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传统的手工农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被人们遗忘;在沂蒙山区,却有一位农民突发奇想,把这些过去与农民生产密切相关的农具,按比例缩小成微型工艺品推向市场,想不到却极大地满足了都市人的怀旧情结,赢得了滚滚财源……
小木匠一招 叫响全国 |
|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5年第9期 |
■文并图/张正直 |
|
头脑活跃,从小他就不务“正”业
1955年,曲宝营出生在山东费县费城镇一个叫七夫庄的小山村里,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曲宝营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天天就知道画画、捏泥人、搞雕刻。因此,从小学到初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倒数。虽然他捏的泥人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但大家都认为他是不务正业。为此,他不知受过老师和父母多少次批评。
|
|
初中毕业后,曲宝营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回村当了农民。按理说,他应当好好学学庄稼活,争取做个种地的好把式。但曲宝营看见种地就头痛,他犁的地弯弯曲曲不成垄,他栽的秧苗横七竖八、十有八九不活,他割的麦子丢三落四、参差不齐,这让生产队的干部和家人大伤脑筋。有一次,父亲安排他到自留地锄草,谁知他把庄稼全消灭了,留了满地的草…… 18岁那年,父母看他确实不是种地的料,就把他送到一位木匠师傅那里学艺。曲宝营在木工方面的领悟能力出乎父母的意料,各种复杂的木工活,他一点就通、一学就会,并且过目不忘。未到3年,他便出师了。
出师后的曲宝营先是在生产队的木工组干了2年;包产到户后,他便成了一个走村串户给人做家具的木匠。这一干,就是七八年。
正当曲宝营的木工活越来越熟练时,有一年冬天,他到山上打柴,偶然从地里刨出了一盘形状非常奇特的树根。顿时,他眼睛一亮,抱着树根便跑回了家。这盘近乎腐烂、一文不值的树根,经他雕刻修饰后,拿到市场上一下子卖了80元钱。这可相当于他当时3个月的工钱呀!曲宝营一下子意识到在根雕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商机。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舍弃了他的木工生意,专心致志地干起了根雕。
就这样,曲宝营一头扎进根雕行当,一干就是10多年。后来,做根雕的越来越多,市场几近饱和,且制作根雕的资源越来越少,钱也越来越不好赚了。曲宝营想,再这样干下去肯定不行了,必须找个新的致富门路。
突发奇想,他发明了农具工艺品
2003年6月的一天,一位上海朋友来看望曲宝营。当时,曲宝营正帮着妻子用小推车从责任田里运小麦。这位朋友看到曲宝营的小推车后,兴奋地说:“这个东西近年来不多见,也算是古董了。你能不能做个小模型,让我拿回家欣赏?”“欣赏这个东西有什么意思?”曲宝营心里想,但朋友之托又不好意思推辞。回到家后,他便帮朋友做了一个。因为时间紧迫,做得比较粗糙,比例也不合适。为此,他心里还有些歉意。谁知1个月后,朋友打来电话说:“你做的小推车,许多人看后都很喜欢,你能不能多做些放到我这里卖?”
“这些土得掉渣的农具模型城里人喜欢?能卖钱?”这天晚上,曲宝营一边喝酒,一边反复琢磨。忽然,家里的电视屏幕上出现了某旅游景点热卖旅游纪念品的画面。曲宝营看着看着,脑海中电光般的一闪:是呀,很多城里人都在农村生活过,有的就是在农村长大的,他们对农具都有一种很深的感情,何不制作一批农具小模型卖给城里人,这样既能满足他们特殊的怀旧情结,又能唤起他们的悯农情绪。想到这里,曲宝营兴奋地对妻子高喊:“我马上就有一项全国独一无二的发明,并且绝对能赚钱!”
