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的时间,他从建材行业的门外汉成长为拥有近20项知识产权专利的专家型研发人才


董再发的十年研发路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0年第4期  [字号:  ]  

作者:刘佳
不甘人后  奋勉自强
  1973年9月,董再发出生在福建省石狮市永宁农村一个贫寒的家庭。因家庭经济拮据,初中毕业后他不得不终止了学业。失学后的董再发摆过地摊,跟村里人一起出海打过鱼,在别人开的工厂里干过体力活,倒腾过服装。这些经历虽然让他倍尝艰辛,却磨练出了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脚踏实地的做事风格,造就了谦虚谨慎和永不自满的品质。
  1999年,董再发拿出多年打工累积下的资金,参与创办了六蜂王(石狮)环保建材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生产传统建材产品的企业。从踏入这一行的第一天起,董再发便深知自己是一个没有专业背景,缺乏行业经验,学历文凭不高的“门外汉”。但他并没有为此退却,而是给自己定出了三条原则:一是踏踏实实做事,坚持实践出真知;二是争取机会到有关院校或培训机构学习“充电”;三是笨鸟先飞,先天不足后天补,加强自学和探索。于是在繁忙的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之余,从1999年到2003年,他自费参加厦门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函授学习,不断补充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行业的日渐了解,董再发逐渐认识到,能耗高、污染重、技术水平落后的传统建材产品已很难适应现代经济条件下的市场需求,建材制品行业将会产生一场新技术革命,建材生产企业要想走在同行前列,必须在新型环保建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上下功夫。当他把自己的观点与合作伙伴们进行交流时,得到的是一致的认同与支持。2000年,在合作伙伴们的大力支持下,董再发在企业内组建了以新型环保建材研发为主的实验室,从此董再发走上了研发之路。董再发瞄准新型生态环保建材制品市场,确立了两个目标:一是让企业尽快走上循环经济之路,实现技术升级和产品转型;二是用自己的研发成果为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作出一些贡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加强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使研发成果尽快转化为企业生产力,董再发一方面加强硬件建设,率先在行业内建成了高标准的试验室;另一方面,他主动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联系苏州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等权威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机制,借助其经验和实力对每个研发项目进行前期评估、论证和预测,确保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可行性。
  在与泥巴、沙石朝夕相伴的日子里,董再发把试验室当成了家。有一次,为了验证资料上一个论点,他和同事们忙了一整天,可理想的结果迟迟没有出现。有人说:“我们的观点和专家的相差无几,应该可以下结论了。”董再发却一再坚持:“这样的事能‘应该’吗?必须完全验证。否则不是我们错了,就是专家错了。”经过不懈的努力,董再发和他的研发团队很快研制出一种利用工业废弃物煤炭炉渣制成的墙体建筑材料,由于生产工艺简单,工人劳动强度小,产品特性完全可替代沾土砖,很快被建筑业接受,并为企业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还未及董再发仔细品尝成功的喜悦,随着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加速,建材市场需求急速升温,一些生产工艺技术简单,低水平小规模的传统混凝土制品企业趁此时机纷纷上马,导致建材市场无序竞争加剧,公司的生产经营遭受了严重冲击,新的市场变化向董再发提出了新的“考题”。

敢为人先  持续创新
  目前,国内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大多采取焚烧后进行填埋的处理方式,这种传统填埋方式的弊端在于大量占用土地资源、处理成本高以及容易形成二次污染。由于生活垃圾焚烧后的废渣仍属于固体废弃物范畴,因此废渣已成为造成环境污染的顽疾之一。此外,焚烧后底渣中的有益成份未被提取和利用,造成资源浪费。据统计,每焚烧一吨生活垃圾,将产生0.23至0.26吨的废渣,仅福建省每天就有4000吨的废渣需要处理。
  能不能找到一种既可以节约土地和资源,节省费用,又可以保护环境,避免重复污染的方法呢?董再发注意到,垃圾焚烧灰渣中的某些成份与混凝土集料中的某些成份在物理和化学性能上似乎有相通之处。那么能不能用灰渣替代混料土集料中的成份来制成一种新型的建材制品呢?凭借多年的研发经历,他将目光瞄准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上,经过大量检测试验,他最终得出结论:炉渣中的部份化学成份与水泥原料较为接近,另一些无机物的组成特点近似于细砂。也就是说,无论从物理形态还是化学成份上,它能够充分满足形成混凝土构造的需要。
  当用灰渣生产的第一块生态透水砖成型落地的时候,董再发的喜悦心情和成就感无法言喻。他将这种新型建材制品定名为:“新型生态环保建材制品”。
  这一建材制品的研发成功,可谓一举多得:一方面减少了建材企业对砂石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同时解决了政府和垃圾焚烧厂的难题,节约了土地资源和处理费用,杜绝了重复污染;另一方面,对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也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实现了向循环产业的转型。而通过对灰渣中的金属等可利用成份进行分离提取,也为企业寻找到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由于该产品符合政府提倡的资源节约和可再生资源利用政策,企业还可以享受到国家相关政策优惠和处理费用补贴。2008年,公司对这一新产品进行了全面的市场推广,先后在石狮市石狮服装城、八七路精品街改造、石永大道市政工程、都宫溪、出海口、下宅溪水利工程等样板工程和重点工程中应用,反馈情况良好。
  此后,六蜂王(石狮)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利用董再发的发明成果启动了“绿色生态计划”,并在董再发的主持下,先后开发出生态水工护坡砌块、生态立式挡墙砌块、节能型保温隔热砖、光触酶生态砖等系列产品。

志存高远  探求新知
  几年间,董再发在技术研发道路上做得风生水起,每年至少有2-3项专利成果产生,这些专利成果结合了行业技术现状,解决了业界公认的技术难题。2007年到2008年,董再发先后申报了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垃圾焚烧灰渣处理方法和用于固体废弃物混凝土的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等一系列发明专利,经专家鉴定,其中部分发明专利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解决了利用固体废弃物生产生态环保建材产品的技术难题。
  随着发明专利的增多,董再发在业内渐渐有了知名度,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停步不前。从2005年到2008年,他连续三年参加了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举办的试验室主任培训班,并成为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代表企业参与多项国家级行业标准的修订和制订。2009年4月,受中国发明协会邀请,董再发赴北京向有关专家和领导全面阐述了他在该技术领域的发明成果及产业化应用情况。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董再发用勤勉和执着收获了累累硕果。10年时间里,他从一个建材行业的门外汉成长为一个在全国、全行业得到认可的,拥有近20项知识产权专利的专家型研发人才。由他主持的研发中心也被福建省科技厅确定为省行业技术开发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新材料研究所教学实践基地,成为同行学习的标杆。政府部门和企业派来学习、考察的人员一批接一批,前来实地考察和交流的博士生、硕士生更是纷至沓来。
  从乡村少年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董再发付出的艰辛不言而喻。然而,功成名就的他并没有浮躁之感,依旧是沉稳低调。当记者问及未来的目标时,他的回答是:“还是踏踏实实地研发,如果非要说个目标,我希望能带领公司成为这一领域的先行者。”



 读者评论:

  时间:2010-5-25 23:22:38
  内容:hao(好评)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