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款车,曾经是无数小伙子的奋斗目标,曾经是无数姑娘列在嫁妆里的绝对梦想。当人们尚不知道Gucci、Prada、Chanel为何物时,它代表了那个时代对“奢侈”的定义。这辆“牛”车有着传奇的身世,它有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飞鸽。如今,当我们再次追忆那些承载太多人情结的老品牌时,才悄然发现原来“飞鸽”从未飞走……
新中国第一个自行车品牌 “天津”、“自行车”、“飞鸽”这三个词语从来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天津自行车厂”也从此诞生。1950年7月,天津自行车厂开展了“造新中国一代坚固、耐用、美观、轻快的自行车”活动,三百多个工人经过两个多月的研制,10辆样品车被制造出来。 从此新中国第一个全部国产化的名牌自行车——“飞鸽”自行车诞生了。关于“飞鸽”名字的由来,现任飞鸽车业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金瑛说:“这里面包含了多层寓意:一来工人们觉得这些车子又结实、又轻快,两个轮子就像翅膀一样;二来当时正值世界和平运动,鸽子是和平的象征,便起名叫‘飞鸽’牌自行车。” 上世纪60年代,自行车成了中国第一个普及型工业品,中国成为自行车王国。“飞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1965年,其自行车年产量已超过40万辆,成为国内最大的自行车厂。“飞鸽牌自行车和当时上海的永久牌、凤凰牌自行车被称为自行车三大知名品牌,并且开始出口到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张金瑛说。传统造型的“黑老虎”自行车成为当时飞鸽对外的一个形象。 经过五十年代的探索,六十年代的发展,在七八十年代的计划经济时期,飞鸽走入“日产万辆”的鼎盛时期。1987年,飞鸽拥有8000多名工人,年产量达到368万辆。1988年,包括另一个名自行车品牌“红旗”在内,全天津市的自行车产业都集中到“飞鸽”名下,组成3万多人的“飞鸽集团”,年产量达到661万辆。自行车成为天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飞鸽累计上缴国家利税60多亿元。 在飞鸽工作已近三十年的赵志国回忆,作为“飞鸽”的工人,他们享有一项赢得社会普遍羡慕的福利:每人每年可分到一张购买“飞鸽”的票券。在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被称为中国家庭“三大件”的年代,这张票太珍贵了,经常是早早就被亲朋好友预定:“我明年结婚,你那车票千万给我留着!” 同时,“飞鸽”成就了中国自行车行业的一个经典:虽然飞鸽自行车在国内有“金龙”之盛誉,但在外国人眼里不过是“阿司匹林”车,即骑上去就累得满头大汗,可治感冒。为了改变国内外公众对“飞鸽”品牌的不良印象,1989年2月25日,天津自行车厂将精选出的84、83型飞鸽牌自行车作为国礼,由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赠送给美国总统老布什夫妇。很快,“飞鸽”因“总统喜爱的车”在美国热卖。之后,“飞鸽”车又作为国礼赠送古巴总统卡斯特罗。时至今日,飞鸽仍然是外交部指定的“国礼”。
陷入困境 三次自救 进入九十年代,席卷全国的体制改革扩展到了自行车行业。国有商业系统不再包销国有企业生产的自行车,“黑老虎”飞鸽已无法与价格低廉花样翻新的“杂牌”抗衡。“而且当时大而全的国有企业结构方式也已经很不适应飞鸽的发展了。”一位老飞鸽人说。到了1998年,飞鸽集团溃不成军,连续5年亏损,累计达3亿多元,人员大量流失。飞鸽全面陷入困境。 再拖下去,不是办法。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飞鸽开始了自救之路。 第一次大的自救是在随后的1998年,飞鸽集团想了个办法“砍树留根保品牌”。从天津自行车厂剥离一部分生产能力,抽调精干人员、技术和设备等优质力量,另行组建一个企业实体,以实现飞鸽品牌的正常运营和盈利,飞鸽集团以有偿形式将“飞鸽”这个品牌转让给它使用。1998年,飞鸽集团成立了全资的“天津飞鸽自行车公司”。一年时间,新成立的公司盈利1000万元。新的企业实体看似可以轻装上阵了,但由于新成立的公司规模过小,并没有真正脱离天津自行车厂,新公司成了老厂的“钱袋子”,1000万元盈利全部被集团抽回救急,供应商和经销商不敢再与新公司打交道,企业出现重大信誉危机,最终难以维系下去。 第一次的自救并没有让“飞鸽”抛下包袱。1999年,飞鸽还遭遇了品牌危机。上海宝钢集团因“飞鸽”拖欠多年的钢材款1400万元,提起诉讼并要求查封“飞鸽”品牌,逼它拍卖。最后通过天津市政府介入、飞鸽主动与原告协商解决债务纠纷等行动,最终使“飞鸽”幸免于难。与此对比的是,一大批民营小型自行车企业在飞鸽王国的身边蓬勃地发展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飞鸽开始了第二次自救。 