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仅百元的小商店发展成为经营品种达2000多种、拥有4家生产企业、设立268家连锁店的华东地区最大的渔需批发站,黄占明的艰苦创业史让人钦佩。然而,比这更让人敬佩的是他对贫困家庭、特困学生的资助及对社会的奉献。
黄占明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小时常因家庭贫困买不起铅笔、练习本之类的学习用品。一次,他去粮食加工场辗麦粞,工场里的阿姨免去了他1角2分的加工费。他就用这1角2分钱买了3支铅笔和一本练习本,使用了一个学期。为此,他激动不已,对这位阿姨有说不完的感激之情。
黄占明常常这样说:“是家乡人民养育了我,现在我有点出息了,怎能忘记家乡父老,怎能无视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正是这样,黄占明把为社会公益事业出钱出力作为自己的份内之事,每年都要从所赚的利润中拿出10%的资金来回报社会。
海门市三厂镇新东街的黄天生夫妻,既无固定工作,又无一技之长,儿子黄凯又在读初三。得知他们的窘境,黄占明主动承担了黄凯每年的学杂费,还按月给予一定的生活费用,使其顺利完成了学业。最近,黄占明又以“社会妈妈”的身份,与2位特困家庭的孩子结成了帮扶对子。
崇明有个残疾人叫周其昌,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劳动,生活贫困。黄占明便出资在崇明堡镇办了个“钻石渔需”连锁店交给他经营。在黄占明的扶助下,周其昌不但能自食其力,而且逐步迈上了小康之路。
1998年抗洪救灾,江西九江大堤岌岌可危,急需一批拦土的围网,黄占明得知后,又是二话不说,组织了价值10多万元的渔网,驱车直送灾区。
多年来,黄占明用于社会公益事业、扶贫帮困资金累计达160万元之多。与此同时,黄占明更是从关爱他人的过程中,更好发展了自己,从而体会到了更本质、更深层的幸福和成功。
在有些人眼里,私营企业主唯利是图。可是在“钻石渔需”,职工们感受到的是黄占明亲如兄弟姐妹般的关爱,享受到的是人性化的管理。黄占明认为:“员工是为企业创造物质财富的主要功臣。善待员工,就是善待自己。”不管黄占明身在何处,只要渔需的哪位员工家中有难处,他总会悄悄地安排好。职工黄新标在卸货时不慎摔倒,造成脚踝骨骨折,黄占明立刻派车把他送往医院,派人专门服侍,并支付了2万多元医药费和误工费。
黄占明常说:“个人致富不是最大的成功,带领大家致富才是我一生的追求。”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黄占明将经营方针向“利农利民”作了倾斜,经营起了农用薄膜、遮阳网、防虫网等农用物资。
1997年,黄占明投资500万元,研究生产了蟹塘专用盐膜,此举不仅延长了盐膜的使用寿命,而且降低了它的价格。现在该产品在华东地区的覆盖率达80%以上,为养殖户节省成本近30万元。2003年,黄占明又投资400万元,开发生产了农业专用盐膜,以成本价向周边地区80%以上的用户提供大棚薄膜,每年让利50多万元。最近,公司再次投入400多万元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发“可降解”新型地膜,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民利益作了新的努力。
伴随着成功,各种荣誉接踵而至。黄占明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创业之星、全国创业之星、全国光彩之星,并多次被海门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面对荣誉,黄占明说:“党和政府给了我一名普通党员这么多的荣誉,这是给我的动力、鞭策和约束,如果我现在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那就会影响党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黄占明把自己当作共产党这个群体的代表,从维护党员在群众心目中形象的高度,规范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