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20年前,他贷款6000元开始绿松石加工与销售;20年后的今天,他成为一名闯荡国际市场的千万富翁,全球80%的天然绿松石产品由他提供——


千万富翁的命运涅槃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5年第11期

■朱江 刘晓宁


    2005年1月24日,一辆吉普车从湖北省竹山县麻家渡镇罗家坡村一个农家大院缓缓驶出,车上坐着的是当地“宝石大王”张世根。他要去襄樊乘飞机经深圳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那里,世界珠宝大会即将召开。
    眼看就要过年了,他却要出远门。但家人都很清楚,每年一次的世界珠宝大会,张世根是非去不可的。虽然时间正好在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但从1997年起,张世根每次都去,而且每次都有较大的收获。
    这一次,张世根已将整整1吨绿松石托运到了美国,准备将这些产品在珠宝大会上进行直销……
    可是,灾祸总是不期而至。当张世根乘坐的吉普车驶上高速公路后,天上飘起了雪花,眨眼功夫,厚厚的白雪竟覆盖了高速公路。突然,吉普车猛地撞上了前面的一辆大货车。紧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后面的一辆轿车又跟吉普车发生追尾!
    坐在副驾驶座上毫无准备的张世根,被狠狠地撞上了驾驶窗,当时就停止了呼吸……

“女娲补天”,竹山绿松石历史悠久

    1951年,张世根出生在竹山县麻家渡镇罗家坡村的一个贫寒家庭。兄弟姐妹一共10个,张世根排行老三。他小学只读到五年级,就辍学回了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世根成了家,也有了孩子。和那个时代大多数山区农民一样,成家后的张世根衣食没有保障、家境贫寒。此情此景,逼着他把目光投向了家乡的绿松石。
    绿松石是一种优质玉材,因其色形似碧绿的松果而得名。它的分布地主要是伊朗、美国和湖北十堰西北部的郧县、竹山两县。经过多年的开采,伊朗和美国绿松石资源近于枯竭。我国出产的绿松石系列产品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然而,郧县的绿松石也已所剩无几。
    而与郧县相邻的竹山县作为我国绿松石的主产区之一,资源丰富,在绿松石开采及加工方面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书上记载:“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女娲山在郧阳竹山县西,相传补天处”。当地人说,“女娲补天”后剩下的五彩云石,就是郧县、竹山蕴藏丰富的绿松石。而早在唐宋时期,竹山县就有作坊开采加工绿松石,并当作贡品进献朝廷。清朝的时候,绿松石更是被称为“天国宝石”,成了吉祥幸福的圣物,只有皇帝和太后的帽子才能用它镶顶子……
    勘探表明,竹山县绿松石地质储量约1.5万吨,面料纯净,质地细腻,色泽艳丽,颜色多为天蓝、碧绿或粉蓝、粉绿色,天蓝、碧绿者为上乘,是一种出口价值较高的宝石工艺品。
    然而,长期以来,竹山的绿松石加工只是在原地打转,没有给乡亲们带来任何发财的机会。

“点石成金”,大山深处绽放奇迹

    1984年,不甘贫穷的张世根来到郧县绿松石加工厂花高价买了几块绿松石。然后,他步行两天,将好几公斤重的绿松石背回老家,倒手卖给了当地一个收购绿松石的老板。那是他第一次从绿松石上赚得一点小钱。
    初尝甜头的张世根抽空前往广州等地,认真考察了一番绿松石的外销市场。回家后,他兴奋地对妻子说:“这石头在外面能赚大钱!我们干脆贷款开办一个加工厂,把房前屋后的绿松石加工后卖到大城市里去!”
    说干就干。当年6月,33岁的张世根用自家房屋作抵押,贷款6000元,在家乡建起了第一家绿松石工艺加工厂——麻家渡镇工艺厂,开始正式涉足绿松石的加工和销售业务。
    长期身居大山深处的张世根初闯市场,既不懂技术,又不懂销售。为了打开销路,1984年12月,他带上生产出来的第一批产品来到武汉。在这里,他找到了一个稳定的经销商,并成功地做成了他的第一笔生意。
    “点石成金”让张世根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缺乏精加工技术、半成品不能直接进入消费市场、绿松石的身价大打折扣的现实又让他十分苦恼。几经考虑,他狠下心来,决定到北京、河南、广东等地拜师学艺,在品种、规模和质量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

