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奶奶”做生意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5年第10期

■见习记者 高淑英

    蔬菜、玉米……一路倒腾下来,王春兰有了“倒奶奶”的称呼。她说,这是被“贫穷”逼出来的。
    在上世纪80年代,北京市延庆县康庄镇于林堡村富裕的家庭不多,但是穷得揭不开锅的人家却很少,王春兰就属于那很少的一部分。过日子、盖房子,再加上她生了两个儿子被罚款,家里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一次她回娘家,刚好母亲新蒸了两笼馒头,她看到馒头两眼放光,吃了一个又一个,接连吃了5个!当她伸手拿第6个的时候,被母亲拽住了。母亲心疼得浑身发抖,哆嗦着说不出话来。打那以后,王春兰就是再饿,也没有回娘家——她不想让亲人为她难过,她要靠自己的力量吃饱饭。

倒蔬菜起家

    当时好多人都去贩卖蔬菜,王春兰觉得这是个门路。可是丈夫身体不好,她只能自己去。王春兰借钱买了辆机动三轮车,又花钱雇了个司机。每天早上很早就起床,从延庆跑到大兴区新发地去批菜,然后运到各个小菜市场批发给小贩,到她忙完回家时已经很晚了。
    辛苦倒在其次。贩卖蔬菜的大都是男人,她一个女人和他们竞争,总是很吃亏,有时候还受到刁难。
    有一次,王春兰好不容易挤进去买菜,装好车后有个人却站在车前面挡着路不让车开走。任凭王春兰好说歹说,对方就是不让路。“一步晚,步步晚”,再耽误下去就会错过早上的批发时间,一车菜很可能就会烂掉。王春兰的倔强劲儿上来了,她让小司机往前开,司机不敢,她一把将小司机拉下来,自己跳上去,也不管哪个是油门哪个是离合器,乱踩一通。车左右摇摆了两下,突然像离弦的箭一样,冲着挡路的人撞了过去!那人一见王春兰来真的,吓的魂都没了,哪里还敢再挡!周围的人也都惊得目瞪口呆……从那以后,王春兰再没有遇到那种故意挑衅的人。
    脾气虽倔,可心眼却实在。“卖新鲜、足秤菜,做诚恳、热心人”,王春兰一直这样要求自己。也正是这个优点为她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她的车一到市场就有小贩围过来抢购一空,她有时候还可以批发两趟。一所学校的后勤处让王春兰送了两次菜后,就固定下来让她送了:“和王春兰做生意,放心!”
    贩卖蔬菜很辛苦,但是王春兰看着家里吃饭再不是问题,孩子上学也不用东跑西借凑学费时,她的干劲更足了。

倒树坑练手

    倒卖蔬菜挣个差价,王春兰觉得这真是个不错的挣钱方法。“要是这方法能‘移植’就好了!”当时王春兰只是随便一想,没想到后来她还真的把这个挣钱门路给“移植”了。
    早几年,国家防护林工程启动,要在延庆县北边挖坑种树。树坑总共5万个,每挖1个5元钱。王春兰知道后赶紧去争取,一个人就承包了1万多个。这么多树坑怎么挖啊,有人觉得她发财心切,等着看她笑话。两三天过去了王春兰还没开始挖,人们有些纳闷,不知道她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几天后,王春兰突然领了100多个人来,那些人都带着铁锨,到了地里就挖树坑,1万多个树坑仅用了1个多月就挖完了,比规定时间提前了好几天。
    原来,王春兰承包树坑后,就到河北怀安、赤县、张北等地去找人,1个树坑国家给5元,她3.5元1个转出去,万把块钱轻轻松松就赚到手了。
    王春兰接着又倒卖起了荷兰豆。由于种植面积大,这种豆子在家乡很便宜,但是在广州卖得却很贵,她就雇车收购十里八村的荷兰豆,再转手卖给广东的公司。王春兰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腰包也越来越鼓,她开始希望自己能“倒”更大的生意。

倒玉米发家

    一天,王春兰看到一个小区门口停着一辆货车,好多居民围着争相购买什么。她好奇地上前去看,原来是籽大饱满的白玉米。这个5斤那个10斤的,一会儿工夫就把几大袋子抢购一空。自己家里的黄玉米才2毛多1斤,她起初以为白玉米也很便宜才如此畅销,一问价钱,心里一惊:1块多钱1斤!“不就是颜色不同吗,价格能差这么多?”她费劲儿地挤到前面问,“白棒子煮着吃粘甜可口,磨成面粉煮粥香味儿四溢,当然要比黄棒子贵!”卖玉米的一边数钱一边说,“种子可是多方辗转才从农科院买到的。”
    白棒子、黄棒子……王春兰念叨着,突然停了下来,“机会来了!”她这一喊把丈夫吓了一跳,还没弄明白是咋回事就被她拽着去农科院了,25元1斤的白玉米种子王春兰一买就是上百斤。
    第一年种植因为两种颜色的玉米串花而失败。汲取这次教训,第二年,王春兰以“赚了归你,赔了归我”的承诺说服了亲戚和她一块儿种。赶上那年收成好、价格高,王春兰和她的亲戚都赚了。
    乡亲们看到种白玉米赚钱,也纷纷种植。王春兰就把这些农户组织起来,统一批发种子肥料;为了保证不哄抢上市而压价,她还统一安排种植时间,让每块地的种植时间都相差个三五天,这样一来,无疑延长了白玉米的销售时间,一直到近冬还有白玉米可卖。收获时,王春兰按约定价格收购乡邻的,自己再联系厂家,批量销售。
    和倒卖蔬菜自负盈亏不同,王春兰还得为这些农户负责。有一年,因为种植面积过大,出现了白玉米卖不出去的局面。虽然王春兰看着堆在地头快烂掉的玉米急得嘴上起泡,但她却让频频上门问行情的乡亲把心放到了肚子里。自个联系厂家、雇车辆,按承诺价格全部收购,转身却低价卖了出去。这一次她赔了钱,却赚了乡亲的信任。
    王春兰的生意越来越好。去年仅她自家就种植了50亩白玉米。3个月生长期一过,几万元就进账,而且不耽误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今年,她计划将1万多穗白玉米冷冻起来,等春节的时候运到城里卖煮玉米,“那时候价格会非常高”。
    在正装修的10间新房子前面,王春兰边整理东西边对记者谈她的打算。她准备组建一个白玉米种植联合会,“那样的话,白玉米的销售将会更好。”王春兰说,她还准备向玉米深加工方向发展,“那是一个更适合倒腾的市场。”

编辑 萧洋(yangnq@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