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百万资金,一腔热情,他进入了酒水圈。经过几个月的“折腾”,没了资金,也没了热情,留下的是一个悲剧,收获的是对酒水行业的重新审视


喝不起的“酒”
—一个外行经销商的创业悲剧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7年第9期  [字号:  ]  

作者:■刘会民
  

合作

  包工程小发了一笔的杨老板闲来无事,今年3月份来到了重庆,一是游山玩水,二是寻找新的投资项目。恰逢糖酒会在重庆举办,在朋友的带领下,杨老板也开始转起了展厅。经过近两天的“考察”,杨老板有了“感觉”,今年保健酒市场要火,因为他发现好多厂家都在会上推保健酒,此外平时很多人也和他说,保健酒是个朝阳产业,将来肯定能赚大钱。
  拿定主意的杨老板,第二天把重点放到了保健酒展厅上。在广东某保健酒厂展厅,杨老板见到了日后影响他生意的王俊。初步交谈之后,做了多年区域经理的王俊意识到,这是条“大鱼”,因此对杨老板异常热情。虽然看好保健酒的前景,但对这个陌生的行业,杨老板仍是很谨慎,他询问王俊:“你这个保健酒质量怎么样,在我那个地区能卖么?”这个询问就如同我们日常买西瓜问“你的瓜熟么,你的瓜保甜么?”一样没有意义。王俊也发挥了他的特长,把保健酒的美好市场前景向杨老板描绘了一番之后,还抛出了两个极具诱惑的条件:一、把河南、河北、山东、江苏4个省的代理权交给杨老板;二、杨老板的公司以该保健酒大区销售公司的形式出现。当然,要得到这样的“特权”,条件是杨老板首先要交80万保证金,并首批打款20万。杨老板想,不用说4个省,仅河南一个省,就能卖到100万,这买卖值得干。于是双方达成了协议,签订了合同。谁知,杨老板的噩梦也从此开始了。
  

入市

  严格按照合同办事的王俊,在催促杨老板打了100万之后,及时发了20万的货。此时的杨老板一脚跨进了酒行业,他也深知隔行如隔山,包工程那套肯定行不通,得找个懂酒的来替自己做市场。于是杨老板见到了第二个让自己倒霉的人——李飞。
  李飞以前在超市里做过理货员,之后做过酒水区主管,做过采购经理。李飞有两个优点:一是对超市操作的确很擅长,二是口才好、能说。这两个优点,足以让杨老板佩服,让杨老板最后拍板聘请他做了业务经理。随后的工作就是建立销售队伍。杨老板想:既然是交给李飞去做,那么就彻底放权给他。于是李飞把自己的一班弟兄拉进了公司。此时,杨老板对李飞信赖有加,李飞的月工资也在8000元以上,而李飞带进的人工资也在3000元到5000元不等,这就和其他业务员不足1000元的工资形成了鲜明对比。杨老板的公司一开始就形成了两大派别:以李飞为首的高收入派,以部分基层业务员为主的低收入派。这也传递出一个信号:和李飞一伙,收入就能提高。这种情况,直接的后果是很多业务员倒向了李飞;而最为致命的是,基层业务员失去了热情和信心,直接影响了产品推销。
  新品入市,李飞为了让杨老板宽心,实行底价铺货的方式,一开始就把价格拉到了最低,刺激终端和分销商进货。这样直接的后果是:没有利润空间,市场促销活动无法开展。此外,保健酒在北方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根本无法大规模上量,缺少推力和拉力,造成了铺而不销的局面。打不开局面,杨老板很是着急,最后他把推广不利的原因归结到业务员身上。在他看来,这是由于业务员不用心造成的。他想,一个业务员一天跑两家,铺两件,一个月就是60件,这还不容易。
  为了刺激业务员,杨老板加大了对业务员的考核力度,但一个月过去了,情况仍然不见好转。
  在骑虎难下之时,杨老板见到了给他带来转机的赵晓。赵晓以前在一家白酒企业任区域经理,对市场有很强的掌控能力。他给杨老板分析了目前的市场原因,当然不可避免地提到了李飞操作的失误之处。杨老板也感觉到自己用人不当,决定换掉李飞。于是第二天,杨老板宣布,李飞每个月工资降到5000元,其他跟随李飞的人,工资降到1000元到2000元不等,同时让赵晓负责市场开拓。李飞索性辞职,带着一班弟兄寻找新东家去了。
  赵晓上任之后,首先对现有网络进行了梳理,按A、B、C进行分类,同时在一些餐饮店进行免费试饮活动。经过一系列活动之后,市场有了起色。但这比杨老板的预期还差很远,加上李飞事件,让杨老板对赵晓也不是那么信任,因此也没有充分授权给赵晓。此时,同一地区的经销商老王,绕开杨老板和厂家直接签订了销售合同。看到公司的内忧外患,赵晓深知,自己是回天乏力,还不如趁早离开,于是在上任一个月后,赵晓离开了公司。
  

