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党建:推进企业发展是关键
——访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思政室主任张希贤教授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0年第8期  [字号:  ]   [关键字:  非公党建]

作者:杨晶晶
  改革开放给非公有制经济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党建工作开辟了新领域、新阵地。在全新的领域中进行党的建设,必然会遇到很多挑战。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组织意义何在?在党建过程中如何争取企业主的理解和支持?非公党建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共中央党支持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希贤同志。
  《光彩》:请介绍一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历史发展情况。
  张希贤: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始于20世纪 90年代,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中共十四大为非公党建工作发展的起点。那时,在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沿海一带崛起的非公有制企业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党开始探索如何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这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大约经历了十年左右时间,主要探索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如何建立,党员的作用如何发挥,党的工作和新经济组织工作怎样结合等问题,党建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为非公有制企业打开了党政关系的大门。
  第一个阶段争论的最大问题是非公有制企业家能否入党。当时人们的看法有些偏左,认为非公有制企业有剥削的特性,属于新兴资本家的范畴,不能够入党。这一时期新崛起的私营企业主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非公有制企业主下海前已经是共产党员;第二种情况是企业主下海前不是党员,企业发展得不错,表率作用发挥得很好,个人也有入党的动机,让不让这类人入党,是这个时候党建工作矛盾的焦点。
  第二阶段以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为新的起点。讲话集中解决了是否允许非公有制企业主入党的问题,即党允许非公企业主入党。这是第二阶段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一个亮点,解决了当时全党、全社会模糊的思想认识,纠正了“私营企业有剥削,私营企业主不能入党”的错误观点。
  第二阶段的工作主要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企业中进行。这时的非公党建工作是两条腿走路,一是有步骤、审慎地解决积极要求入党的非公企业主的入党问题;二是对于非公企业里党组织的设置、党组织的活动经费保证、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开始了正式的探索。
  第三阶段以党的十七大和党的17届四中全会为起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阶段。在基层党建工作的六大版块中,第四版块便是“两新”组织,即新的经济组织、新的社会组织,非公经济是其中重要的力量。六大版块界定清晰,这是非公党建发展的新起点。
  《光彩》:目前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建工作有哪些特点?
  张希贤: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基本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历经改革开放前20年的发展,已经成熟的、规模以上的非公企业日渐增多,党组织在这些企业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4%.第二,在近十年来大量崛起的新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由于企业规模不够、条件所限,一家企业不能建立党支部,就按照联建、组建的方式,有的归统战部管理,有的归个私协会管理,有的归社区管理,因地制宜,党组织组建的方式方法比较灵活。
  第三个层面是在农村,这是党建面临的新局面,也是党建在新三十年大发展的趋势,党建在农村采取的是“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等形式,其主要特点概括起来就是“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党支部+农户”,构成“产业链上建党支部”的新模式。
  《光彩》:在现阶段,个私企业进行党组织建设应该把握哪些原则?
  张希贤:在私营企业中开展党组织建设,要把握以下两个关键点:第一,找准方位。首先要明确,党组织在企业中发挥的首要作用是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不是别的。以前的定位不是很准确,认为监督等是非公党建的重要内容,实践中发现,把监督等放在第一位会引起企业主的反感。党组织的做法说明还没把非公党建的问题搞清楚,某企业的是否非法经营不是党组织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工商、税务、环保、安全生产、公安等部门的职责,党组织不能包办包揽。
  非公党建工作应把推动发展作为第一位,服务与监督等作为第二三位。现在很多私营企业成立了党员先锋岗,党员争做技术先锋、能力先锋、发展先锋,通过实际行动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第二,理顺关系。党组织帮助企业家在地方上理顺发展方面的关系。比如企业在发展中遇到资金、招工、人事、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困难,市委、县委可以帮忙协调解决,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企业内部有党建这个发动机,外部有好环境,天时地利人和,就能处于好的发展状态。一旦发展壮大了,就会吸纳就业、增加税收,党建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实现党建与非公有制经济同步发展,扩大党的覆盖面,不断夯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基础,这样才能保证党组织牢牢地占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这块阵地。
  《光彩》:在开展党建工作的非公企业里,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案例?