能人加盟,小作坊挺进国际市场

    深圳有一家美国人创办的从事绿松石加工和营销的外资企业,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我国许多绿松石半成品都是在这里加工成型后再出口到国外。1986年,张世根结识了该公司中方代理、技术骨干陈中洲。为了把竹山绿松石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张世根承诺高薪聘请,再三相邀共同创业。陈中洲被张世根的诚恳所打动,不仅自己过来了,还带来了两名技术员。
    有了技术精湛的工艺师加盟,麻家渡镇工艺厂初具规模,工人增加了,设备更新了,而且很快就垄断了竹山的所有绿松石花料。
    这时候,张世根把眼光瞄准了国际市场。凭着一股执着和闯劲,1988年8月,他携带1200公斤绿松石戒面、1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的珠宝雕件样品,前往广州参加广交会。
    张世根将带来的高温刨光绿松石戒面刚放到展位上,光洁如镜的产品就吸引了外商的目光。一位美国客商看到后,瞪大了眼睛,好久才回过神来,一次性买下80公斤绿松石戒面。很快,这批绿松石随着美国客商漂洋过海到了大洋彼岸。这也是张世根将产品第一次卖到美国。在美国的珠宝商马林先生看到这些戒面后,不敢相信这是来自中国的货。
    张世根一炮走红。

再接再厉,抢占生产加工制高点

    随着销路的扩大,客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使得张世根不得不紧跟市场,顺应市场,从而率先在竹山应用绿松石加工新技术。
    过去,加工绿松石只能利用其中的两成,另外八成“白料”成为废弃矿渣,资源耗费严重。但当时国内只有深圳那一家外资公司具备“白料”加胶技术——经过加胶处理后的“白料”,极像天然绿松石,颇受市场欢迎。
    然而,上一条“加胶”生产线,胶水、色素等得从德国进口,其它零部件也需进口,且能承受1万个标准气压的加胶机在国内无处生产。张世根先后找了多家钢铁公司,但他们均无法满足这种特殊设备的设计要求。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他来到蛇口南海油田公司。没想到这家公司调动技术力量,按照设计要求,竟然成功研制出一台钢材厚达20厘米、自重5吨的加胶机!
    现在,这条生产线每年能吃掉8吨绿松石“白料”,从而使废弃的矿渣得到再利用,其价格也一路上涨,从每公斤20元涨到100元,当地群众因此每年多获利80万元。不仅如此,加胶后的绿松石饰品也身价倍增……

致富能人,带富一方百姓

    20年间,麻家渡镇工艺厂先后引进了定型机、切割机、抛光机等24套设备,进口高档机床60台,拥有雕刻、戒面、圆珠、泡白加胶等多条生产线,可生产圆珠、椭圆形、仿旧等戒面、雕件1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其绿松石饰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他们每年生产加工绿松石戒面800公斤,几乎垄断了国际绿松石戒面市场。
    目前,在张世根的带动下,仅罗家坡村就有300多户人家从事绿松石加工和运输;麻家渡镇也初步形成了集开采、加工、营销为一体的绿松石开发体系,专事这一行当的个体私营企业增加到400多家,绿松石加工销售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
    2004年12月8日,在十堰市首届“十大农村经济能人”评比活动中,张世根榜上有名。
    2005年3月3日,因春节停业了1个多月的麻家渡镇工艺厂又重新开业了。尽管该厂老板张世根已驾鹤西去,但员工们都依然按时上了班。员工们感叹地说:“是张总帮我们走上发家致富道路的。现在他走了,我们依然会站好这班岗!”张世根的儿子张昌虎已子承父业。他表示,自己一定不会辜负父辈的期望,要把父亲开创的绿松石事业发扬光大。

编辑 萧洋(yangnq@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