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变迁中,“果仁张”几经沧桑、历尽沉浮,将老字号做成了深受消费者青睐的“城市名片”和现代化企业


果仁张:一颗果仁的百年修炼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0年第1期  [字号:  ]  

作者:本刊记者 刘佳 特约记者 王光辉

五代人心血浇铸的品牌
天津,给人最直接的印象恐怕就是十八街麻花、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但倘要寻访一家“老天津”,十有八九人们会向您推荐另一个在民间颇有人缘的老字号“果仁张”。果仁张,这通俗名字的背后,延续的是清朝宫廷御膳厨房的技艺。这个有着170多年历史的宫廷老字号小吃品牌,凝结了五代人的艰辛历程,把小小果仁做出了大名堂。
“果仁张”创始于1830年,创始人是清宫大内厨师满族镶黄旗张明纯先生。那时,清宫的御膳房分东膳房和西膳房。东膳房专做大菜,西膳房专做小吃。“果仁张”第一代张明纯先生,时在西膳房当差,他创制出的小吃颇受欢迎,特别是满族传统珍品“蜜贡”,不仅受到了皇上的嘉许,就连一向口味挑剔的西太后也赞赏有加。
张明纯之子张维顺从小随父在西膳房做事。他炸制的一种土豆片,薄得可以看到对面人的模糊形象,挂上糖汁,晶莹剔透,不粘不连,吃到嘴里那种酥脆香甜的味道胜似梨片,取名“梨片”。随着末代皇帝溥仪被驱出宫,“果仁张”的第三代张维顺之子张惠山也随其父离开了皇宫。
此后,为了躲避军阀混战,张惠山一家来到了天津,在黄家花园开店,继续卖炸食。解放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都曾是“果仁张”第三代的食客。
“果仁张”到了第四代张翼峰和妻子陈敬手中时,技术又进一步改良,张翼峰自学了食品学、营养学等,应用于果仁的制作,并首创了“挂霜”多味系列产品,生产出了海苔花生仁、椰子花生仁、荔枝花生仁等新品种。
1986年,“果仁张”第四代与有关公司联合成立了股份制企业。经过半年多的运转,生产不仅没有上去,反而受体制、机制的拖累,人浮于事,吃大锅饭,亏损最高时到了20多万元,企业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摔倒自爬起,倚人总是空”,这是如今“果仁张”董事长陈敬常挂嘴边一句话。1987年,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果仁张”成为了私营企业。 “果仁张”起死回生,营业额由过去年均30万元,猛增至1000多万元。
此后不久张翼峰罹患重病,企业一度搁置,陈敬对子女们说:“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贝,不能在我们手中断送,不能做对不起祖宗的事。”在这之后,陈敬从她先生的手中接过了“帅印”。

老字号深厚的商道底蕴
在大众印象当中,吃花生、瓜子多了会“上火”,但“果仁张”的小吃就能做到多吃也不上火,因为他们选取的配料是相生相克的,花这样的心思做一颗果仁,保持一家百年老号的清誉,陈敬觉得格外荣耀。再比如“果仁张”的琥珀桃仁,坚持手工剥去核桃内衣,一个人一天只能去1公斤核桃内衣,这在食品行业算得上是天价成本。尽管成本昂贵,“果仁张”仍坚持每年生产,但有一个“条件”--这样的产品只是在春节期间供应,过了时间就不再生产。只在最适当的季节为老顾客提供最地道的服务,这就是老字号维护品牌之道。
一次,在出口日本的2吨“果仁张”中,个别袋中的果仁有粘连现象。当时陈敬正因腿伤在家休养,听到这个消息,拄着拐杖赶到厂里,问明情况后,陈敬说,事关“果仁张”的信誉,必须全部返工。一箱一箱地查,一袋一袋地拆,整整干了2天2夜,终于按时保质保量地将货物送上了船,此时,陈敬的腿已经肿到了大腿根。
事后陈敬对大家说:“咱货是发走了,但事儿没有完。明摆着,糖的比例大了。按照规矩办事,从负责人开始罚。”负责人是谁呢?就是陈敬的长子。虽然罚得狠,但罚得大家心服口服,公司从此以后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
“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别人”,也是“果仁张”一惯倡导的做人理念。上个世纪90年代,“果仁张”的职工为一位姓郭的大爷寄送“果仁张”的食品达6年之久,直到他去世。虽然不过几元钱,但店员一直坚持着。后来因为拆迁,郭大爷搬到了河北任丘,店员们依然继续按大爷的要求邮寄。同时还应郭大爷的请求,给他的亲戚邮寄“果仁张”食品。郭大爷临终时嘱咐他的家人,一定要给“果仁张”写封感谢信。
“交易之中不伤对方,商道之上互比优良。有伤我者我多忍让,和谐生意才有市场”是陈敬总结出的四句经商格言。“什么叫竞争?竞争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而且这个优是无尽头的。如果把竞争理解成你想法整我,我想法整你,最后是两败俱伤,谁都活不了。天同覆,地同载,都是同根生,为什么要那么恶性呢?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之间比的应该是产品的优良,而不是相互拆台、相互砸价。”此番话从年逾70的“果仁张”第四代传人口中讲出时显得格外有分量。