  张希贤: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做得最好的是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西北地区以陕西和甘肃为代表,这些地区的省委、市委也很重视非公党建。在西部地区,谁能把非公党建做好,谁的经济发展就有更好的势头。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的非公企业党建很有特色。广饶有6家企业都是靠党建起家的,其中做得最好的是华泰集团。华泰集团把企业家培训成模范共产党员,把共产党员培养成企业内部优秀的中层管理者,让一般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由广饶的例子可以看出,在非公有制企业中进行党的建设,加强领导是关键,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是基础,取得广大业主的真心支持是条件,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企业中的作用是目的,持之以恒地改革创新是动力。
  《光彩》:个私企业主时常有这样的担忧,建党组织对于企业发展是否存在积极作用?当企业主对党建持否定态度时,应该如何应对?
  张希贤:非公党建突出的矛盾是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企业发展上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非公有制企业是新的经济形式,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处于磨合阶段,难免有些矛盾和问题,关键是党组织进入企业以后怎么加快转变,以适应新的形势。
  要使非公企业党建得以实质性推开并被制度化,关键就在于要使企业主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利益关联或互补性有确切的认知,而决定企业主态度的重要因素则在于非公企业党建是否能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党员在推动企业发展中是否有切实的作用,有作为才有地位。
  《光彩》:党组织与非公企业之间在制度上有哪些互补性?非公党建对经济建设、对党的建设有何意义?
  张希贤:非公有制企业时时刻刻存在危机感,始终坚持着奋斗精神,充满了活力和创新意识,是党组织要学习的。党长期执政,很容易滋生官僚主义、懒惰情绪,应该学习企业家的艰苦奋斗精神,这种生机活力和探索精神能引领未来的发展。
  对经济建设的意义在于,国家通过路线、方针、政策、党组织建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首先直接推进了经济繁荣,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次加快了从传统中国到现代中国的转变。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需要大量私企的崛起,可以改变过去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单一的模式。
  非公经济是新的经济形式,党组织在新环境、新形势下学会怎样生存、怎样发展,它增强了党的生命力、适应力,扩大了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了党的社会基础。
  《光彩》:非公党建与公有制企业党建、团建、工会建设之间有哪些可相互借鉴之处?
  张希贤:与公有制企业党建、团建、工会建设相比,非公有制企业首先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公有制企业进行的大规模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了员工的素质,提升了领导层的素质,如果非公有制企业规模大了,需要借鉴这方面的经验。
  其次要借鉴公有制企业培训员工队伍和管理层队伍的方法。这些年来,私营企业一直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他们不断地以高薪从公有制企业中挖走人才,但是公有制企业并没有被私营企业挖空,原因就在于公有制企业培训员工的能力很强,技术骨干多,挖走一个技术骨干,下一个技术骨干很快顶上来了,公有制企业的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很充足。
  私营企业以前主要是“输血”,高薪把别人的人才挖来用,如今怎样吸收新就业的大学生,培养自己的骨干力量和技术梯队,自己解决造血工程,是私营企业主应该思考的问题。
  第三,公有制企业的工会文体活动,是值得非公企业借鉴的地方。组织歌咏比赛、篮球比赛、读书征文是公有制企业的长处,有游泳馆、体育馆,有正常的文化生活、体育生活,员工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尽管私营企业举办这种活动越来越多,但是怎样把主人翁的感觉融入企业中,还要向公有制企业学习。
  同样的,私营企业也有值得公有制企业借鉴的地方,比如私营企业的生机、活力、拼搏与创新精神,私营企业家破旧立新、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值得公有制企业党员干部学习,非公企业制度简约、管用,也是公有制企业制度改革需借鉴的地方。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