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宁:失败的选手 成功的教练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9年第10期  [字号:  ]  

作者:口述/宋春宁 整理/本刊记者 高境
  29岁的宋春宁是江苏省常州市的一名职业策划人,目前担任常州一家中型公司市场营销副总。“他总是能站在中小企业的立场上,实打实地为我们出谋划策,不是虚的。”客户能感受到他的真诚,更讶异于他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和智慧。宋春宁自己给出的原因很简单:“接触的中小企业比较多,这些年的工作就是中小企业营销策划和创业管理咨询。”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大学毕业后,他曾经有一段失败的创业经历,自那之后,他才真正认清了自己,开始由一名创业选手向一名创业教练转变。
  近日,他向本刊记者讲述了自己创业失败的往事和心路历程,希望正在创业和准备创业的大学生能从中吸取教训。
  作为一个曾经的创业失败者,回顾那一段历程是痛苦的。甚至在内心深处,我一直没有勇气承认那是一次失败。
  关于创业的最清晰的记忆,是在2004年年初。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刚刚大学毕业一年的我拿到了营业执照。公司的主业是营销和管理咨询,那在当时的苏州还算一个比较时髦的行业。我给公司取了个颇为自得的名字:“慧指”。就这样,广告行业出身的我,剪去长发,剃去胡须,坐进了租来的不足50平方米的办公室。没有开业典礼,没有人祝贺,只有投资人临走时留下的一句话:“小宋,好好做。20万下周内就到公司账户。”
  其实,从答应接受那20万元的投资开始,我的失败就已经注定了。


接受投资

  还在中南大学读书时,我就是同学和老师眼中“不安分”的人。对于自己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我兴趣不大,我真正感兴趣的是广告和营销。因此,从大二开始,我一边自学理论知识,一边由最普通的推销员干起,大三便在一家4A级广告公司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兼职。2003年大学毕业的时候,凭借自己三年的工作经验和丰厚的广告知识,我很容易地在广州一家大型管理咨询公司谋到了一个策划的职位,待遇不菲。
  这家公司是一个高端的企业营销及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它让我有机会接触并认识了不同行业的企业管理者以及众多营销、管理咨询专家。在管理咨询领域,企业是客户,专家是优势产品资源,而我们公司在二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我的人脉资源,大多是那时候建立起来的。正是在这个工作中,我认识了我的创业投资人。
  他是广州一个做电子器材的老板,是我服务的客户,一直对管理咨询行业很有兴趣。而我虽然刚进这个行业不到一年,却年少轻狂地自认为已经是业内人士。一次闲聊中,我跟他侃侃而谈了一番管理咨询,大概意思是说其实管理咨询很简单,要是我有了资金我也可以开公司。没过多久,他就约了我一次,向我表达了愿意投资20万元在外地开一家管理咨询公司的想法。
  几乎连考虑也没考虑,我决定接受他的投资。除了创业的冲动,还有一个原因——当时我女朋友在苏州,所以我一直想去长三角一带工作。这不是天赐良机吗?


当头棒喝

  虽然没有开公司的实践经验,但广告行业出身并且在一家知名咨询公司工作过的我,认为自己具备一些基本的创业知识。一回到苏州,我就开始马不停蹄地为创业做准备。我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搞市场调研,看看在管理咨询方面,当地的企业需要什么;二是研究同行,还有没有市场空白;三是拜访以前结识的管理咨询专家,为公司储备专家资源。
  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我走遍了苏州、常州、上海等地。那时尽管已经进入长三角地区最阴冷的冬季,但我的心一直被创业的激情鼓舞着。记得有一次,当我一连跑了很多趟,终于和一位专家谈妥,他答应做我们公司的特聘专家后,我淋了一路的雨回到家,贴身的衣服居然汗透了。
  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租办公室、办执照、招聘员工……当一切就绪的时候,资金这边却出了大问题。
  投资人答应的20万元的资金倒是很快到账了,可刚一到账,他自己就取走了其中的10万。对此,他给出的解释一直含混不清,最后干脆说资金紧张,就这10万了。后来我听说这20万是从另外的公司转出来的,但必须有一个外地的新公司账户来接收,否则我的投资人就没办法拿到这笔钱。到这时我才明白,投资人愿意投资管理咨询公司,有看好这个行业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为了有一个外地的新公司来承接其本不便得到的那笔钱。而入行不深、毫无经验的我,某种程度上成了人家的棋子。
  开弓没有回头箭。摊子已经铺开了——办公室的租金交了一年,将近1万; 8个员工,工资一个月2万左右;跟两个专家签了约,一人一年的签约费是3万,共6万……10万块钱的创业资金转眼已经所剩无几。我又拿出了自己几万块钱的存款,作为公司的流动资金。
  是的,我仍然充满信心,我相信凭借自己独到的商业眼光,在困难的条件下,一样能让企业生存下去。


