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学上讲,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创业的过程是每天和困难、打击做斗争的过程,有些过程是必须经历的,有些则是可以避免的。“我经常在想,我们怎么能帮助这些立志创业的年轻人绕开可以绕开的弯路,避免应该避免的困难,不浪费不该浪费的时间。”现在的田宁不仅是浙江大学生创业第一人,还是浙江大学生创业导师,以各种形式帮助创业的大学生。 田宁与记者的对话,也许能为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些借鉴。 记者:如果一个大学生想创业,他在大学期间需要做哪些准备? 田宁: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你想创业,那么你从大学就开始准备,大学期间很活跃的人创业成功的几率更大。如果一个同学大学四年从来不参加社会实践,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不参加学生会,我凭什么相信他是个很有能力的人?甚至可以推测他可能沉默寡言,不合群,这样一个人怎么能领导一个TEAM(团队)?概率太小! 所以在上大学时最好能决定自己未来的大致方向,如果你要考研、出国,那你就尽可能多花时间读书;如果你要考公务员,那就多参加学生组织,锻炼口才能力,多结交政府官员。如果你要经商,那么大学期间的活动就很重要,不要死读书:当干部,锻炼自己的领导力;参加社团,锻炼管理能力;拉赞助,锻炼资金筹措能力。 我很感谢我的大学生涯,这四年我的个人经历最丰富,在参加社团的过程中,结交了很多浙大精英。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想变成什么人,就要跟什么人打交道。 记者:大学生创业初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田宁:第一,创业不要有盲目性,在选择一个行业的时候,要深思熟虑,最好对这个行业有个详细的调查。 比如有大学生跑来跟我说他要做房地产或者要做一个大型企业,这些可能都是不现实的空想,在选择项目的时候应该去选择一些自己擅长并可以掌控的,一些行业的暴利时代终究会过去,对行业的前景必须有清楚的认识。最近有几个留法大学生开了一家蔬菜店,复制法国著名蔬菜超市——BIOCOOP(碧欧客)的模式,向居民提供品种丰富、优质新鲜的蔬菜,他们把国外操作性很强的先进行业理念引进来,这种做法我认同。大学生们要清楚,他们创业是要赚“第一桶金”,而不是要亏“第一桶金”,如果亏了“第一桶金”,我想大部分人会大受打击,也许这辈子都不会再兴起第二次创业的想法,所以第一次创业不妨谨慎一些,先赚点钱,哪怕少赚一点。 第二,创业初期应该有一个好的TEAM(团队),即便这个TEAM将来有一天会四分五裂,各奔东西。一开始一个人单干我不是很赞同,因为创业初期就要涉及到财务、营销、管理的方方面面,很多大学生什么都不懂,一个人的经验远远不足以应付,团队协作可以互相弥补不足。 第三个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他必须得有钱。很多大学生跑来跟我说,他有一个很好的IDEA(主意),他很有激情,很有想法,能不能投点钱给他?我问他能自筹多少钱?他说,我这么大了,不好意思再跟家里要钱,一分钱也没有。我说,那对不起,我不能给你钱。 我相信在1000个创业者里大概只有1个人能拿到风投,大多数人的创业基金来自家庭、亲戚和朋友。如果自己没有筹集到一分钱,把所有的风险全都压在别人的头上,谁愿意投资给你?所以我想忠告大学生,你还是得想方设法自己搞点钱过来,不要执着于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别人不可能为你的理想买单。 如果筹措不到资金也没有关系,成功的方法有很多种,创业的方式也有很多种,自己开公司是一种做法,到企业上班未尝不是一个创业过程,唐骏打工成了最值钱的CEO,不是也很好? 记者:创业的过程中,挫折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大学生们应该怎样保持良好的心态? 田宁:创业的前3年企业不是发展期,而是生存期,任何一件事情都可能让企业死掉。也许一笔几十万的预收款收不回来,你就死了,这样的机会在前3年的每一天都可能发生,所以能活过3年的中小企业并不多。第一年不赚钱,第二年赚小钱,活到第三年基本上就可以进入发展期。活下来之后要坚持,我希望他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勇敢地挺过来。我经常跟大学生们讲,你有没有崩溃过?有没有绝望过?有没有垂死挣扎过?这样的机会多不多?一次是远远不够的!面临过绝望、挣扎和痛不欲生,你才会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