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首富李嘉诚膝下有两个儿子,长子李泽钜是长江集团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次子李泽楷是盈科电讯主席,两人都是叱咤香江的商业奇才。李嘉诚对两个儿子的苦心栽培,与他众多的创富故事一样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但在李嘉诚的心目中,他还有“第三个儿子”——成立于1980年的李嘉诚基金会。他在这个“孩子”身上所花的心血,绝不逊于对李泽钜、李泽楷兄弟。今年8月24日,李嘉诚宣布,未来将把1/3的个人财产捐给基金会,作为公益慈善之用。以他目前约1500亿港元的身家计算,这笔捐款将达到480亿港元,这也是全球华人私人基金会中金额最高的一个。多年来,李嘉诚对基金会悉心培养、不断投入,就是想让这个“儿子”快快壮大,造福社会。 9月5日,李嘉诚以“我的第三个儿子”为题在新加坡发表演讲,与公众分享从商多年的内心感悟,以及20多年前成立“李嘉诚基金会”的原因。在演讲中他谈道:“在华人传统观念中,传宗接代是一种责任,我呼吁亚洲有能力的人士,……能视帮助建立社会的责任有如延续同样重要,选择捐助资产如同分配给儿女一样,那我们今天一念之悟,将会为明天带来很多新的希望。” 李嘉诚的做法让我联想到今年6月从美国传来的两条消息:一是身为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宣布,将把全部财富用于捐赠,而不是留给自己的3个孩子;二是世界第二大富豪、股神巴菲特决定,将约370亿美元的财产捐给5家慈善基金会。这笔捐赠占其个人总财富的85%以上。 李嘉诚、巴菲特们的举动也许可以为今天在财富的传承问题上备感困惑的老板们提供一个全新的样本。 本期特别报道《中国式企业交班》,是在传统的“子承父业”的前提下,探讨企业家对接班人的教育培养问题。而在现实中,我们的老板们所面临的接班困局则更为复杂。一边是中国传统的“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一边却是“富不过三代”的财富魔咒;一边是尝尽创业艰辛的父辈视企业如生命,一边却是含金匙出生的第二代更愿意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工作和生活方式。是“世袭”还是“禅让”?是“惟贤是举”还是“惟亲是举”?……对于大多数正处于交班期的企业家来说,家族企业的传承依然是一道有待破解的难题。 我们理解大多数企业家的心情,他们白手起家,对贫穷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不愿意下一代重复自己小时候的穷日子;我们也祝福鲁冠球、茅理翔们,因为他们的智慧,还有一部分幸运,企业的延续和家族血脉的传承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但我们更希望,像李嘉诚这样“选择捐助资产如同分配给儿女一样”的企业家会越来越多。 因为,财富除了在家族之间延续外,的确还有另外一种更为山高水阔的出路。 这是李嘉诚给我们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