艰难维持

  我的自信源自我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的市场需求——在管理咨询领域,企业最需要的始终是优势专家资源。因此,我对公司的定位是“专家经纪人”公司,而我及部分员工就是“专家经纪人”,类似明星的经纪人。这种独特的商业模式,是我的创新。
  当然,为了能和更多、更大牌的专家签约,必须拿出相当数量的资金。所以,公司的燃眉之急是多接项目多赚钱。但是刚创业的公司几乎没有自己的智慧资源和团队,这就好比一个实业公司缺乏产品。没有产品等于一无所有,公司怎么运转?这是我在创业准备阶段最大的失误。
  眼下,可以利用的资源只有我在苏州本地结识的两位管理营销专家。可是,这两位专家在关键时刻令人失望,难堪大用。
  一次,我好不容易和一家苏州的医药企业谈下了一个非处方药的营销项目,项目做好后的酬金是3万元。这对于没接过一个大单的慧指来说太关键了。我联系了两个专家,可在准备阶段就觉得他们只会谈空洞的理论、实际问题一点没有涉及到。但没有其他办法,只有硬着头皮上。结果到了和企业谈判的时候,人家的营销副总一开口,两个专家连话都接不上,最后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我本身的知识和技能仅限于广告,也就是说我是一个并不太懂管理咨询的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原想通过跟着专家做项目提高自己,也不可能了。
  公司开业后,除了组织过几场营销业内的小规模聚会外,业务几乎陷入停滞状态。我该怎么办?靠不住专家,必须靠自己。那段时间,我疯狂地参加各种培训,深入企业免费工作、学习。人被逼到了那个份上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通过三个月的魔鬼式培训,我终于成为了一个给企业一天上课能拿到两千块钱酬劳的培训师。可是此时,公司的账户上却一分钱也没有了。
  我有自己的公司,不可能每天都去给企业上课,靠我个人的讲课收入根本无法将公司维持下去。一年之后,我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员工的工资快要发不出来了。


无奈放弃

  后来,我总结自己的失败时,觉得自己在公司经营中依然有可取之处,那就是对员工的内部管理,因为我充分认识到了公司管理责权利的统一。
  有一次,我吩咐一个员工去定会场,只需定一天的,结果他定了两天,这让资金吃紧的我们又无故损失了2000元。按照常理,是这位员工的疏忽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理应让他赔偿。但是,我只是象征性地罚了他200元,另外的1800元,我自己补上了。
  在我的管理理念中,他做的他该负责,可是是我行使权力让他做的,他不敢不负责,所以我也应该承担连带责任。
  也许正是因为我责权利统一的管理理念让员工们产生了凝聚力和依恋感,当我宣布放弃的时候,员工们给了我很大的安慰。他们说愿意和我一起撑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可我已经没有钱了,也没有了信心,我很害怕再撑下去连他们的工资都无法支付。现在关掉,我起码有点固定资产,比如办公设备,和我个人的仅剩的一点储蓄。
  对于一个人来说,无论做什么事情,责任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成功的企业有成功企业的责任,失败的企业也有失败企业的责任,这是我一直以来恪守的原则。我必须对我的员工负责。我想把他们的工资发放后,让他们离开公司,寻找更好的归宿。于是,我卖掉了所有的办公用品,给员工发放了应得的工资,并且补偿了他们一个月。
  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公司的,看着空空荡荡的公司,和被摘下的“慧指营销咨询公司”的牌匾,我的心里百味杂陈。但是,窗外,阳光和一年前一样明媚。


