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保案发,身价百亿的“福禧帝国”一夜倾覆。张荣坤,这位30多岁的资本新贵,18岁出道直至身陷囹圄,15年间“过山车”般的人生体验,非常人所能揣度。居于权钱交易网中枢的他,一时间成了人们瞩目的焦点


张荣坤的“上海风云”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8年第3期  [字号:  ]  

作者:■丛丛
  

张氏夫妇的“苏州往事”

  苏州市上塘街173号,一座石库门建筑,张荣坤曾经的家。当地街坊回忆,当年这个院子里曾住过好几户人家。
  张荣坤的父亲人称“张胖子”,母亲一口山东话,大大咧咧像个庄稼人。张荣坤兄妹三个,他是老大,其下有一妹一弟。
  张荣坤自小家境贫寒,母亲日常贩些水产鸡鸭,父亲在最艰难的时候还拉过黄包车。对于大儿子张荣坤,父亲的教育方式一如那个年代的众多家庭——简单粗暴、拳脚相向是家常便饭。邻居常见幼年的张荣坤踩着吱嘎作响的木楼梯东躲西藏,父亲跟在后面穷追猛打。但更让邻居们印象深刻的是细小孱弱的张荣坤,每次挨打之后强忍泪水的样子。当时谁也无法想像,眼前这柔弱的孩子会成为日后红遍上海滩的“慈善大王”。
  街坊们对于张荣坤的另一评价是“年纪不大,却很讲义气”。在他身边,时常围着一帮小弟兄,张荣坤是这帮孩子的“大哥”。十几岁的张荣坤虽然没钱,但对朋友很大方,“一个馒头掰两半,自己吃不饱也要分朋友一半。”张荣坤曾对弟弟说,“有什么事情先去做,做完再说,不要还没做就嚷嚷。”
  老邻居们说,仿佛是一夜之间张家就有了很多钱,随即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5年前后,张家搬出了上塘街的石库门,搬进了园林路附近的一幢别墅。听说后来在双塔附近又买了一幢。张胖子不再做小买卖,张荣坤的母亲偶尔回上塘街看看老街坊。提到大儿子就满脸笑容,还拿出过一张写满英文的学历证书,说是张荣坤在国外读了MBA.但大家问起张荣坤是怎么发财时,张母总是缄口不言。
  离张荣坤上塘街的家不过百米,有一条义慈巷,苏州市第五中学坐落其中。五中的对面住着另一户张姓人家,这个家里有位“很漂亮很神气”名叫张樱的姑娘,当年,她与张荣坤是初中同学,日后她成为了“公路大王”张荣坤的妻子。张樱的邻居说,张樱从小就和张荣坤要好。“小姑娘的父母早就看准了这个女婿。”
  在众人眼中,张樱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张荣坤夫妇的朋友说,张樱是个贤内助,活动能力很强,她为张荣坤日后结识各路贵人帮了很大的忙。张荣坤公司的人也说,没有张樱,就没有张荣坤,在福禧的多项投资决策中,均有张樱的身影。
  这种看法日后在身陷囹圄的张荣坤那里得到了证实,“现在只有她(张樱)会救我,也只有她能救我。”
  2006年7月,张樱和张荣坤同时被带走协助调查,张樱于同年12月被解除强制措施,协助福禧资产处置。此时的张樱成为了张荣坤一案“后援团”的大管家,她为丈夫聘请的豪华律师团阵容达13人,云集了北京、上海的刑辩大腕。
  张荣坤在苏州究竟如何发的家,至今仍是个谜。在他们转战上海之前,居于苏州一隅的张荣坤寂寂无名。直到2002年,福禧投资买断沪杭高速上海段,人们才惊诧于他38.5亿元的收购资金从何而来。
  对于财富,张荣坤保持着一种令人费解的谨慎。他时常叮嘱弟弟妹妹,关于他赚钱的事不要对外人说起。实际上,在外面的事情他对家人也守口如瓶,张荣坤常说,“不告诉你们是为你们好。” 这样的习惯一直保持到了上海。他做事低调诡秘,员工私下里常悄悄议论,“我们张总是静悄悄地干很多大事”。在一般工作人员眼中,“张总行踪非常神秘”。据说张荣坤晚上很晚才睡觉,时常谈判到凌晨3点……
  尽管夫妇二人尽可能地低调行事,外界还是从公司员工口中探听到了这对“传奇夫妇”的只言片语。张樱曾告诉员工,大学毕业时他们夫妇二人手头已经有了几十万资金。但调查张氏夫妇早期在苏州的生意似乎没有任何痕迹可循。2000年,张荣坤移兵上海,成立沸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001年4月,由张樱任法定代表人的南京禧福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而公司名称与后来全国闻名的“福禧”二字并不相同。以上种种表明,张荣坤在上海打拼之后,又转回江苏进行了一系列房地产开发和公路收购的项目。2004年,张以4.13亿收购了苏嘉杭高速公路20%的股权(30年收费经营权);2005年5月,成立苏州福禧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张樱在昆山成立了福禧现代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07年6月推出一个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名为“圣地亚哥”的楼盘……
  然而,以上所有的项目加在一起,也仅仅是张荣坤总资产的一个零头。据张荣坤公司员工回忆,某次张樱苏州的亲戚结婚,张荣坤从上海公司派了28辆车,组成了一个长长的婚礼车队。此前的张荣坤出手动辄几十亿,气势似乎凭空而来。
  

