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人们一提起旭日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英明,就连连竖起大拇指:“办公司,要办出旭日陶瓷公司的水平;做人,就要做黄英明这样的人!”得到这样的赞誉,是黄英明7年前没有想到的。 1999年,39岁的黄英明接手了一家由国有企业改制的陶瓷厂。当时那家陶瓷厂仅有2条陈旧落后的生产线,全厂只有2名技术人员,技术力量几乎接近零。在400多名职工中,不乏老弱病残职工。最令人担忧的是,产品基本无销路,生产处于停产状态。 要扭转现状决非易事,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性情倔强不轻言败的黄英明反复默诵着这句话。他先是多次登门向专家虚心求教,为陶瓷厂的“病情”把脉;后又从佛山和福建等地高薪聘请了7名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了公司技术科;接着玩命地工作,6年多时间,硬是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小陶瓷厂,壮大为拥有4200名员工、2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年产量达3500万平方米、我国外墙瓷砖领域实力最强的现代化企业之一。 化腐朽为神奇,黄英明赢得了“英明”之誉,而他致富思源、回报乡梓,则为他的英明添加了新的注解。 “充分利用地方人才资源,缓解本土就业危机。”这是黄英明回报地方政府和广大乡亲的一种方式,也是他倡导的立业之本。在旭日陶瓷有限公司的4200多名员工中,来自当地农村的占了70%.这些员工以前大部分是农场下岗职工,其中许多人文化水平较低、年龄又偏大,特别是还有一些吸毒和长期游手好闲的人。为了提高这些员工的综合素质,黄英明每年都拿出一大笔资金,举办各类政治、专业技术培训班。使这些人逐渐成为掌握了一技之长、遵纪守法、靠劳动致富的企业员工,有些人还分别担任了车间和班组的领导职务。现在,在车间厂房,人们看到的大多是操着当地口音的农民工,这成了公司一个 “亮点”。 捐资助学也是黄英明为人称道的一个原因。黄英明第一次捐助是从朋友处偶然得知的。他听说有个学生每天只吃一顿饭,却坚持刻苦学习、成绩优良的事迹后大为感动,当即拿出一笔钱资助那个孩子上学。 一名贫困生的学费有了着落,其他的呢?黄英明向斗门一中校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学校选出一些家庭贫困,但刻苦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由他来资助这些孩子完成学业。从2003年9月至2004年7月,斗门一中先后有15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得到资助。 今年春节,珠海市斗门区某中学高三学生赵梅的母亲因患癌症不幸去世,留下一大笔债务。她的父亲常年生病,全家唯一的经济收入来自打工的哥哥。看到家里极度困难,学习成绩在全班名列前茅的的赵梅毅然决定辍学打工。 黄英明得知了这个情况,立刻找上门,要求承担赵梅上大学的所有费用。然而,赵梅却避而不见,因为在不久前的一次捐资助学活动中,黄英明已为医治她母亲的病捐赠了3000元,她不忍心再给黄英明添麻烦了。黄英明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与他“捉迷藏”的赵梅,经过4个多小时的苦口规劝,最终使她重返校园。在今年的高考中,赵梅以优异的成绩被一所著名高校录取。 3年来,黄英明共资助了50多名像赵梅这样的贫困生。他郑重承诺:一直资助这些贫困生从高中到大学毕业。可喜的是今年有18名贫困学子考上了大学,其中一名贫困生还以790多分的优异成绩成为全区的“高考状元”。 在这些考上大学的贫困生来到祖国各地的大学校园后,黄英明和他的爱人分工,定期与这些学生联系,随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并在学校放假期间把他们请到公司汇报学习成绩,成绩优异者,黄英明又额外为他们颁发奖学金。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黄英明为资助这些贫困生共花费了约160万元。黄英明说:“我当年因家境不好,没有读多少书,今天,我一定让他们替我圆多年未圆的梦。” 关爱祖国花朵的同时,黄英明也没有忽略老人。2005年春节,黄英明把公司周边农村20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请到公司体育场,举办了盛大的“尊老敬老联欢宴会”。他像儿子一样,恭恭敬敬地把红包和礼品送到每一位老人的手里。除此之外,他还连续4年为当地的敬老院每月捐资2500元,直到今天,这笔善款还每月准时打入敬老院的账户。 几年来,黄英明为社会和乡亲们做了数不清的好事和善事,在珠海市、甚至在广东省,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了黄英明的名字。但黄英明始终很低调:“我是农民的儿子,我不会忘记养育我的家乡和乡亲们。”
编辑 高淑英(yangnq@gcmag.cn)
读者评论:
时间:2009-8-18 9:57:41 内容:真实,我就是白兔人 (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