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倾斜而狭窄的楼梯走下去你就来到了地下室,周围与世隔绝般的宁静和幽暗立刻包围了你。不过片刻之后你会被店主引导着穿过幽暗走进一扇门。这时,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光线柔和且明亮的白色世界——白色的墙、白色的灯光、五六排白色的货架以及上面摆着的一排排药瓶样的无色空玻璃瓶,另外还有一些白色的骨瓷盘子、碗和茶具等。 怎么样,从喧嚣、躁动的地面走进这个只有50平方米大小的空间你感到些许安宁了吗?为了兜售自己那些所谓的“心灵容器”,25岁的赵邃和26岁的陈楠这对北京联合大学毕业的老同学刻意营造了这种明暗对比强烈的空间氛围。“先抑后扬的效果,”后来又在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学习过广告设计的赵邃说,“一般比较感性的客人走进这样的空间会逐渐从喧闹的情绪中抽离出来,心情自然而然地沉静下来。”正在考心理咨询师的他还不忘强调一句:“精神消费嘛,环境很重要。” 但是更重要的是那些大大小小的空玻璃瓶,它们正是赵邃和陈楠——他们更为外界所熟悉的名字是“铃羽”和“阿莫”——创造出来的精神消费品。在他们名为“心灵容器”的地下小店里,货架上无论是广口的还是窄口的、木塞的还是金属盖子的玻璃瓶都被贴上了白色的中英文双语不干胶标签,诸如“大智慧Great wisdom”、“安全感Sense of security”、“北京蓝天Beijing‘s blue sky”、“在野外,钱只能用来生火In the wild money is used for fire”、“有意义的爱的连接Meaningful connections ”、“请与朋友分享你的感受Could share to your friends”、“勇于改变Courage for change”、“热情与耐心Passion and patience”、“离开电脑Away from the keyboard”、“天天都是星期天Yestoday was Sunday so does tomorrow ”之类,而且标签上还都标有50g、100ml这样的质量或容积,售价则从10元到35元不等。
无法量化精神,索性标上一个很小的单位 在这两个年轻人看来,那些带标签的空瓶子售价并不贵,用学过一段时间家庭教育的陈楠的话来说是属于“能被接受又不会被忽略的价格”,其理由是他们卖的不是瓶子,而是“内心需求的发现和改变” .如果你再问他,他很可能会拿起一只售价15元的50g“安全感”来告诉你,由于他们无法量化精神,所以索性为每只瓶子都标上一个很小的单位。“我不能买到全部的安全感,但想像力会让空瓶子满起来。” 尽管听起来有售卖心灵鸡汤的味道,但实际的销售情况也证明了陈楠的见解。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也就是开业的头一个多月,“心灵容器”就卖出了200多个瓶子,而最好的时候,每月的流水居然超过了1万元。赵邃说,“心灵容器”开业将近一年来已有不少回头客,也确实帮助了一些人,而经营这个小店也让他们看到了很多不同的人生。 听起来还是有点玄是吗?那让我们回头看看北京师范大学的那个老师吧。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进空荡荡的“心灵容器”之后,他对着那些空瓶子站了很久。陈楠为他悄悄关上门,然后说“您坐啊”,他却不肯,说坐了就破坏感觉了。就那样他一直站了3个小时,一句话也没说。这使陈楠后来不断地感慨,即便是在大自然里也很难感觉到那种平静。 这真是一种创造出来的市场需求,可以说完全符合陈楠对其真正店名Light Gray(浅灰色)的预期。在心理学上,精神健康与否的程度通常被划分为白色、灰色和黑色3个象限:白色属于健康,黑色属于有精神问题,需要去医院接受治疗,而大多数人的现状归于灰色,有正常的负面情绪,有简单的心理不畅。陈楠说,他和赵邃想做的就是让浅灰色尽可能地接近白色,所以“心灵容器”并不能涵盖他们事业的全部。
一个高中女孩进来转一圈就哭了 下面这些故事也能帮助说明“心灵容器”或者“浅灰色”的市场有多大,不过请原谅其中的主人公们都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名字:■有一个顾客买下一个密封的瓶子,拧开盖子往里面放了一张纸,然后盖上转身就走了,而那只瓶子直到现在还留在“心灵容器”店里。 一个高中女孩进来转了一圈就哭了。两人很惊讶,最后那女孩说,是因为看到店面布置和那些瓶子,心里突然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感动。 另一个女孩一口气买走了6个瓶子。她说,平时送水果之类物质的东西多了,突然发现这种纯精神的表达,非常喜欢。 一个看起来将近50岁的女士一次买了5只同一主题的瓶子,表示回去要往里面灌满五色土。 还有个女孩一走进“心灵容器”就高兴得跳了起来,连说“太棒了”,临走时还留下两句话:“水能载舟,也能煮粥。”