从“小苏州”到“上海大亨”

  张荣坤的正式教育早在1992年就已结束。他从苏州市第十一中学高中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苏州三山期货公司的经纪人,此时的张荣坤年仅18岁。期货经纪人生涯非常短暂,1993年前后,20岁的张荣坤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创业,“打通权贵之门”则成为其秘诀。
  太湖边上的东山宾馆,成为了张荣坤日后跃出苏州一隅的风水宝地。沪上冠盖云集于此,张荣坤在迎来送往之中,得以结交上许多“高档次”人士,其“小苏州”之名也在此时由上海政商界中渐起。籍贯前冠“小”字,称呼一外地青年,这在上海人口中,有着绝对亲昵褒扬的意味。这似乎昭示着,张荣坤日后在上海的发达已是指日可待。
  张荣坤日后的两位“贵人”韩国璋与韩方河,便是此时认识的。“二韩”不仅协助张荣坤获得资金,更引荐张荣坤结识了大批上海政商界人士,陈良宇等上海党政高层的人脉就是由他们为其打通的。
  短短数年之间,张荣坤得意上海滩,在政商圈中遍撒金条,这些金条中的大半,即经由韩国璋之手散出。建立、稳固并扩展这种灰色关系,正是张荣坤的长项。10年以后,“二韩”均在上海社保案中落马。
  当然,张荣坤并非一切顺利,南京实业投资,就是其间一段原因不明且无疾而终的短暂插曲。“实业来钱太慢”,是张荣坤对南京实业投资的评价。虽然惨淡经营,但张荣坤在南京收获到了重要助手王永德的加盟。至2000年底,张荣坤决意全面转向上海。此时的他已有了7年商人生涯,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滩,一场不可预测的大富大贵在等待着他。
  以委托理财模式撬动国有资金坐庄股市,构成了张荣坤向官商过渡的重要转折,过往的人际逢迎由此转变为真实的利益联盟。张荣坤初战海欣股份虽败,但过程中表现出“忠实”、“诚信”、“可靠”的一面。使人们对他的信心与支持不仅未动摇,反而升级。
  此时的张荣坤确定了以慈善扬名的入沪方略,由此更不难看出其深谙曲径通幽的攀附要诀。“对我来说,捐个100万,不过意味着今年少换1辆车,少买1套房。”这是张荣坤对于慈善的态度。
  2001年初,张荣坤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举办的捐赠活动上一掷200万元、拿下上海私营企业慈善捐赠“状元”,然后以外省年轻富豪姿态出场。其时,上海私营企业尚处于财不露白的低调状态。2004年12月,中华慈善总会评选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百位慈善人士,张荣坤名列其中。
  与出手凌厉的捐赠相随,是这位外来商人在沪上社会地位的节节高升。早在2001年,张荣坤就成为上海市长宁区工商联常委。2002年5月,张荣坤成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名誉副会长;7月,再任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8月,又任上海公共关系协会名誉会长。此外,张荣坤还曾荣获上海市“慈善之星”、民政部先进个人等多项政府嘉奖。2002年,29岁的张荣坤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2004年,张荣坤获得“全国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称号,这是一个针对非公经济人士的国家级奖项。与张荣坤同批获奖的还有王均瑶、郭广昌等沪上知名企业家。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为了掩饰资历太浅而窜升太快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张荣坤将自己在全国政协委员简历上的出生日期改为了1968年,比自己的实际年龄大了整整5岁。
  2001年熊市难起,张荣坤于2002年春天再次以上海“公路大王”身份横空出世,其高调史无前例。究其原因,当然脱离不开“行贿链条”中的权贵相助。
  2002年1月,张荣坤与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良宇一起用餐,席间提出收购上海路桥一事希望予以关照,陈当即表示支持。志在必得的张荣坤,动用了竞争者无法企及的高层关系达成目标。2002年3月26日,上海市政府一号贵宾厅举行了上海路桥发展公司股权转让协议的签字仪式,场面极为盛大。消息传出震动业界,张荣坤和他刚刚“满月”的福禧投资,一跃成为公众视野中的“公路大王”。
  