套牢

  此时的杨老板可真的是进退两难:如果撤出来,那么多货怎么办?去冲货,还压着80万的保证金呢!如果不撤出来,20万的货在市场上都是赊销,怎么销?车辆、人员投入那么大,成本怎么回收?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王俊恰当地出现了。
  首先,王俊对杨老板以前的做法进行了批判。他认为,一个新品要快速切入市场,就要从特殊通路做起,这样费用低、影响大。因此杨老板应该先从名烟名酒店做起。为了减少人员费用,王俊建议每个业务员每周要跑200家店,1天跑30多家。实际上,在杨老板所在的市场上,名烟名酒店虽然多,但城市规模大,距离跨度大,这无疑增加了时间和交通成本。但此时,杨老板根本管不了那么多了。在他看来,如果现在厂家进入,那是最好的事情了。如果要做市场,费用肯定不用自己出,市场做起来,自己还可以继续做,如果做不起来,那么是厂家的事情。
  实际上,杨老板这个想法颇有些“天真”。因为最后王俊通过发展分销商,直接实现了厂家对整个市场的控制。毕竟前期杨老板已经帮助厂家铺了那么多货,这比做广告有效多了,王俊所代表的厂方还不用自己掏钱。最后,杨老板放弃了代理权,结束了自己在酒水行业中短暂的创业生涯。

  点评:综观杨老板创业失败的过程,除了厂家的因素外,更多的是其自身的原因:
  一、新品选择失误。新品选择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看产品自身的卖点外,还应从大环境和小环境上考虑。大环境是指行业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经销商站在一个高度上,不仅仅看代理的产品,还要看这个行业的龙头企业,比如做保健酒就要看劲酒和椰岛,他们的销售模式和销售区域。小环境是指当地的市场环境,看引进的产品是不是适合当地的消费特点。在这过程中,要避免陷入这样的误区——有卖点的产品就是好产品,大家都炒作的产品就是好产品。
  二、新品入市错误。杨老板最大的弱点在于自己没有网络,因此就谈不上对网点的掌控。作为一个新入行的经销商,新品入市实际上是个建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杨老板(当然主要责任在李飞)过分追求铺货率,而忽视了实际的销售,实际上他们做的只是一个移库的工作。新品入市,最好坚持高开低走,留下一定的价格空间,形成对分销商、终端的推力,从而建立并巩固有效网点。
  三、内部管理失误。这包含两点:一是对待职业经理人的态度上,二是对员工的考核上。与职业经理人的关系,会出现这么一对矛盾:太远了,不能充分授权,职业经理人无所作为;太近了,难免出现李飞事件。要使用好职业经理人,经销商要明确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划,看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职业经理人,是为自己做市场规划还是加强内部管理。
  在员工的考核上,杨老板实施双重考核标准,必然会引起收入过低的员工不满。
  在一个企业内,工资应该是有一个梯度的,这样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要把握一个度。如果梯度设置过大,会起到反作用。此外,在新产品引进时,是不适合强化考核的。尤其是杨老板面临的情况,一没有网络,二没有其他产品作为补充,强化考核无疑加大了业务员的生存压力,最后造成了员工大规模流失。

编辑  高静(hej@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