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 月,由香港社会企业下属北京光华长安大厦有限公司捐资,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了光华慈善基金会。通过基金会这种组织形式,光华社会企业将公益当成一项长期、可持续的事业来做。 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的资金投向主要是创业教育和支持,以及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两个方面,培训对象涉及职校学生、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劳教人员、少教人员、外来务工人员、贫困学生等对创业培训有需求的人群。
“授人以渔”的行善宗旨
通过创业培训帮助受助人群挖掘潜能、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推动他们自力更生、摆脱贫困,并有能力帮助他人,最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富足。“授人以渔”,这是光华慈善基金会的最终目标。 为职校学生和成年弱势群体开展创业教育,源于光华慈善基金会在创立之初对中国教育现状的认识。“我们面对的这些学生,并不比传统的大学生差,如何把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使他们不但拥有技术,还能够进行创业。让他们有个种子在头脑里,让他们拥有创业的设想,让他们知道基本的商业计划书怎么写,当他们具备所有的条件能力时,他们就会进行创业。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杜绍基说。 受助对象还包括服刑再教人员,“希望他们回到社会上去,不止是不再对社会带来伤害,而且可以提供他们的生存能力。”光华慈善基金会的使命是“帮助人在尊严中发展,激发人在发展中奉献”。 除公益创业培训和教育支持以外,光华慈善基金会的项目还曾经涉及包括教育支持、孤儿关爱、疾病防治,以及扶贫赈灾等方面。后来根据组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组织的管理层一直在考虑,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更经济有效地使用在能够产生结果的地方,于是从19个项目集中到了现有的两个项目上。
绩效最大化的项目运作方式
做资助型还是实操型的基金会?对于这个问题的选择,光华慈善基金会经过了长时间的探索,在多个领域里都有所涉及之后找到答案:有自行运作的项目,但并不排除去做一定的资助型项目。他们的经验是,首先要清晰自己机构的使命,尊重捐赠人的意愿;再结合机构的优势和劣势,采用最适合机构的一种方式,使善款产生最大效益。 “如果和基金会的使命相符合,能够帮助我们实施一些很有意义的项目,并能将资金的最大效果发挥出来,基金会不排除资助性的项目。”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于秀红说。 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的常务副秘书长赵华补充说,基金会在选择自己的定位时,关键考虑的还在于让善款产生最大的绩效,这才是真正的散财之道。“至于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组织的绩效到底是什么,每个机构都需要在自己的使命和价值观之下去思考和定义,选择实现的方式。” 2005年,由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出资,惠黎基金会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河南洛沟村委会无偿划拨100 亩荒地并组织村民投入人工平整,共同帮助河南洛沟小学建立100 亩仁用杏生态园。仁用杏的收益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学杂费、购买文体设施、提供在校学生营养餐等。由于仁用杏产生收益需要三年时间,所以前三年套种80亩花生,将花生的收益用于支付仁用杏的成本和助学金。 这一项目既帮助学校建立起良性的财务循环,同时培养了学生生态环境意识和勤勉务实的生存素质,也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并控制水土流失,成为可持续助学的示范项目。 类似的项目,包括西部英语教师的Tips英语培训,还有一对一的助学项目等支持型项目,光华曾经都有所投入,并取得了绩效。而目前集中的两个领域,则是光华最有竞争力的项目。非营利组织的能力建设是依托于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的系列管理课程,而创业教育则是依托于美国全球创业指导基金的创业课程。
实干型基金会的管理架构
光华为何选择注册成为一家地方性,而非全国性的基金会?“这是选择了最适合我们的方式。”于秀红回忆,在比较了对全国和地方性基金会注册的要求后,发现除了资金量要求的不同,对机构开展工作几乎没有影响:即使注册成地方性的基金会,也可以在全国工作。“当时也并没有刻意地去选择以哪种形式去注册。” 光华慈善基金会目前主要的工作是开展公益项目,并不需要对基金会的资金进行增值保值。于秀红介绍,光华社会企业旗下的金融公司主要负责资金的投资工作,金融公司根据基金会所提交的预算,将产业上的赢利划拨给基金会。行政费用及员工工资由北京光华长安大厦有限公司资助,社会捐赠资金将全部直接用在项目中的弱势群体身上,基金会不收取任何管理费或手续费,基金会所有项目遵循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进行管理与操作,以确保捐赠者与受益者的利益。 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让基金会没有了资金的压力。“到现在为止,公司对基金会项目上的需求是有求必应的。” 基金会有十八个全职工作人员。赵华说,这些工作人员的素质足够胜任任何企业或者是大型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但是他们却放弃了也许更好的薪酬,选择留在了这里,“作为领导者,我们有负债的感觉,必须要为他们提供更多获得成就感的机会和成长的空间。” 虽然基金会有着“精英”类型的工作人员,但是赵华并不认为基金会是传统意义的精英型的基金会。赵华认为,将光华慈善基金会定义为实干型的基金会更确切。“我们做创业教育项目,为服刑在教人员做培训,一些工作需要深入边远山区,是否精英型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做实事。”“我们是草根型、实干型的基金会。”于秀红补充。 在人员薪酬方面,于秀红坦言,在同类机构中,光华慈善基金会的薪酬是中等的。但同时,赵华并不认为在基金会工作的薪酬应该和企业的薪酬有区别。 “这需要时间,需要一个发展阶段来改变在基金会工作就应该拿很低的薪酬这种观念,光华慈善基金会不希望自己的员工与在企业工作的同学比起来,因为薪酬会感觉有所不同。我们会更加关注对员工个人素质的培养,也会关注整个行业薪酬体系的变化。
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经过几年探索,光华慈善基金会在运作上算是顺风顺水,但不可避免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 基金会的工作人员除了要认同机构的理念和价值观,还要有很强的实际工作和管理能力,并且还需要有战略性的视野和思维,考虑到人力成本问题,又不可能无限制地去扩大团队,这对每个人的要求就非常高。“这种跨度非常大,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我们需要的人既要‘上得厅堂,也要下得厨房’。”于秀红说。这种对人才的需求,导致了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自注册以来,一直面对着招聘人才的挑战。 如何让项目能够执行得更好,是基金会面临的另外一个挑战。基金会所集中执行的两个项目都是“外来的东西”。“美国的管理和创业教育发展得比较早。我们现在所采用的全球创业指导基金会的课程,在美国已经发展了20多年,并在美国已经得到认证。但如何把在国外非常好的东西本土化,或者符合中国的教育体制,这是我们在项目运作中遇到的非常大的挑战,现在在不停地摸索着去创新。”于秀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