写有这句话的纸条现在就挂在“心灵容器”的一面墙上,而那面墙上还有顾客各种各样的留言,像“金钱无法决定你有多健康或者多少人爱你”等等。 北京奥运会开幕前,赵邃和陈楠设计了10个“北京蓝天”瓶子摆在前排的货架上权当装饰品。有客人看见后调侃说:“北京蓝天?北京有蓝天吗?”后来,第一个买下“北京蓝天”的是个马上要回国的老外。他说那只瓶子摆在家里会让他想到在北京生活的日子,因为它和记载着人生经历的照片一样,甚至承载的比照片更多。 不过最开始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开业的第一天就一个顾客都没有,而头一周也统共只从“地面”上下来了六七个人。第一批客人是几个白领,而且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赵邃和陈楠曾试图让每一个走进“心灵容器”的人都明白那些瓶子的意义,然而事实证明往往是徒劳。有那么一回,赵邃花了几个小时给一个中年人讲,结果,看起来似乎理解了的客人最后依然让人沮丧地问了一句:“那你告诉我,这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这已算是客气得很的顾客了。对于“心灵容器”和它的主人们,评价为玩噱头和哗众取宠的人不少,最极端的一次是被一个操南方口音的中年人直接指着鼻子骂成“骗子”。两个人把这当成件趣事,经常自嘲这也是“心灵容器”的作用,毕竟让那个人发泄了一把。令他们最感动的还是开业第4天光顾的二男二女4个法国人。当时,由于听不懂法语,完全无法交流,两个生意初哥只好打开门让客人随便看。赵邃后来回忆说,当那4个法国人从幽暗的接待室走进明亮的“药房”后,脸上的表情就不一样了,开始互相说着什么,眼里也闪着兴奋的光。“最后他们挑了3个小瓶子,临走时竟对我俩说了句英语——‘Good work! ’(中文意即好生意)”
好生意灵感来自丹麦艺术家 这样的好生意的灵感其实来自丹麦艺术家Mads Hagstrom 2007年5月在上海搞的那个名为“心灵超市”的设计展。在那个展览上,艺术家在模拟的超市购物环境里用上万个空塑料瓶子、铁罐子、纸制包装盒等代替一般的生活用品以传达一种“心灵补给品”的概念。据说,展览期间不断有人购买那些瓶瓶罐罐,每天的销售额几乎都能超过5000元。这令当时还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平面设计的陈楠眼前一亮,马上就把自己的设想告诉了尚供职于一家手机游戏公司的赵邃。 一直期望着能寻找一种合适载体来开展不令人尴尬的心理服务、开店前拿着40件样品对不同职业、不同收入阶层人群做一个市场调查,最终让陈楠和赵邃合伙投资20万元租下北京一间模型店的地下室,开起了全国第一家销售精神消费品的实体店。那次调查的结果,是1/4的人立即表示喜欢和接受,并能马上明白那些瓶子所要传达的意义;另1/4的人非常抵触,其理由是:瓶子只是一种包装,出售的应该是瓶子里的东西;其余1/2的人则态度模棱两可。 因为面对的是全新的市场,最初两个人做了最坏的打算,并且他们也十分清楚卖瓶子只是打招牌的手段,赚钱需要靠逐步开展起来的延伸性服务。他们找了一个杭州的工厂为自己生产瓶子,不干胶标签的制做也委托给另一家工厂,自己则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瓶子和主题的设计上。不过赵邃表示,他们尽量避免瓶子设计感太重,以免喧宾夺主,令顾客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瓶子的外观上。 迄今为止,“心灵容器”并没有像当初计划的那样每月更新一次瓶子的主题,以至于它的货架上眼下只有二十七八种主题产品,而其中最早设计的“勇于改变”和“安全感”卖得最好。例如,有个女孩把自己被拔掉的智齿放在“勇于改变”的瓶子里并拍成照片放在博客上庆祝自己作出的改变,结果,她的一个读者循址找到“心灵容器”,希望自己也能“勇于改变”。 勇于改变的还有“心灵容器”本身。除了已经新增骨瓷杯碟和计划增加烟缸、枕头之类具有实用价值的商品以便给更多的顾客一个购买理由外,陈楠和赵邃已着手在北京市的各繁华商圈寻找第二家“心灵容器”的店址。在经过了近一年的尝试之后,他们希望能主动接近心灵更敏感、工作压力也更大的白领甚至金领消费群体,并且有意寻求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来扩张市场。 显然,让陈楠和赵邃骄傲的是“心灵容器”已收支平衡并赚到了未来,这从不断有人希望投资和加盟就可见一斑。但是为了保证“心灵容器”这块牌子未来的含金量不打折扣,他们还没有贸然而动。“我们并不是小器,”在抉择到底是辞职还是同好朋友一道创业时还颇犹豫过一阵子的赵邃这样解释道,“瓶子的成本不高,想要复制非常容易,但附加的服务成本可就高了。”
读者评论:
时间:2010-6-26 8:53:04 内容:不好 (差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