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果农朱清能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5年第10期

■本刊记者  何健

    在从事农业的老板中,朱清能是个异数。这个外表敦厚朴实乡土气十足的中年人,一开口却是滔滔不绝,生物学、物理学、市场营销学头头是道。也难怪,人家老朱大学物理系毕业,干过中学教师,当果农种脐橙那是半路出家,至今周围的老表们依然叫他“朱老师”。
    朱清能可谓江西信丰县种脐橙第一人。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朱清能教学之余就对种柑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没事就在家里承包的土地上试种,还真摸出了不少门道。1988年,老朱以学校的名义承包了60亩土地,建立了长安园艺场,开始脐橙种植。虽是牛刀小试,却成果喜人。在这过程中,朱清能敏锐地感觉到脐橙的经济价值。这种下端有一个独特的脐眼的果子甜酸适口、果大肉多,不仅国内大城市里老百姓喜欢,还深受香港、东南亚一带客户的青睐,在国际水果市场上很有竞争力。信丰所在的赣南山区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土壤中富含稀土和微量元素,为种植脐橙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慢慢地,老朱的果园面积越来越大,离三尺讲台却越来越远。1994年,朱清能干脆辞了教职,安心当起了种植个体户。这在当时还相当保守的赣南山区掀起了轩然大波。
    在随后的日子里,朱清能把果园当成了校园,研究出一项项脐橙种植的新技术,这些技术助他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打广告  当擂主

    脐橙属于外来果子,1979年从美国引进。在我国按常规每亩种植60株,第4年开始试果,第6年才能进入丰产期。由于前期投入大、生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普通农户没有经济实力,很难大规模种植。如果向银行贷款,银行受体制所限,总希望款贷出去能立竿见影,恨不能第一年就开花结果。这一切无疑限制了脐橙种植的推广。
    朱清能在自家的山上搞起了实验,人家一亩地种60株,他种150株,甚至200多株,还一口气种了40亩。园艺场的工人们都说老朱疯了,哪本书上讲过能这样种植的?到了第3年,老朱试验田里的脐橙亩产量达到了1.2吨,是常规种植的3倍多。常规种植7年才能收回成本,按老朱的法子只要3年,这一下工人们都服了。后来朱清能将其总结为“矮化、密植、早结、丰产”新技术,在当地百姓中得到了迅速推广。
    这种新技术使得脐橙种植户在最短时间内见到了效益。为了让更多农户了解和接受,老朱出了一个奇招。他在《赣南日报》上打广告,摆下擂台:第3年脐橙亩产量谁能超过我,奖励1万元。当然没有人敢应招,老朱的名声却是打出去了。
    但是单位面积果树种多了,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到果子的品质。老朱在他的“前期要密”之后又加了一句“后期要稀”,办法就是砍树。老朱说,自家的果树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谁都舍不得砍,最好的办法是大家互换着砍,砍到自家时,你就带着老婆孩子出去旅游,眼不见心不疼,第二年还是个丰收年。
    在脐橙种植业,不管是国外的经验,还是专家、书本的教导,都要求稀植,但朱清能的密植法无疑是见效最快最实用的,所以老表们都愿意跟着朱老师学。