从作坊到现代企业的稳健转型
很长一段时间,“果仁张”的经营模式一直延续传统的、前店后厂的“作坊式”。为了跟上时代步伐,“果仁张”在体制、技术、生产、销售等方面不断探索,不断前行。
“果仁张”第五代传人张强说:“过去我们祖先制作主要是凭感觉,就靠眼看、耳听。现在,我们从配品上、工艺上都让它标准化,每道工序都有质量要求,道道把关。有抽检、定检、总检,下一道检验上一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年生产能力达到500吨。下一步,我们还要使产量再提高3倍。”
在市场开拓方面,“果仁张”运用现代理念,把产品定位在中高档礼品上,回归其宫廷食品的高端路线。同时,采用直营连销、借势加盟、品牌店专销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通过商场、超市、机场、铁路等途径扩大销路。如与航空部门合作,把产品作为飞机配送的休闲食品,打造“天津特色”。在北京和天津机场都做了灯箱广告配合宣传。另外,为了完善品牌形象,“果仁张”在产品的外包装上也下了大力气,如创意新颖的巨型花生包装就备受市场青睐。
“迈小步、不停步”,是陈敬为“果仁张”做的最好总结。从与美籍华人在塘沽合资成立果仁张(天津)食品有限公司,到后来在友谊南路兴建厂房,再到2003年将原建厂房拆迁至西青开发区,建成一座占地11000平方米,集办公、生产、运输、销售于一体的花园式的现代化生产企业。如今的“果仁张”产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已经翻了两番,产品行销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家。
和所有老字号私营企业一样,“果仁张”也面临传承和接班的问题。陈敬早早放出“风”,不见得让自己的儿子或女儿接班。“如果我想让我儿女来接班,我早就放手了。接班这件事还是实事求是的比较好,这就跟我做生意一样。如果说我们这一代对老字号有什么改良,观念上的改良算一个。”
“果仁张”现在虽然是家族式企业,但并非是纯家族式企业。零售部经理、业务部经理、财务部经理都是从外面聘请的,在公司的要害部门任人唯贤,体现了陈敬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我也曾到美国、日本参观学习,希望从中了解一些发达国家家族式企业的管理状况。为了做好企业,2001年,我还和孩子们及中层管理分别参加了MBA培训班。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学习班里年纪最大的一个学生,反正我和他们一块完成了规定的全部课程,我的考试成绩平均有80多分,比好些个年轻人不差呢。”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陈敬说为了企业的传承,她一直在努力,并且在努力当中做到实事求是。“着急不行,着急往往会出错。我们错不得,也失败不得。到我们这一代如果‘果仁张’的牌子倒了,我们就成了历史的罪人。改制与选贤任能一样,都必须积极稳妥地进行。”
在时代变迁中,“果仁张”几经沧桑、历尽沉浮,将老字号传统小吃做成了深受消费者青睐的“城市名片”。正像它招牌上的三个字一样,“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仁义之果在赢得人们的尊敬的同时也会赢得自身的发展。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