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镇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5年第10期

■本刊记者 杨锋

    北京五道口有一家名为“咖啡小镇”的店铺。这个面积不到6平方米、主营咖啡器具和咖啡豆的小店,整日默默地呆在角落里,等待着咖啡饕餮们的光顾。
    店主张小光是个24岁的年轻小伙,别看岁数不大,却已经和咖啡打了不少年的交道,也算得上是北京咖啡行业中的一个老江湖了。
    其实,“咖啡小镇”最初是一家网络店。去年年底,张小光看到家庭DIY咖啡(即自己制作咖啡)的流行和咖啡用具市场的空白,便从咖啡店里抽出身来,转而做起了咖啡用具和咖啡豆生意。通过多年来在咖啡圈子里建立的关系网,张小光用较低的价格从广东、福建等地的厂家和外贸商那里购进了一批咖啡用具,又从国外咖啡豆公司在北京的烘焙厂购入了一批咖啡豆。为了节约成本,张小光先是在淘宝网上申请了一个网络店铺,用于展示和销售商品,并把自己的网名“咖啡小镇”作为了网店的名字。
    在最初的1个月里,光顾“咖啡小镇”网店的网友不少,但下订单的却没有几个,1个月下来,张小光手里压下了不少货。
    为了解决销售不旺的问题,张小光颇费了一番心思。在价格上,由于张小光拿到的咖啡用具和咖啡豆价格很有优势,因而定价略低于市场价。在商品的选择上,他坚持选择中档产品,“咖啡小镇”销售的咖啡用具,比如咖啡机和咖啡壶都是台湾货或进口货,做工和质量不错,价格在二三百元不等,大多数顾客能够接受。咖啡豆的品牌是蓝山、哥伦比亚、巴西等国际名牌,并且从这些公司在中国的烘焙厂直接进货,从而保证原汁原味和新鲜。为了吸引更多的网友成为他的顾客,张小光想方设法不断增加新商品。比如,他看到了国内水果茶的巨大需求,也顺便做起了韩国柚子茶的代理,没想到这种商品一上架就喧宾夺主,销量好过了咖啡用具和咖啡豆。由于“咖啡小镇”的主要市场在北京,因而承诺四环路以内的客户可以享受免费送货。张小光专门雇了个人用来送货上门。
    第二个月,“咖啡小镇”淘宝店的经营状况有了很大好转。
    网络毕竟是虚拟的,于是就有网友给张小光留言:“有没有实体店?想去实地看一看。”这让张小光有了开门店的想法。在开店位置上,他选择了五道口,这里离住处不远,附近高校云集,学生和外国人都很多,是一个人气很旺的商业区。在店铺面积上,他选择了朋友饰品店的一角,6平方米大小的角落足够了,而且因为面积小,月租金也只要1500元。花钱不多,既可以在五道口这个黄金地段开店,又可以借用朋友饰品店的人气和客源,可谓一举三得。
    经过简单筹备,张小光的“咖啡小镇”实体店在今年的“五一”长假期间开门营业了。从此,“咖啡小镇”便出现了实体店和网店并行运营的局面。由于两个店都要有人管理,分身乏术的张小光只得雇人照看实体店的生意,自己则负责网店的日常管理和进货、送货。
    通过几个月的运营,张小光发现实体店的销售状况不如网店好,销售额只占总额的40%。而且他还发现,逛实体店的顾客大多喜欢买杯子、吸管、咖啡豆储藏罐等“小”玩艺,而像咖啡壶、咖啡豆研磨机这些售价较高、利润丰厚的商品,顾客多是通过网店购买。虽然如此,但张小光却没有忽视实体店的存在。在他看来,实体店可以帮助网店吸引顾客,逛实体店的顾客也可能为图方便去浏览网店,在上面下订单;而浏览网店的顾客如果对实体店感兴趣,也可以来这里看看。它们是互相补充的。
    通过网店和实体店的并行销售,目前,“咖啡小镇”的日平均销售额达800多元,而且商品的利润率高达50%。扣除店租、店员工资和杂费,张小光平均1个月能有近万元的纯利。
    虽然“咖啡小镇”有着可观的收益,但是竞争和挑战也不容小视。由于许多一线厂家和二线供应商也纷纷进入咖啡器具和咖啡豆批发零售市场,在产品价格和种类上,它们都有着很强的优势。像“咖啡小镇”这样的小店,将来很难和它们竞争,要想生存,惟有开拓新的市场。
    张小光打算下一步把销售方式由零售变为批发兼零售,并计划年底之前建一个样板店用以开展加盟连锁,把“咖啡小镇”的摊子铺大。张小光信心十足地说:“咖啡行业也追求规模效益,小打小闹可不行。只有把市场做大,大家才能都有发展,只要不搞恶性竞争,咖啡市场这块蛋糕人人都会有份。”

编辑 何健(hej@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