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勇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流行色协会常务副会长
炒家兴风作浪 《光彩》:您认为导致棉花价格剧烈波动的原因是什么?
梁勇:首先是全球棉花减产。中国的棉花加工能力占全世界的50%以上,这势必会对中国棉纺产业造成很大的影响。
第二是游资炒作。游资从小宗农产品延伸到大宗农产品、原材料领域。
第三是一些棉纺织企业囤积原材料。为了保持稳定盈利,他们不得不增加库存量。
《光彩》:关于游资炒作是不是引起棉价波动的原因之一,各方观点并不统一。您认为有游资参与炒作的依据是什么?
梁勇:由于全球棉花供应量紧张,导致棉价在一定范围内合理上涨,本是很正常的事情,历史上的许多年份都有这样的现象。
但是,今年的棉价从9月中旬的1.8万元/吨飙升到11月突破3万元/吨,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攀至如此高点,这就离谱了。市场对棉花的需求量没有增加60%以上,但价格疯涨一倍以上,严重不符合经济规律。这里面难道没有炒作吗?不是炒作又是什么呢?理性分析就会发现,就我们的产业需求来说,不可能突然间供应紧张,一定有游资、炒家在中间兴风作浪。
改革开放以来,也曾经有过所谓的丝绸大战、蚕茧大战、羊绒大战等等,都是在短期内原材料价格飙高,经过分析到最后发现并不是行业本身的问题,问题都出在混乱的流通领域。
《光彩》:有人说这次的棉价是温州商人炒起来的,您怎么看?
梁勇:不能这么简单地下定论。炒作应该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国内找不到好的投资标的的闲散资金,也有国际热钱的参与。此外,行业内的一些商人人为地制造原材料紧张的氛围。据我所知,今年有些收购和囤积原材料的棉花中间商大发横财。
所以,10月29日,发改委联合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切实落实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维护当前棉花市场秩序的紧急通知》是十分必要的。通知要求产棉区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市场和质量监管,加强对社会游资租厂或委托收购加工棉花情况的排查,严肃查处扰乱市场秩序和不履行质量义务的违法行为,并严厉查处散布涨价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的行为。
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以此次波动为契机进行反思,怎么进一步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原材料产品的宏观调控,保持一种平稳、合理的发展态势。
比如,在棉花供应量不足的年份,国家可以考虑从国外多进口一些棉花,改进棉花进口配额的管理机制等,也可以从政策、税收等各个层面给棉农以优惠,鼓励他们多种植棉花。
棉价波动减缓行业复苏步伐 《光彩》:许多棉纺织企业,特别是出口依存度比较高的企业将本轮价格波动视为金融危机之后的一波“寒流”,您怎么看?
梁勇: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和全球纺织行业竞争加剧,我国的纺织行业面临巨大挑战,行业调整在所难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棉花作为国内棉纺织企业的主要原材料,短期内价格上涨了一倍以上,但棉纺织企业并不能把成本上涨的压力马上追加到终端,现在市面上的棉制服装产品基本没有太大的涨幅。所以,要把上涨的成本消化到产业链下游,那些做常规产品比如面料、低端成衣的企业将十分艰难。另外,那些涨价前原材料库存不足的企业也不敢接单——接了原料涨得太快企业赔钱,不接只能停产。
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中小棉纺织企业。他们不像大企业一般有稳定的供货渠道。所以,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刚刚从金融危机的阴霾下恢复的企业冲击很大,大大减缓了行业复苏的步伐。但我相信,部分企业通过努力还是能够逐渐消化这轮原料危机的影响。
《光彩》:您为什么有这样的信心?
梁勇:原因有很多,一是部分纯棉产品可以通过混纺、交织等化纤产品替代,企业用新型仿棉化纤替代棉纤可以有效地缓解棉价波动带来的影响。化纤产品在我们国家整个纺织行业中使用的比例已经非常大,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化纤加工国,每年加工的化纤达到2700多万吨,占世界产量的57%,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或找到比较好的原材料替代品,企业就能增强抗风险能力。
二是许多企业经受过金融危机的洗礼,抗风险能力大大提高,如建立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保证充足的原材料供应;或积极开拓产品线,寻找棉花替代品。我所知道的一家做针织品的企业,因为今年棉花涨价,减少了纯棉产品,加大混纺产品开发力度,今年的业绩有30%以上的增长。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棉价波动反而促进了纺织行业整体的结构性调整,一些做大路货、低端产品的企业不得不进行升级改造。当然,棉价剧烈波动对行业发展是不利的,我只是强调企业自身面对危机应该多想办法。
创新是必由之路 《光彩》:对于中小棉纺织企业,今后应该如何应对类似的危机?
梁勇: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里99.6%都是中小企业,我认为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减少企业对原材料的依赖程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些小企业一听到创新就摇头,觉得自己没有资金和精力,但是实际上,我们的政府在许多地方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公共服务平台,包括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也建立了自己的检测中心、产品开发中心等机构,这些机构能够帮助企业进行创新、研发和设计等工作。
目前,纺织产业作为国家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政府是非常重视的,如果企业不注重这方面的信息和机会,不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意识,还是固守传统的经营思路和理念是很危险的。
无论如何,创新是企业生存下去的必由之路。不创新,即使今天没有死掉,明天面对其他的冲击也可能死掉。
此外,对于短期原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出口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贸易订单模式转移风险。比如以前对国外客户的报价是1个月内有效,今年下半年调整到1周内甚至更短,这样可以降低接单的风险。
《光彩》:企业应该从这次原料危机中得到什么启示?
梁勇:我认为,企业不该失去信心,因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拥有强劲的国际竞争力,我们所拥有的十几亿人口的大市场也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而且纺织行业符合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要求,发展的潜力相当大。
危机更应该促使企业思考和总结。企业应该意识到,竞争的加剧,产业的两级分化现象将越来越严重,产业链比较完整的、产品比较齐全的、产品附加值比较高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越来越有利;那些常规的、低档的、纯粹加工型的企业会生存艰难直至被淘汰。
《光彩》:未来棉花价格会呈现怎样的走势?
梁勇:最近,随着国家密集调控措施的出台,国内农产品强势不再,市场价格逐步回落。11月20日,国务院再次发布16项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政策措施,延续了政策的连续性。目前来看,国家稳定物价的态度明确,农产品价格也应声回落。央行半个月内连续两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为稳定消费品价格上涨打出政策“组合拳”。短期来看市场受到政策面的打压,利空气氛较大,加上年底临近,部分外棉将陆续到港,多因素导致市场看空气氛较浓,但是由于籽棉收购价格较前期明显下降,棉农心理难以承受,籽棉交易受阻,后期籽棉价格还将影响皮棉成本。
我个人认为,短时间内棉花价格不可能大幅回落,价格仍然会在一定的高位震荡运行。因为棉花欠收的客观事实存在,不可能一下就补足缺口。当然,像9月中旬到11月中下旬这样骤然攀高又突然下跌的离谱行情也不大可能出现了。总之,暴跌和暴涨的可能性都很小,企业应该寻求一种较为平稳的发展方式。
总之,不管原材料如何波动,企业自身应该拥有消化吸收这种波动的能力,按照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示精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练好企业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