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民本经济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7年第6期  [字号:  ]  

作者:■杨年强
  5月6日,新华社发布了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在这组源自国家工商总局的权威统计数字中,我们看到:2006年,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就业人数高达1.2亿人,比上年增加1021.4万人、增长9.5%,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5.4%;个体私营企业总户数3093.7万户,比上年增加199.7万户;个体私营企业创造产值42586.7亿元、销售总额60448.5亿元,均比上年增长10个以上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523.6亿元,更是占到了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3.9%;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共缴纳工商税收4690亿元,比上年增加588.4亿元,增长14.3%……
  而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此前发布的统计数字也显示,2006年,全国各级个协、私协会员为扶贫、救灾、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共计捐款19.07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个协会员人均捐款102元,私协会员户均捐款4203元……
  这组欣欣向荣的数字再次向世人昭示出一个简单的事实:沐浴着党的改革开放东风发展壮大起来的个体私营经济,不仅一直在以一种“增量”的形式存在与发展,而且还一直以这种“增量”的形式,为我们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着越来越突出的贡献!
  很显然,这种“增量”的实现,靠的是1.2亿双普通但勤劳的双手的艰苦奋斗——他们或白手起家,或辞职下海,或海归创业,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迈入创业之旅,都是依靠自身的聪明才智,努力实践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政策,创造财富,创造历史。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似乎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老百姓更愿意把“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这一严谨的表述叫作“民营经济”、把私营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叫作“私人老板”了——人民在创造财富和历史的同时,也用生活哲学准确地认识到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实质,其实就是“以民为本”的经济,就是利用民资、民智和民力作为非公经济赖以生存和实现的前提条件,同时又将发展成果归民有、民享进而使之成为非公经济不断壮大的动力之源的“五民经济”。
  据此,我们也就更容易理解为什么当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包括广大个体私营经济业者在内的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主体都能够普遍接受和欢迎的原因之所在了:构建和谐社会,不就是要通过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和民生幸福吗?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正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邓小平理论还富于民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而“还富于民”,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不是要把国家的公有财产重新进行分配,而是要把创造财富并拥有其利益的权利还给老百姓!也正是在这朴素而伟大的理论的指引之下,现代中国才出现了企业家这一制度创新的力量,出现了不断“增量”发展的个体私营经济,出现了人民生活的日益康宁安乐。
  所以,人们说,贫穷不会和谐,富足才会和谐。
  所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迈入个体私营经济这一广阔舞台,增量民本经济,就更加值得我们期许。

编辑  高静(hej@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