1999年在政府的协调下,将飞鸽的国有全营改制成为集体企业,与原天津自行车厂完全剥离开来。由原天津自行车厂、天津市腾达企业总公司各出资37%,天津华泽集团出资16%,总资产1039万元组建了天津飞鸽自行车有限公司。新成立的公司员工500人,其中老飞鸽厂的职工占五分之一。 这次自救被很多媒体誉为飞鸽新生的转折点。美国的商业周刊也刊出了题为“飞鸽涅磐”的报道。第二次自救不仅使飞鸽扭亏为盈,也为今天“飞鸽”的合作形式(合股经营,公私合营)奠定了基础。改制前,飞鸽年产量只剩下二三十万辆,到2000年之后就有四五十万辆,每年以30%速度增长,效益也显现出来了。新公司组建的当年就实现了利润200万元。2001年底,这个公司就回收了组建公司的全部投资。2002年,通过新一轮嫁接、改造、调整,公司与日本丸石株式会社进行了合作,每月生产4000辆丸石车和一万辆散件。 可是,好景不长。2004年、2005年,飞鸽又开始滑坡。由于当时民营自行车企业发展非常快,低价竞销,行业利润逐渐降低,飞鸽又开始亏损。虽然在2007年公司的年产量也曾达到130万辆,但最终因产权不明晰,股东之间出现矛盾而陷入低迷。 在这样的形势下,2009年初,飞鸽进行了第三次自救。这次自救为主动性改造。天津飞鸽集团出资清退了各方股份,采取了“管理者持股”的运作模式。原副总经理张金瑛个人出资300万元,并担任总经理。在天津东丽区租下一片厂房,筑成了“飞鸽”的新巢——“飞鸽车业制造有限公司”。现在,飞鸽车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产权清晰的合股企业,由飞鸽集团控股62.5%,民营资本介入,实现了国有控股、民营管理的模式。“目前,飞鸽70%为内销,剩余的30%出口,遍及加拿大、美国等六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张金瑛说。
“飞鸽”从未飞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自行车产业经历了由“天津现象”到“天津模式”再到“天津形象”的转变过程。从现象到模式,从模式到形象,飞鸽也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走出了一条自我创新,不断发展的道路。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转变,飞鸽从原来的代步工具转变为运动休闲的时尚产品。不论从品种还是材质上,飞鸽都有了极大的飞跃,更倾向于朝多样化、轻型及广大消费者接受的方向转变。”张金瑛告诉记者。目前飞鸽产品主要有:城市系列、公路赛车系列、山地系列、小轮车系列,近200种款式,包括加重车、轻便车、运动车、山地车、公主车、轻便三轮车等,还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喷涂各种流行艳丽色彩。滨江道飞鸽自行车专卖店店长告诉记者:“我们的店和‘飞鸽’是一起成长的,虽然店面并不显眼,但现在月销售量也在1000辆以上。”当记者问到哪种车型比较畅销时,店长笑呵呵地说:“现在的车型种类很多,不光老年人在这里可以找到熟悉的车型,年轻人也能在飞鸽买到新潮的山地车。上个月正好赶上开学高峰,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来店里购买。” 随着“飞鸽”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和提升,飞鸽先后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及“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等称号。“上个月,我们刚参加完大连‘轻博会’,30多个老品牌参展,我们的自行车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下个月我们还要赴欧洲参加另外两个博览会,介绍推广我们的飞鸽。”天津飞鸽车业制造有限公司管理部部长张宝中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谈到自行车行业发展前景,张宝中认为:“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提升飞鸽形象的同时,从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两方面入手,打造出拥有我们自己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临别前,张金瑛告诉记者,飞鸽产业基地已经在天津静海经济开发区落户,占地面积约为350亩,投产后的飞鸽产业基地将成为天津自行车产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飞鸽人的梦想就如张金瑛在今年飞鸽60周年庆典上说的那句话:“飞鸽人有能力承担起‘有蓝天就有飞鸽’的责任,也有能力为社会提供创造美好生活的优质产品!” 前路还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