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 | 投稿 | 订阅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在“先行一步”中获得“先发优势” 


    http://www.gcmag.cn  2003年第3期《光彩》杂志
   
——台州个体经济考 
    
    台州人多地少,地处对台前沿,从建国直至改革开放初期的30多年间,国家投资极少,只有5亿元。台州人出于生存的压力和致富的愿望,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眼睛向内、立足自身、勇闯市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先进的理念,有着百折不挠、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精神,才使得个私经济得以萌芽、生根、开花、结果,创出了今天闻名全国的“台州模式”,在“先行一步”中获得了“先发势”。1999年,台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605亿元,比1978年增长18.75倍;财政收入达到3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1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314元;在全市工业经济的总产值中,个体、私营经济占的比例已高达60%;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个体、私营的份额已占了75%。
  台州个私经济的发展轨迹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个体经济处于初始的萌芽状态,亦即从家庭工业起步,企业的主要形式是个体工商户,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的格局。到1986年,台州市已拥有个体工商户12000余家。二是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是个体企业的联合和私营企业的萌发时期。独门独户的家庭工业,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市场考验之后,普遍感受到规模过小、劳动力缺乏、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档次低,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以资金、人才、技术为纽带,大力发展私营和股份合作经济,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了。到1993年,台州市个体、私营企业达到17.5万家,从业人员猛增到23万人。三是1992年至1995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下,全面掀起了“第二次创业”高潮。台州市这一时期的私营企业一下子增加了12倍,突破了1万家,个体企业超过了20万户。四是1995年到现在,个私企业更注重了人才引进、科技投入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同时,以资金筹集多元化、投资主体企业化,逐步组建起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台州的吉利集团和“飞跃”、“星星”、“苏泊尔”等知名品牌迅速崛起,抢占全国市场的份额。到1999年,台州市的个体企业已发展到22.4万户,从业人员31.12万人;私营企业9696家,雇用职工11.3万人。
  个私经济的大发展,让百姓在闯市场中经受了锻炼,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后续的民间投资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台州市“九五”期间凿山洞、架桥梁、造机场、建码头、架电网、建电厂、办邮电、造水厂、建水库、挖河渠、筑堤坝、办学校、开医院,投资总额65.99亿元,其中80%以上靠当地人民自筹解决。
  总结台州的经验,可以大致归结为以下三条:
  第一,台州人的思想观念实现了大转变。一个人事业走向成功,最需要的是一种精神和毅力。台州人树立了能力意识、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彻底转变了择业观念,不怨、不懒、务实、开拓、敢为天下先,这从根本上保证了台州经济得以持续、快速发展。
  第二,恰当定位个私经济。台州市政府充分认识个私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个私经济“无为而有为”,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放心、放手、放开、放胆地发展个私经济,同时加大依法保护的力度,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极大调动了个私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
  第三,加强科技投入和新产品的开发。越是大市场、大流通,企业面临的竞争就越激烈。台州市的个私企业十分注重市场调研、人才引进、技术升级和新产品的开发,力求在精品、名品上下功夫。个私企业广招大专、本科毕业生,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约在30%左右,同时又不惜重金高薪聘请外地专家,单以每年投入的技改经费看,台州市投入总额已占产品销售总收入的1.5%,有的企业甚至达到5%以上,这为台州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页|广告|投稿|订阅|过刊检索|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66517577  6651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