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翡翠一样,树化玉也是缅甸特有的珍稀矿产,且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近年来成为瑞丽珠宝市场上的新兴商品
树化玉的世界 |
|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5年第9期 |
■本刊记者 杨生恒 ■刘俊华 |
有一句成语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话,瑞丽人可能理解最深。且不说来自缅甸矿山的一块块翡翠毛料被瑞丽的珠宝商们剥解成一件件晶莹剔透的宝玉,数量更大的缅甸木化石也被他们雕琢成另一类珠宝——树化玉。
|
|
|
缅甸的木化石是一种特殊的化石即硅化木,诞生于距今2.5亿年前的中生代时期。当时横断山脉地区森林繁茂,一次次剧烈造山运动将森林深埋地下,在岩石、压力、温度、湿度等地质条件不断变化之下,经高浓度的二氧化硅溶液地下水长期浸泡,那些树木中的有机物质逐步被硅、钙、铁等元素取代,经过漫漫岁月形成了“石头树”。今人将这些“石头树”发掘出来后,经过打磨、雕琢,就变成了五彩斑斓、仪态万千的树化玉摆件。和翡翠一样,树化玉也是不可再生资源,形成几率极小,且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近年来成为瑞丽珠宝市场上的新兴商品。 事实上,瑞丽市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树化玉集散地。当地的华丰珠宝市场已成为一个以加工销售树化玉为主的工业园区。 这是一个占地180亩的珠宝加工区,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约有1500多家厂商在这里经营树化玉。在这个大市场里,每年约有1万吨树化玉从缅甸运来,经过加工打磨之后,被销往全国各地。由于生意红火,华丰市场现在连一个空闲铺面都找不着。在这个由众多店铺组成的市场里,记者看到,每个店内都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树化玉雕件,其中不乏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一件的“镇店之宝”。而店门外,那些似树非树、似石非石的硅化木横七竖八地堆在地上,置身其中,颇有回到远古石林的感觉。市场里,时有一辆加长大卡车停在某个店门外,工人们忙碌着,或将刚从缅甸运到的“石头树”卸下来,或将加工好的成品打包装箱搬上车,准备出货。市场里人并不多,但很嘈杂,到处是电锯、电钻发出来的刺耳声音,工人们或雕、或凿、或磨,将一根根不起眼的“石头树”“解”开,塑造成一件件精致的树化玉雕品。记者采访了该市场中规模最大的一家树化玉加工厂商——合泰昌宝玉石有限公司,发现这些树化玉经营企业的效益都相当不错。
合泰昌成立于1997年初,据总经理杨品源介绍,当年他和董事长马浩添与一位缅甸珠宝世家子弟联手,组建了这个公司。最初主要进口、批发玉石毛料,由缅方经理坐阵原料基地,马浩添与杨品源则全力开拓国内市场。这是一个典型的强强联手组合,由于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他们在短短几年就迅速发展为瑞丽珠宝行业的大企业之一。尤其是1997年到1999年3年间,全国每年玉石毛料进口总量大约5000—6000吨左右,通过合泰昌进口的就占到其中的1/5。
2002年,随着市场的变化,马浩添他们发现,仅靠以往“傻、大、粗、笨”的原材料买卖已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于是开始重视加工环节。他们高薪聘请国内外能工巧匠,将公司业务逐步转向根雕、奇石、珠宝饰品的加工销售上来,同时开始大量引进树化玉这一新品。数量巨大的树化玉从此在这家公司进进出出,合泰昌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壮大起来。
目前,全国各大城市对树化玉的需求越来越旺,随着一部分南方中小城市也开始热销树化玉,瑞丽树化玉产品一直供不应求。据杨品源讲,在缅甸每吨25万元的价格卖不出去的树化玉,运到瑞丽后30万元也有人买,华丰市场的商户生意因此都很红火。合泰昌前不久又从仰光经平州、香港拉回40多吨树化玉,杨品源说,这些货只要加工出来,销路一点都不用发愁。合泰昌现在翡翠、木化石两种经营各占一半,每年进口翡翠毛料约有100吨,进口树化玉则有好几百吨。在合泰昌1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大大小小的树化玉雕件摆放得满满当当,简直就像一个大型超市。坐镇总店的杨品源现在每天都要不停地与各地客商洽谈发货事宜,他们的产品远销国内各大城市,以及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仅上海一地,春节前后两次就发了300多吨树化玉加工品。
据杨品源分析,树化玉作为一种新兴产品目前还有很大潜力可挖掘,合泰昌现在仍在想着如何继续扩大,进一步发展。两年前,缅甸政府不允许民间私自挖掘树化玉,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陆运减少,海运增加,一部分市场份额被广东拿去了。比起广东,瑞丽交通不太便利,也没有像香港这样的发达邻居,因此有一定的劣势。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正因为没有广东那样的海运优势,合泰昌的竞争对手也就相对弱小一些,他们的生存空间也因此更大一些。合泰昌目前进口树化玉一般分两路走:800公斤至1吨的货走陆路,1吨以上的货就得走水路,运输成本仍比较高。但是最近缅甸有关方面对政策作了一些调整,准备限制玉石原料从香港、广州出口,把市场拉回缅甸,瑞丽玉石经营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因为一旦缅甸政府放宽陆运限制,瑞丽的树化玉经销商就再也不必舍近求远,每年可以进口更多的树化玉了。 |
链接
--中缅珠宝交易历史悠久 中缅珠宝交易历史悠久。早在汉代的时候,云南腾冲曾是我国与缅甸进行贸易交往的一个重镇。沿着一条“蜀身毒道”,马帮、象队络绎不绝,将大量的玉石毛料从缅甸贩运到中国。而从明代至抗日战争后期500年间,缅甸开采的玉石毛料几乎全部运入腾冲。那时候,滇西南的老百姓纷纷前往缅甸,每年大概有上万人上山采玉。美国人布尔赛在《东南亚的中国人》一书中曾写道:“中国大批开采玉石和宝石的技术工人到缅甸,使缅甸的玉石和宝石产量大增。缅甸古都阿摩罗补罗的中国古庙的石碑上,还刻着5000个中国玉石商人和采玉工人的名字”,其势之盛,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历史的变迁,玉石集散地后来不知不觉从腾冲转移到了瑞丽。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瑞丽市政府不断探索,逐步放开珠宝经营,并提出打造“东方珠宝城”的战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珠宝商前来瑞丽。截至目前,瑞丽从事珠宝经营并具一定规模、一定档次的商家已达2000来家,加上数以千计的国内游商和缅甸、巴基斯坦等国的零售商贩,从事玉石毛料及其成品的加工和销售的珠宝商人遍布瑞丽市的各个角落,珠宝交易在瑞丽日益兴盛。(乔丽) |
【关闭窗口】 |
|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