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侠25岁便从一个漂泊在京的农民工成为有着260年历史的老字号北京都一处的第八代传人,确保了都一处技艺的传承和创新


都一处:新传人 新梦想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0年第1期  [字号:  ]  

作者:本刊记者 杨晶晶

老字号靠一代代的传人确保技艺的传承和创新。2003年左右,有着260多年历史的北京前门都一处烧卖馆的传人位置一直空缺着,第七代传人出国了,与第七代传人同辈、掌握全套手艺的李金秋师傅一面独挑大梁带着一二十个年轻人,一面在自己退休前寻找着一位合适的传人。

老字号栽培新传人
都一处烧麦馆始建于乾隆三年(1738年),起初叫“王记酒铺”,由山西人王瑞福创办。据说在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乾隆皇帝从通州微服私访回京途经前门,当时所有的店铺都已关门,只有这家“王记酒铺”亮灯营业,便进店用膳,由于招待周到,酒味浓香,小菜可口,所以对小店产生了兴趣,便和店主闲谈起来,询问酒店叫什么名,店主回答:“小店没名”。乾隆听后说:此时京城开门的就你一家,就叫都一处吧!乾隆回宫后亲笔题写了“都一处”店名,将其刻在匾上,几天后宫中派人送来这块虎头匾。从此“都一处”代替了“王记酒铺”。
2005年11月,前门大街重新修建,门店全部关门歇业,都一处也在其中。老师傅们退休回家了,留下的员工被调到方庄都一处。李金秋身边有个22岁的小徒弟叫吴华侠,是年轻厨师里的佼佼者。领导让她担起烧麦组的工作。当时方庄的烧麦卖相不是很好,初挑大梁的吴华侠开始培训技术人员,同时向公司管理层建议:先把二层的包间打造成精品,然后再把一楼的散座做成精品,一步一步地树起方庄都一处的口碑。
努力没有白费,方庄都一处的烧麦从色到味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大众点评网上好评如潮:“现在方庄都一处烧麦做得又好吃又好看!值得一尝!”公司领导开始注意起这个22岁的小姑娘。
接下来的一件事令吴华侠脱颖而出。吴华侠抓住2006年情人节的契机,用胡萝卜做烧麦的红皮儿,蔬菜做绿皮儿,推出双色情人玫瑰烧麦。情人玫瑰烧麦卖得火爆,吴华侠拿到了公司的技术创新奖。
此后,公司经理级的会议上,出现了小萝卜头吴华侠。在与会的过程中,吴华侠慢慢地掌握了管理的方式方法,“以前只懂技术,不懂管理,后来参加会议就学会了怎么揣摩员工的心理,提高工作积极性。”
吴华侠发现公司早已存在的问题:做烧麦的师傅只会做烧麦,做点心的师傅只会做点心,人手不够时,替补都不行。她马上决定,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大家都轮一遍,学烧麦的也可以做点心,学点心的亦可以做烧麦。她还要求手底下的小师傅们轮流主持会议,多给大家展现自我的机会,同时训练大家换位思考的能力。公司领导进一步肯定了吴华侠的新思路。

传人成了形象代言人
尽管吴华侠技术精湛而且能够大胆出新,但是公司高层对于传人之选迟迟没有定论。很多人反对选择吴华侠做传人,原因是吴华侠是外地人,北京老字号传人中从未有过外地人。他们认为外地人工作不稳定,不适合传承光大老字号。支持者则认为吴华侠技术出色,人品好,符合老字号对传人的要求。
争议中,有关领导一锤定音选择了吴华侠。出乎意料的是,吴华侠杰出的手艺、现代阿信般的刻苦耐劳、农家姑娘的身份,令顾客对她喜爱之余也充满好奇:她长什么样?怎么做上传人的?手艺到底有多好?老字号会不会毁她手里呀?到店里吃饭的客人们请她合影、签字,媒体也争相采访她。许多人因为吴华侠而对都一处印象深刻,这个第八代传人更兼具公司形象宣传的作用。2008年6月,北京老字号去宝岛台湾做巡展,吴华侠被几十家媒体疯狂包围,“太年轻了,传人应该是七老八十的老先生,怎么是个20岁出头的小姑娘?”和她一批去台湾展示厨艺的8位师傅,只有她一个不是北京人。吴华侠表演做烧麦,现场擀出有103层褶儿的烧麦皮,如菊花般繁复的花瓣,引得观众阵阵惊叹。

压力下的传人新思路
“做传人,首先是把老字号这种纯手工的技艺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始终如一。做到这一点后,再加以创新。”吴华侠谈到传人之于老字号的意义,她说,现代传人的任务,一要吸引年轻人,他们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同时也要留住老年人。
2008年奥运会期间,吴华侠推出了五环烧卖,传统烧麦穿上了奥运五环颜色的外衣:巧克力做黑皮、蔬菜做绿皮、胡萝卜做红皮、鸡蛋黄做黄皮,巧克力性粘,吴华侠就用酥脆的虾仁做馅,组合一起口感很好。五环烧麦推出后很受顾客欢迎。
在与顾客的接触中,吴华侠发现,许多人对老字号非常钟情。就算是晚上,前门都一处烧麦馆门前也经常排着长长的队伍,最多时有100多人排队。
吴华侠心里很不是滋味,如果都一处像肯德基一样到处都有店面,也不至于令客人苦苦等待。
吴华侠受公司指派,经常以都一处传人的身份到全国各个城市展示技艺。每次巡展,她都留意当地顾客对口味的偏好和要求,反馈给公司,供公司在各地开分店时参考。
开分店面临一个问题:技术人才不足。“老字号都是纯手工的活儿,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人员短缺,达不到开连锁店的条件。”吴华侠说。包烧麦有一条讲究,口周围“花瓣”的直径要和底儿的直径一样,就为了练这一手,吴华侠当年比别人每天早起两个小时,自己摸索着练习,“等同事们都来了,我已经包出一二十屉了。”就这样坚持了半年多。
“再者,开连锁店要求各店口味统一,每个店的出品必须一样。”吴华侠理想中的都一处分店口味统一、质量统一、服务统一,这就要求她培训精准,“这不难,现在我的徒弟做出的东西挑不出是谁做的。但目前就十几个人,远远无法满足做连锁的厨师数量。增加人手,从头学起,那更需要时间。”她现在手下管理着30多人,无论年纪大小都叫她“老大”。她还按老字号拜师敬茶的仪式收了4个徒弟。现在吴华侠手下的徒弟有的也能包出七八十个褶的烧麦。
吴华侠肩上担子很重。她说:“老字号还是比较传统,如何推陈出新,如何在众多老字号中保持都一处的长兴不衰,让都一处不仅在中国还要在全世界闻名是我的任务、使命。都一处烧麦传了260年,传人最少也有13个了,如果毁在我手里,人家肯定说我是败家子。”技术上,她需要又多又好的新创意;管理上,她要培养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把传统手艺传下去,“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很浮躁,不够刻苦。我必须坚持下去,哪怕再苦再累……”




 读者评论:

  时间:2010-5-10 12:51:14
  内容:向您学习(好评)
  时间:2010-5-1 1:14:37
  内容:给人感觉写的很真实,不夸张。(好评)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