说干就干。第2天,曲宝营便买来白纸、铅笔、圆规、尺子等进行草图设计。首先他对家里的农用推车认真进行了测量,然后按40∶1的比例进行缩小。由于小推车结构复杂,他一连画了10多张草图,都由于比例失调而失败。但曲宝营不气馁,他一边重新测量,一边反复修改。经过10多天的不懈努力,他终于画出了一张数据精确、结构合理的草图。接下来,便是制作。这对有着10多年木匠经历的曲宝营来说,可是小菜一碟。不到1天,一辆精致的小推车便制作完毕。捧着这辆凝聚着他巨大心血的作品,曲宝营激动地哭了。
对这件精心设计制作的处女作,曲宝营并不十分满意,他认为自己还能做得更好。为此,他几乎到了手不离车的地步,就连吃饭他也将小车放到桌子上端详。妻子见此情景,还以为曲宝营得了“妄想症”,偷偷将这件事告诉了曲宝营的父亲。他父亲急忙来到曲宝营家里探个究竟……
经过1个多月的反复修改,曲宝营认为他的微型农用小推车在设计和质量上都过关了,可以尝试着生产一些,到县城的市场上试试行情了。
2003年9月6日,是一个令曲宝营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他挑着两筐首批生产的20辆微型农用小推车,忐忑不安地来到县城最繁华的市场上。他一边摆摊,一边用眼睛的余光观察着过往的行人是否对他的作品感兴趣,因为他心里也没底。就在他摆出第6辆小车时,他一直期望的场面出现了:一下子围上来20多人,而且对他的产品赞不绝口,争相购卖。原来要价6元钱的小车,被抬到15元钱1辆。不到10分钟,便被抢购一空。曲宝营被眼前的火爆场面震惊了。
这个“开门红”对曲宝营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回到家中,当他把300元钱交到妻子手里时,妻子这才知道丈夫不是在说胡话。家里人的态度随之有了180度的大转弯,由过去的坚决反对变成积极支持,还和他一起干。每制完一批货,便由曲宝营挑到城里卖,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但很快曲宝营便感到这种生产方式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于是他便想建座加工厂。为了节约资本,他把自己的住房腾出来当车间,还投资8万元购买了一些生产工具,又从本村招了30多名工人。在此基础上,曲宝营一鼓作气,又陆续开发、研制了耩子、纺线车、磨、碾等一系列新产品,逐步形成了一座品种齐全、花样繁多的农具工艺品加工厂。
奇招促销,他的产品畅销全国
随着品种的齐全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曲宝营感到单靠“走出去”卖,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想解决产、销之间的矛盾,唯一的出路就是把一些商人“请进来”,搞批发。但怎样请,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到一般媒体上做广告吧,不一定起作用;到一些有影响的媒体上做广告吧,价格太贵,他出不起这个钱。正当他踌躇不定时,他忽然想起了城市的大街上,一些商人为了吸引消费者而搞的“活广告”。“对了,就这么办!”于是,曲宝营便挑着两筐农具工艺品,辗转于一些城市的大街上。因为农具工艺品玩意新鲜,曲宝营每走到一个地方,身边总被围得水泄不通。可他只让看,但不卖,当有人提出要代销他的产品时,他便递上早已印好的名片,告诉人家到他家里批发。就这样,曲宝营做了两个月的“活广告”,来家里参观的商人络绎不绝,订单一个接一个。
订单多了,曲宝营反而更紧张了。因为他心里清楚:如果把不好质量关,就等于砸了自己的牌子。因此,每批货发出前,曲宝营总是亲自检查,认真把关,他宁愿把一些不合格的产品毁掉,也不希望因此影响了自己产品的声誉。为了更好地保护好自己的品牌,在当地工商部门的帮助下,2004年5月,曲宝营注册了“沂蒙农家宝”商标,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传统农具工艺品厂。
2004年8月,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得知这件事后,制作了专题节目,在黄金时段播出。一石激起千层浪,该节目播出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信件雪片般地向曲宝营飞来,家里的电话响个不停,订单更是多得让他目不暇接。很快,曲宝营的“沂蒙农家宝”系列产品便远销江苏、辽宁、广东、北京、天津等20多个省市,不尽的财源也随之滚滚而来。
更令曲宝营意想不到的是,他的产品不但具有欣赏价值,还具有浓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这是金钱买不到的。2005年5月的一天,一位南方来的客人看了曲宝营的产品后,激动地流下了泪水,他指着掌上的小推车对曲宝营说:“当年沂蒙人民冒着枪林弹雨,就是用这种小推车,为战士们送衣送粮,运送伤员,它是革命的功臣呀!我是一名教师,我要把这些产品买回去,用来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目前,曲宝营创办的这家类似于家庭作坊式的“沂蒙农家宝”传统农具工艺品厂,已实现年收入50万元,工人的月工资均在1000元以上。这些土得掉渣的农具工艺品,正以它崭新的面貌、特有的魅力叫响全国。
编辑 高淑英(yangnq@gcmag.cn) |
【关闭窗口】 |
|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
|