百亿资产清盘

  在经历了2002年至2005年的高速扩张后,社保、银行双向融资已近百亿元的“福禧系”逐渐感到资金压力。但张荣坤依靠“受贿链条”的保障,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从一个无名之辈摇身一变成为上海滩呼风唤雨的大亨。毫无疑问“行贿地图”给他指出了一条财富的捷径。但可以想像,这条“捷径”的终端是通向何方。
  2006年7月上海社保案案发。在“A4纸摞起厚达2公分”的起诉书中,记录了张荣坤等2001年到2006年间,以福禧(或者沸点投资)等公司的名义,涉嫌行贿超过3083万元的证据,同时记录在案的还有涉嫌操纵证券市场罪、欺诈发行债券罪、虚报注册资本罪等5项罪名。
  如今上海社保案审判接近终局,已产生1个死缓判决,3个无期徒刑,被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权贵10余人。作为上海社保案的关键人物,张荣坤目前仍然在受审。不过,接触过本案的法律人士称,张荣坤被控的5宗罪名均非重罪,其最终量刑与一干受贿官员动辄无期、死缓的重典,或不可同日而语。
  2007年12月26日,张荣坤开庭前一天下午,妻子张樱率领大队人马刚刚抵达松原,即召集全体成员开会,重申“纪律”:不要接触媒体,不要私自会客,庭审期间,一日三餐均集体在酒店订餐。
  12月27日,松原市中级人民法院门口。张樱率领一行近20人,站在门口等待押解着自己丈夫的囚车。在零下十几度的寒风中,这位身材高挑,一头挑染短发的少妇,干练秀丽依旧。案发后,她受丈夫委托,逐一清理资产,目前已处理完毕。但具体细节一如司法审判般秘而不宣。
  以前有消息称,张荣坤将于2008年1月中旬在吉林省一审宣判。但2008年的第2个月份已过去大半,宣判的结果仍迟迟不见传来。或许在宣判前,还有太多待解的谜团。3083万元的行贿中,将近400万的未知数额仍然待解;5000万元的慈善捐款,与福禧投资在上海扩张是否存在关系?张荣坤超过100亿的资产清盘后,将如何处置,资产又会流向何方?
  10多年间,张荣坤经历了财富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全过程。在这个万家团圆的冬夜里,或许他想到的还有更多。

编辑  高淑英(yangnq@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