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接力中国经济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9年第7期  [字号:  ]  

作者:郭玉芳
  历经半生的打拼和创富后,一代创业家即将老去,渐渐淡出;富二代崭露头角,陆续登场。
  商业史一直处于断裂状态的中国将第一次真正迎来代际的财富传承和权杖交接。“未来5年将是中国企业交接班的高峰期。”这已成为民营企业观察家门的共识。
  然而,家族企业的传承是世界性的难题。美国的家族企业到第二代能够存在的只有30%,到第三代还存在的只有12%,到第四代及四代以后依然存在的只剩3%;中国自古就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不过三代”、“创业难,守业更难”的财富魔咒。如何突破财富魔咒,实现家业常青?对此,财富传统缺失的中国迄今还没有出现一个像“肯尼迪家族”那样的家族式榜样可资镜鉴。
  在西方,当家族企业的继承人有其他的人生抉择,或者其才干不足以成功管理企业时,聘请职业经理人是常规做法。然而,在中国,“传内不传外”的家族文化影响根深蒂固,目前的信用体制也不完善,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对家族之外的人缺乏信任。因此,不管情愿或者不情愿,主动接受还是被动接受,接班是绝大多数的富二代的宿命。
  富二代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幸运儿,但也承载着很大的社会道德考量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压力:继承的财富是否具备足够的合法性?自身的人格是否健全?如何面对与父辈、创业元老之间普遍存在的激烈的思想观念冲突?如何走出父辈的阴影,冲破家族成员的阻力?既要在父辈退出之后重建新的团队、新的企业文化,又要承担家族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产业形态、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等一系列的转型、升级重任。
  相较于父辈,富二代往往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和劣势。他们没有经历社会上的风风雨雨和企业底层的摸爬滚打,缺少人生的历练、创业的经验和挫折的教育是他们的一个软肋。但他们从小就能接受到很好的教育,大部分人还能出国留学,知识面广、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沟通能力强,富于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父辈所积累的资金、经验和人脉为他们“二次创业”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和更高的平台。
  一位老一辈民营企业家在一个“接班人学校”对富二代们谆谆教诲说:“你们的父亲母亲能在这三十年留下来,发展壮大,和他们同时创业又倒下的有多少?在座各位承担着伟大的使命,不仅是对你们父母,也是对中华民族的工业。你们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闻者无不动容。
  “少年强则中国强”。本期封面故事报道了四个家族企业富二代的思考与蓄势、挫败与成长、传承与突破的经历,从中可以寄望,作为一个群体,富二代将怀着家族的光荣与梦想,在挑战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与白手起家的同龄人一道,接力中国经济未来、书写中华商业文明。

富二代类型分析

  “浙江商人培养继承人的方式”调查报告将富二代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属于有知识成功型。他们的父母意识到公司的发展与知识是分不开的,于是对子女的教育就非常重视,这些孩子也非常珍惜父母打拼所积累的家业,努力学习,不断获得成功。其中一部分“富二代”不局限于父辈的传统行业,投身于科技含量高的新兴行业,比如IT产业、软件开发、广告传媒等。
  第二种属于纨绔子弟败家型。很多民营企业家在打拼创业中吃了苦头,就不愿意让子女吃苦,生活条件太优越,这些 “富二代”们不思进取、坐吃山空,父母积攒的家业毕竟有限,很多学业未完成,家业都破产了。
  第三种属于顺其自然型。第一代创业浪潮中的掘金者,虽说赚了点钱,但也不是太有实力,就是比普通人富裕一些。他们平稳发展的同时,对子女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在这种不温不火中,他们的孩子有60%学业是成功的,既能创业又能守业。
  第四种属于父衰子落型。由于父辈在那种特殊时期,钱来得太快,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完善中,所遇到的形势和原来完全不一样了,自己不具备相关知识水平和资质能力,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就处于劣势,还没等到“富二代”登上舞台,就沦为平民了。

专家点评富二代

  关键在于好的经营管理机制 刘迎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的民营企业具体怎么接班,如何接班,情况比较多,有的交接得比较好,他就比较早地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子女,而且子女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比较好的继承上一代的事业;但有的交给子女也不一定弄得好,因为不是每个子女都有这样的能力,这在国内外都是正常的。
  无论是让自己的子女管理经营或是让别人来管理经营,都要看企业本身的质量。企业的质量若能和市场相适应,用谁都可以,如果企业本身的质量比较低,用谁都不行。这是一个实际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具体分析。
  至于目前有八成民营企业家的事业都由子女继承,我认为这也很正常。尽管不能保证子女一定比上一辈更出色,但任何中外企业都不能保证长命百岁,都是在生生死死中发生演变,进化,兼并,破产。此外,我不认同“富不过三代”这种说法,关键看经营管理机制的选择是不是好。
  寻找更有效的培养模式 金祥荣(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天则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中,由子女来继承公司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果是由子女来继承,就涉及如何有意识地去培养的问题,使其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人。目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外部培养,国外比较倾向于这种方式,即让子女去别的更好的公司做事,等时机成熟了,再回本公司;另一种是内部培养,国内的企业普遍采取这样的形式,但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并不是要求子女跟在自己的身边,而是给他一个相对独立的企业让其管理,由于第一代企业家主要凭经验行事,现代管理经营意识比较缺乏,而接班人需要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的能力。当然这只是相对的独立,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由上层派人来指导,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建议对接班人问题的研究应该细化下去,一方面反思为什么会产生“唯亲是用”的现象,另一方面应该寻找一种更有效的培养模式。
  “富二代”有可能超越父辈 陈凌(浙江大学家族企业研究所所长)
  企业家家族容易出现更多的企业家,家庭内部积极创业的氛围、教育甚至遗传基因都会起作用,随着财富的传承,我们不能够忽略的是管理经验也同时得到了传承。由于没有经历过父辈创业的艰辛,许多民企二代虽然从小就拥有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环境,但缺乏实战经验和吃苦精神。而几年的实践证明,在父辈们的支持、帮扶和鼓励下,民企二代并没有人们想像中的那样稚嫩。只要企业的生存环境适宜,竞争有序,“富二代”就完全有可能全面超越父辈。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市场竞争的规范化程度提高,民企成长的基本矛盾已经转变,不再是计划与市场的博弈,而是全球化市场中本土化力量与国际化力量的较量。这迫使文化程度高且视野开阔的民企二代,比自己的父辈们更注重现代公司发展战略,更重视与世界接轨,并学会经营品牌与资本运作。
  富二代不成器的五点表现 袁岳(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
  在第二代中,我认识一些很有思想、见地、能力的年轻人,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对社会有一定接触、对父辈的创业艰辛也有所了解、对社会发展的脉络有所关注,所以他们不一定与他们的上辈一样勤奋、坚强,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得比他们的上辈更有知识与技巧,至少也有自己的一些管理思路与行为特点,这样他们不仅可以传承上辈的事业,而且也可以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但我要指出的是,看起来有作为的“富二代”是少数,而且太少了。大部分中国第一代富人的二代,具有明显不成器的特点,集中有这样五个方面的表现:其一,缺乏危机感与对于压力的心理反应机制;其二,缺乏对于父辈事业所在社会环境的起码社会知识的认知;其三,更多在优异生活环境中形成的消费能力而极端缺乏对自我、社会关系与团队的管理期待与能力;其四,缺乏起码的自我节制与妥协能力,个性计较张扬;其五,与他们的上一代和困境家庭出生的孩子相比,有更为突出的物质至上思想,相信财富的能力,极度缺少公德修养与道义感召力。



 读者评论:

  时间:2009-7-31 16:04:08
  内容:好(好评)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