瓜熟蒂不落

    在国际水果市场上,脐橙主产地美国、非洲的橙果基本上能做到全年供应。而赣南脐橙一般在11月份成熟,12月份大量上市,按冷藏的办法储存起来也只能卖上几个月。在香港、东南亚一些地区,每当赣南脐橙大量上市,美国的新奇士橙都要退避三舍,而这边的销售旺季一过,新奇士橙就卷土重来。在国内,由于脐橙在短期内大量上市,果农抛售,导致价格下降,增产不增收。如何延长鲜果供应时间,一直是我国脐橙产业发展的瓶颈。
    这也是朱清能琢磨的事儿。1997年12月底,周边的几十户果农的脐橙都摘完了,朱清能却吩咐工人们留下50余亩鲜果不要摘。天气一天冷似一天,朱清能依然没有对留在树上的果子作出安排,有工人沉不住气了,拿了筐就去摘。朱清能叫住了大家,说:“留着吧,我要做留树保鲜试验。”
    朱清能的留树保鲜法第1年就获得了成功。鲜果在树上能挂到第2年的四五月份,一棵树上甚至出现脐橙两代同堂、母子同体的奇观。对此,朱清能有一个专业而又通俗的解释:就是采用技术让母体树不知道果实已经成熟的信息,否则,按照“瓜熟蒂落”的自然法则,果实一旦成熟,母体树即会产生催落的信息,果实就会自行脱落。
    由于错开了脐橙上市的旺季,留树脐橙的价格翻了一番。朱清能告诉我们,这种技术最早出现在美国,在我们国家他是第一个试验成功的。从1997年开始实验,到现在已有8年时间,已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这些带着绿叶的鲜果一般供应广州等大城市,人们多是作为高档礼品果购买,由于需求不大,市场还比较窄。
    在香港,人们过年时讲个气氛,超市里经常有挂满鲜果的脐橙树供顾客们现采现摘。这些脐橙树是日本人用轮船连根带土装过来的,采摘完后再把树拉回去。朱清能说,等到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的消费者也会有这个需求,到时候也可以把树拉到超市,让消费者现采现摘。
    朱清能认为,赣南脐橙作为一种产业,能做多大,做到什么程度,是由市场决定的,而市场其实就是消费者。自己所做的一切就是围绕消费者,在技术上产品上创新,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我们问老朱这些技术有没有申请专利保护,他的回答是,别人学我们不要紧,我们只要保证总是走在人家前面就是了。眼下,他们正在研究脐橙的四季挂果技术,还在试验一种能够剥皮的品种,使得果子既有脐橙的味道,又像桔子那样能剥皮,符合快节奏的现代人的需求。
    朱清能的研究引来了中国农科院的关注,他的果园成了农科院的科研基地。他还和全国很多农业研究机构有合作项目,他们提供材料基地,对方带来国内外的最新信息。用老朱的话说,十几年没有搞清楚的事情,有时跟专家谈谈话,一下子就开窍了。

叫板洋脐橙

    曾经有一篇报道说,当得知中国入世终成定局时,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州长非常兴奋,认为从此以后该州盛产的柑橘就可以大量出口到中国。然而几年过去,我们并没有看到洋水果泛滥,相反在北京的超市里,物美价廉的赣南脐橙总是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唱着主角,而美国进口的新奇士橙却堆在角落里少人问津。
    在朱清能那儿,我们听说了一件更让人扬眉吐气的事儿。前几年,信丰县的县委书记去美国考察,回来告诉老朱,说在美国某个州的超市里看到了他的绿萌牌脐橙。其实老朱的脐橙并没有直销美国,出现这样的事儿,可能是香港等地的中间商销售过去的。但老朱家的果子这几年的确供不应求,除了供应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出口香港、东南亚、欧盟等地区,去年还往加拿大销了一个集装箱。
    老朱说,赣南脐橙在口味上与美国的新奇士橙不相上下,而价格远较他们有竞争力,因此在国内外市场上完全有可能击败他们。
    但老朱也承认,脐橙在美国早就是一个成熟的产业,而在我国产业化的努力才刚刚起步,作为一个产业所需要的流通体系、技术保障体系等都还没有建立起来。在美国,60%的脐橙由专业公司统一销售,而赣南农民每户支配的土地少而分散,产供销脱节,严重影响了脐橙的商业化运作。
    话虽如此说,老朱率先在自己家里搞起了产业化分工。老朱管生产,两个儿子负责销售。他说脐橙生产分产前、产中、产后3部分,产前、产中归我管,出了这个门我就不管了。两个儿子成立了两家公司,对脐橙进行机械化清洗、消毒、打蜡、包装,虽然公司本金是老朱出的,现在却是独立核算,亲父子明算账。因为去年他卖给儿子的脐橙最便宜每斤也要1.6元,而外面的收购价最低到了8毛钱,儿子对他这个父亲还有意见。老朱认为,要将脐橙做成一个产业,必须是生产者、营销者、零售商这3部分人结合起来才能成功。而利润的分配则应该是各占1/3,即使是亲父子,这个游戏规则也不能变。
    2004年,整个赣南脐橙的销售额是10万吨,而从老朱手里出去的就有两万多吨,其中20%是他向老表们收购的。但老朱并不满足,他说在美国和他一样的脐橙种植户最少的几千亩,大的好几万亩,我们这儿还是家家户户小本经营,缺少规模效益。他想扩大种植面积,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靠自身的积累太慢,想要贷款却很难。无奈之下,老朱想出了一招,那就是吸引外来投资,对方买地,他管生产,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有了资金,他还想在自己的果园里搞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当然,这是后话了。



编辑 萧洋(yangnq@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