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 | 投稿 | 订阅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加息震荡波

http://www.gcmag.cn  2004年第12期《光彩》杂志
本刊记者 何健

    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至此,从年初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的银行加息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利息是资金的价格,利息的变动会对社会财富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虽然0.27个百分点的变动远小于许多人的心理预期,但市场还是对此次加息给予了最大的关注。

    动机
  加息的压力来自国内。从今年4月开始,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经济过热现象却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银行信贷规模下降幅度并不明显,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七八两月又出现反弹。此外,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已经连续4个月超过5%警戒线。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说,选择此时加息,就是“为了巩固前一阶段宏观调控成果,解决近期金融运行中依然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高盛集团董事总经理胡祖六认为,中国经济局部过热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成本过低,信贷供应过快,加息显然有利于抑制投资需求和部分消费需求,有助于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特点
  本次加息,央行进一步放宽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原为1.7倍)。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对金融竞争环境尚不完善的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仍实行上限管理,最高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原为2倍),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也就是说,城乡信用社可以在5.02%—12.83%的区间内自主决定贷款利率。
  同时,允许存款利率下浮,即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对其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可在不超过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的范围内浮动。
  近年来,人民银行先后4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金融机构不再根据企业规模和所有制性质,而是根据企业的信誉、风险等因素确定合理的贷款利率,逐步形成了按照贷款风险成本差别定价的格局。从发展方向看,利率改革将进一步迈向“贷款上不封顶,存款下不封顶”的更大的灵活机制,金融机构的定价自主能力不断扩大。
    

    意义
  本次加息意味着宏观调控开始由行政手段为主转向市场调节为主。在此之前,宏观调控以“管住土地、管紧信贷”为主要政策线索,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尽管见效快,但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行政手段往往是治标不治本,而且容易引起各方不满。相比之下,采用市场化的手法,区别性地运用不同的利率水平,无疑是更为有效的方式。
  中央银行放宽利率浮动区间,标志着金融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各方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说,放宽利率浮动区间,让贷款者和借贷者共同决定利率,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另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取消贷款利率上限,将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贷款利率不设上限,提高了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对中小企业无疑是个福音。此前,由于银行利率受到严格的管制,尽管贷款利率不高,可许多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贷到款,不得不转投比管制下的银行利率高好几倍的民间资金市场。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表示早就应该加息了。他说,以前由于国内金融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存在种种限制,实际上享受到低利率政策优惠的是大量的国营企业,这种低利率下的不平等早就应该改变。

    影响
  如果仅仅从本次加息的幅度来讲,不管是对民众生活还是国民经济,实际影响都不会太大。但这毕竟是近10年来第一次加息,其心理影响却是非常剧烈的。市场对于今后有可能持续加息的预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要远远大于那0.27个百分点。
  从行业来看,加息对那些资金负债率较高的房地产、钢铁、汽车、原材料等行业影响较大。尤其是房地产行业,整体资产负债率在50%以上,利率调高后,财务费用的增加会影响房地产企业的利润。
  此外,加息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压消费者的购房热情和愿望。如果买房是用来自己住的,影响可能较小,因为这种改善居住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需求不会受那点利息的影响。但如果是进行房产投资,利率上升后购房者就得算一算资金成本。有调查表明,银行加息消息发布后,北京地区二环以内的房租应声回落了10个百分点。银行加息对房产投资行为产生了明显的制约作用。
  经济学家易宪容撰文指出,这次经济过热的根源在于房地产,而房地产过热根源就在于利率过低。过低的利率导致一些大城市大量民众进入购房行列。前期政府试图以行政方式(信贷、土地等)控制房地产供给,但效果并不理想,房价照升不误,因为民众的购房热情并没有改变,而加息可以从根源上调整房地产过热的现实。

    预测
  对于本次加息,舆论普遍认为,0.27个百分点只是一个开始,预示着中国从此将步入一个加息周期。
  国际著名投资机构雷曼兄弟给出预测:中国将继续加息步伐,一年期贷款利率在央行上调至5.58%的基础上,到2005年底至少将升至6%。高盛中国经济专家梁红也认为,央行这次利率上调幅度虽然很小,但却是近10年来第一次提息,预计今后3个月内,中国还将再度提高利率。摩根、瑞银等国际投资银行同样给出了预测,尽管大家预测中的加息步伐并不一致,但均表示中国将步入逐步升息的轨道。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运用利率杠杆调控经济时,最好按照各市场经济国家通常采用的办法,频繁地微调利率,而不是要么长期不调,要么就来一个大跨度的调升或是调降。
  另有专家指出,今后央行在具体方式上可能会同美国类似,采取一个渐进的、缓和的方式将利率逐步提高到一个中性水平,但还不必担心利率会急升至一个过高的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博士则告诫人们:忘掉这次加息,期待下次加息。
  如果真是这样,企业界必须重新审视资金运营成本和当前政策环境,对自己的投资行为作出更理智的判断和选择。
编辑 hej@gcmag.cn

 

 

 
     
 

 

     

首页|广告|投稿|订阅|过刊检索|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66517577  6651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