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因为劳动力短缺而出现的“用工荒”逐步蔓延,已经引起了当地一些企业的恐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表面上看,这次“用工荒”的出现是因为中国经济回暖,企业订单大幅增加造成的,但仔细分析我们发现,“用工荒”的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经济和社会原因。 其一,是劳动力成本的增长。劳动力成本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既包括了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包括了生活成本的增加,这直接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劳动力成本不断增长。 其二,是东西部差异的缩小。长期以来,沿海地区的用工大多来自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近10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崛起,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1.42%,那些外出打工的人在家门口也能找到稳定工作,收入与东部沿海地区相差无几,东部沿海地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吸引力越来越小。 其三,是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低廉的工资、经常受到损害的权益,是外来务工人员在东部沿海地区经常遇到的问题,而受到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臻完善、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等诸多因素影响,工人普遍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在劳资博弈中开始占据主动权。 其四,是创业环境的改善。随着国家鼓励创业的政策纷纷出台,创业环境比以往有了极大改善,一些农民工越来越倾向于开个杂货店、小加工厂等等,开始将目光转向了自主创业,这直接导致了用工人数的不足。 理性看待“用工荒”,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现象是中国社会和经济进步的必然结果,它直接宣告了廉价劳动力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劳动力紧缺以及劳动力成本增长会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与中国的经济增长并存。这并不一定是坏事情,它可能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迫使企业完成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对于大多数个体私营企业来讲,应对“用工荒”的最好方法就是从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低附加值生产经营模式向技术创新、经营创新转变,从单纯的使用劳动力向尊重劳动力、培养技术工人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