放弃之后

  那一年多的创业,让我一穷二白,但我并不后悔,因为我得到的远比损失多——损失的只是10万块钱和自己仅有的积蓄;得到的却是我以后职业生涯最宝贵的财富:成熟!
  成熟的标志之一就能够认清自己。通过这次失败,我发现自己的性格其实并不适合创业。因为尽管我是一个想法很多的人,但并不是一个十分细致的人,生活上就是如此。创业则需要想到尽可能多的方面的问题,一个微小的失误就可能导致最终的失败,就像我创业之初没有想好公司最开始的基本产品架构一样。我的性格也许更适合出谋划策,做一个职业经理人,在比较成熟的公司发展。
  放弃创业后,我成了一名自由策划人,经常深入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学习和实践,然后总结经验为其他企业服务。以后的几年里,我经常以自由策划人兼创业管理咨询师的身份帮助中小企业服务。最自豪的经历是帮助一家很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成功融资4个亿。再到后来,为了让自己有归属感,我先后经历了实业公司市场经理和传媒公司策划总监的岗位,成为了一名职业经理人。
  李开复最近讲到过:“我在高校做了太多的讲座,最常见的提问是:我大学毕业,想创业好不好?答案是不好!你有什么资格创业呢?你跑过工商局吗?你管过人吗?你理解财务吗?你什么都不懂啊,你创什么业啊?”李开复不赞成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我最深的体会也是,创业不是只有一腔热情就可以的。就像创业失败后我在一篇文章中写的那样:“创业准备很重要,但创业启动后的创业管理更重要,它包括产品管理、财务管理、市场管理、人力管理等方

后记:

  作为创业咨询师和曾经的失败者,宋春宁给创业大学生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正确理解创业的概念并非开创一家体面的公司或高科技企业才叫创业。如果一个高科技企业无法盈利,生存都困难,再体面也只是一时光鲜。而如果一家个体餐馆,比如包子铺能够生意红火,那也是种成功。就像我当初如果能更实际一些,做一个个体户,开个门面做广告,可能生命力更长久一些。
  二、合理配置资源对于一个初创的企业来说,没有什么比生存更重要。生存才是第一要义。尤其是大学生创业,大都没有充足的启动资金,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把公司做起来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创业就像一个大家庭过日子,该省的地方一定要省,该花的地方又不能吝啬。
  正确配置资源的方法是倒推法。你写下自己一年想赚多少钱,然后画出赚钱的方式和路径,最后分析这样的方式和路径需要你去做什么,用什么去做。
  三、有一份简单的营销计划很多创业的人不可能拿出完整的商业计划或者营销计划,但你必须能够准确回答如下几个简单的问题:1、我是做什么的?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涉及到企业定位。如果连你自己做什么都说不清楚,那别人就更不清楚了,也就不会购买你的产品。
  2、我要赚谁的钱?
  要对自己的潜在客户群体进行界定,我们不可能赚取世界上每个人的钱,但我们可以用自己99%的资源去赚取1%的消费群体的钱,能把这点做好就足够了。
  3、我怎么去赚钱?
  赚钱是需要方法的,销售是要建立模式的。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那么赚钱很累,也没有持续性。
  四、要有责任心这才是最重要的。但实际上,很多老企业也忽略了这一点。在一个企业组织中,责权利虽然不能成正比,但起码要是正向关系。
  作为创业者,你在公司中权力最大,你必须承担起最大的责任。这种责任的承担,不是结果的承担,而必须是过程的承担。它不仅体现在企业失败了,你负全责;更重要的是,在做每件事的过程中,你都得负责。当你行使权利并获得利益的时候,所有的一切是你的;可当出了问题,你却首先拍桌子找出一个责任人,长此以往,这个企业的组织责任也随着你的行为缺失了。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