2010年11月3日晚,腾讯发布公告,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用户面临二选一的抉择。QQ和360这场热闹非凡的战役,被网民称为3Q大战。
  一周后,在工信部等三部委的干预下,腾讯与360实现兼容,双方和解,均表示将用户利益置于最高位置,这场历时近十天的互联网战役总算画上了一个不算圆满的句号。
  事实上,腾讯的产品扩张策略在业界早有争议,腾讯总能在网游、邮箱、电子商务等领域中途杀入并迅速占领市场,让竞争对手惶恐不已。
  但回顾3Q大战,不隐晦地说,腾讯处在下风。相比之下,奇虎360显得更精明狡猾一些——周鸿祎这位一贯主动进攻的红衣斗士,比马化腾先后退了一步。而腾讯最失策的做法是让用户作“二选一”的“艰难决定”。一封“QQ软件将不再为装有360软件的电脑服务”公开信,引发了全国6亿QQ用户的怒火,让马化腾背上骂名。不过,360也不是什么“救世主”。事后,马化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针对360提出的一些问题确实也值得行业思考,比如应用软件的完整性原则、云查杀的监管问题等等。马化腾说:每一个应用软件就像一家商店,均应有自己独立自主的发展权,不应被安全软件打着安全的名义去劫持和篡改。360推出的扣扣保镖外挂,其性质是一个底层安全软件商,用外挂技术开发、肢解和劫持商业软件。打个比喻,如果把安全软件比作商场的保安,电脑里的一个个商业软件,就像一家家商场里的店铺。现在保安要闯入店铺,撤换店铺里的摆设,劫持店铺的专柜。
  在这场企业战的背后,真正喊冤的该是广大互联网用户。腾讯与360都宣称“用户至上”,都站在“用户大义”的道德高度指责对方,但在关键时刻,都忽略了用户的真实感受和实际需求,置用户利益于不顾。
  这场战争,给网民带来了不少困扰,但也带来了不少欢乐,有关大战的恶搞视频、动画层出不穷。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这是一场大流氓对小流氓的争斗。”腾讯QQ与奇虎360在中国拥有最广泛的用户群,如果叠加计算,可能会超过10亿。这个数字足以令任何觊觎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国际巨头胆寒。然而“内斗”却成为这两家企业之间的主旋律。究其原因,不过是产品功能交叉影响了各自的市场占用率。这种纷争,在正常的法治国家,本应通过行政仲裁程序或司法途径寻求解决。但在草莽丛生的中国互联网市场,两家公司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用舆论攻势压倒司法权威。声明、澄清、辟谣乃至于网络水军,都加入到了这样一场没必要的江湖大战当中。双方的目标是将对方踢出用户的电脑桌面,都选择了牺牲用户利益谋求自己的生存空间。
  硝烟散去之后,是非问题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依然沉重,建立一套完善的市场创新机制,建立一个完备的行政申诉和仲裁体制,建立一组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互联网管理法规,更显得迫在眉睫。唯有如此,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才能真正尊重用户的权益,并以此为契机形成良性的互联网竞争环境,与“店大欺客”的拙劣行径彻底告别。
  由此,对于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3Q大战的警醒作用在于:恶性竞争不是取胜的正路,只会伤害企业品牌,尤其是一些垄断行业和垄断企业;中国的网民已经逐渐成熟,依靠拥有网民数量占领天下的道路已经走不通,如果没有创新,取胜的概率将越来越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光是2010年,即使时间轴放大到整个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上来评选十大事件的话,3Q大战也当夺取头魁。十年繁华过后,中国互联网行业正面临着瓶颈与危机——2011年,也许将是一个破冰的年份。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