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是趋势,但合作应循序渐进


百瑞杰的结束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6年第7期  [字号:  ]  

作者:■朱庆荣
  “法国的设计、意大利的工艺、中国的制造”,这几乎是服装界能想得出的最完美的组合。这样组合起来的一支多国部队,曾经被业内寄予创造奇迹的厚望,那就是2004年成立的中外合资(温州)百瑞杰服饰有限公司。而不久前,其董事长郑晨爱却透露要将其结束:“我现在准备将它(百瑞杰)结束掉,目前双方正在协商当中。”
  尽管百瑞杰的尝试失败,但郑晨爱却认为,从中学到经验足以让奥奔妮在今后的国际化路程中避开许多弯路。
  对于温州企业而言,国际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国际化积累,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桥”的诞生

  “百瑞杰”即英文“Bridge”的中译,意为桥。
  “它就是一座让过程变得简单的桥,一座可以让道路安全有把握并且让通道更加容易的桥。”在2004年7月,百瑞杰公司成立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司的CEO、意大利人贵都(Guido)这样说。贵都是个职业经理人,曾在华伦天奴、伊藤忠等多个跨国公司任职。
  百瑞杰的设想开始于贵都的一份商业计划,它引起了科威特投资人阿代尔(Adel)的兴趣,于是按照商业计划,阿代尔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最终选择了奥奔妮。
  一切都按照商业计划进行——在温州注册、办公,生产男女装和休闲装。这家合资公司注册资金200万美元,投资双方各占50%的股份。奥奔妮公司作为股东同时提供生产服务。科威特投资方不仅提供现金投资,还承担公司成衣在中东地区的销售拓展任务。像范思哲、阿玛尼一样,百瑞杰的品牌以公司的首席设计师名字命名,叫做“Dominique Morlotti”。2004年7月,百瑞杰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时,场内聚集着来自各国的经理人、设计师,恍若小小联合国。
  几乎在场的所有人都对百瑞杰充满期待,董事长郑晨爱说:“我们确立‘桥’有重要意义!因为中国与国际之间贸易往来,科学技术的相互推广应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都要架起一座共同的桥梁。而我们愿意为构架这样国际交流的桥梁而作出努力!”
  当时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由国际服装资深人士组成、紧密配合的营运团队,缩短了与国际市场的距离,也有助于温州服装行业的产业升级。2004年7月份,记者采访百瑞杰的CEO贵都时,他对此次合作非常看好,认为必能有一番大作为,并介绍,2005年3月,第一批春装将会在国内市场铺开。
  2004年,浙江奥奔妮服饰有限公司里曾经建过两座桥,一座是 “百瑞杰”公司成立之初,在奥奔妮与百瑞杰两座面对面的办公楼之间,架起了一座长12.5米、宽2.5米的铁桥,为的是给分别在两幢楼工作的中外人员提供往来方便,加强沟通。另一座自然便是中外合资(温州)百瑞杰服饰有限公司——一座中西方多国交流合作的桥。而今,铁桥还在,楼还在,只是桥对面的办公楼里已是人去楼空。
  

多国部队的分歧?

  百瑞杰成立之后,便将目光瞄准2005年春季上市的春夏装,然而一直到2004年的12月份,产品都还只是一张张的设计图纸,无法制成样衣。郑晨爱表示,公司交给经理人全权管理,经理人则按照事先订好的商业计划进行运作,而计划却与现实产生了不少的偏差。
  设计图纸无法变成产品的原因是面辅料跟不上。由于负责生产的意大利生产总监对国内市场不了解,直接派人到黄龙面料市场购买面辅料;而法国设计师认为,黄龙面料市场这种以斤计价的面料与服装的定位、设计师的理念不符,中方人员站在设计师这一边。但是如果到意大利买面料的话,在时间上、成本上都要提升一大截。结果,各方意见不统一,在一片争执中,第一季的产品迟迟无法安排生产样衣。
  吴国旺是负责国内市场拓展的百瑞杰中方总经理,说起在百瑞杰的工作经历时,显得很无奈,他表示,由于观点不一致,根本无法展开身手去做事。他说,当时新品牌的市场拓展已经在进行,上海、北京等一些主要城市的市场已经与商场方谈好准备设点,但却苦等不到产品,最终只能作罢。
  而温州那里,分歧却仍在扩大。
  面料之争开始之后,中、意、法三方负责人发现,大家在许多观点上都不能达成一致。3个多月后,法国设计师第一个退出了合作。
  温州与欧洲国家的文化差异太大,不只是语言上的沟通比较困难,主要是双方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比如说CEO贵都,对于不是自己亲笔签发的文件、命令一概不承认。这就让中方的一些经理人很委屈,你明明这么说的,现在怎么又不认了。
  由于磨合的时间短,贵都对于中方工作人员的能力也不是很信任。吴国旺说,按照分工,市场布点是由中方执行的,但往往在中方与商场谈好之后,贵都又会叫个意大利的负责人再去谈一次。这让中方的工作人员很郁闷。
  贵都会英意中3国语言,但与法国设计师沟通又另外需要法语翻译,相当不方便。奥奔妮的一个中层员工表示,由于语言不通,百瑞杰里的员工与高层沟通都很不容易;而奥奔妮,虽然只隔着一座桥,双方却差不多无法沟通,因此对百瑞杰的事情几乎一无所知,平常与里面的中高层人员碰面,也只是点点头笑一笑。
  到2005年初,新春放假前后,百瑞杰的外方陆续离去。随后不久,奥奔妮向温州贸促会提出终结百瑞杰公司的仲裁申请。
  

合作失败 学到经验

  大批经理人的工资开销,面料预付金额,以及为此事投入的大量时间以及精力等,对于奥奔妮来说,都是很明显的损失。但是郑晨爱对此却很豁然,他认为,与损失相比,奥奔妮从这次合作中学到的经验更为宝贵。
  “温州与欧洲国家的文化差异太大,不仅只是语言上的沟通困难,更是双方的思维方式、文化差异。”郑晨爱认为,奥奔妮在合作之初便是本着学习的态度去做这件事情的,合作成功自然是皆大欢喜,若不成功便权当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他表示,在近半年时间的合作中,学到了很多,一方面进一步了解了欧洲服装界的发展内幕(以往虽然也常出国看,但所看皆在表面);另一方面,在管理与设计理念等方面亦是获益不少。如法国设计师在设计一季货品时,不是单纯的几个系列,而是立体地、全方位地诠释品牌理念,推出周末装、郊游装等,这是设计师为消费者诠释的某种生活方式;又如在人才管理上,更注重人性化管理,每周5天工作制,规定加班时间与加班工资等,虽然成本高,但今后的管理必须要按这样的方式去做。
  “目前,温州服装企业选择与国际服装企业合作是国际化的必然趋势,但对我们来说,完全融合的国际合作方式是不成功的,今后我们会选择部分协作,如与国际面料商或设计师合作。”郑晨爱这样说。
  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表示,国际化、全球化是服装业今后发展的趋势,但这种国际化合作需要循序渐进,同时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具有国际贸易、相关法律、金融等方面知识;具有很好的国际化经验积累,储备有国际化人才。他介绍,目前国际化合作以国际贸易、进出口或国际品牌代理等方式会相对容易些,若以并购、合作、合资的方式合作,不但要具备以上条件,还要做好合作双方文化磨合的准备,而这种磨合将是痛苦的。

编辑 高静(hej@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